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101例肿块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腹部增强CT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增强CT诊断肿块型胰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表现差异,分析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强化情况、钙化、假囊肿形成、胰胆管扩张)、肾周筋膜增厚、对胰周大血管的侵犯、是否合并转移等指标,明确鉴别诊断要点。总结所有患者胰腺磁共振DWI序列(b值800 s/mm2)图像特点,测量每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与正常胰腺组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胰腺癌59例,肿块型胰腺炎42例,CT诊断的敏感性94.9%,特异性88.1%,准确率92.1%,阳性预测值91.8%,阴性预测值92.5%。增强前后的CT值、胰腺及胰管钙化、假囊肿、胰胆管扩张、胰周血管的侵犯及是否合并转移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有价值(P<0.05)。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与正常胰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诊断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MRI DWI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及胰腺癌鉴别诊断可能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肿块型慢性胰腺炎20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实验室和病理特征.结果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及梗阻性黄疸.血清肿瘤糖类抗原19-9可有轻度升高,通常在100kU/L左右,较胰腺癌水平低.B超诊断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准确率仅20%;CT诊断的准确率为45%,表现为主胰管及其分支的扩张影,可见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和钙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和超声内镜均可见胆总管及胰管的不规则扩张影,与胰腺癌表现相似;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可清楚显示胰胆管的病变部位、胰胆管的狭窄及扩张情况等.术后病理均可见胰腺内腺泡减少或消失,纤维组织显著增生同时伴慢性炎性细胞的浸润,1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9例患者术后随访恢复均较好.结论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癌有相似之处,临床上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结果 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
评价影像学检查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慢性胰腺炎代偿期初期临床诊断困难 ,超声内镜检查可能有早期诊断价值。典型的慢性胰腺炎通过影像学检查容易诊断 ,局限性胰腺炎和胰腺炎性假瘤与胰腺癌鉴别困难 ,胰管内超声、超声内镜、造影CT和经口胰管镜有较大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彩超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入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的子宫肌瘤患者31例为子宫肌瘤组,选择子宫腺肌症患者31例为子宫腺肌症组,两组均接受彩超检查,比较两组的超声声像图和超声测量的主要指标。结果:子宫肌瘤组中低回声比例为83.9%,高回声比例为12.9%,等回声比例为3.2%。子宫腺肌症组中低回声比例为22.6%,高回声比例为77.4%。子宫肌瘤以低回声为主,子宫腺症以高回声为主。子宫肌瘤组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子宫腺肌症组,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BFV)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症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彩超可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进行鉴别诊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强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671-2672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胰腺癌及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个胰腺病变进行DWI检查,分析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ADC值的差异.结果: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在分子扩散方面存在差异,ADC值是鉴别胰腺病变性质的有效参数.结论:DWI对胰腺癌及慢性肿块型胰腺炎鉴别具有价值,是对常规磁共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肝脏肿块性质鉴别诊断中腹部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肝脏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6个肿块),均实施腹部超声检查和手术治疗,术后均实施病理学检查。统计病理学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对比良性和恶性肿块不同腹部超声参数。结果:98例患者中病理学检查显示良性82例(共82个良性肿块),恶性16例(共34个恶性肿块);82个良性肿块中经腹部超声检查有76个拟诊断为良性肿块,主要表现有肿瘤规则,边界清晰,肝实质低回声或高回声;34个恶性肿块中经腹部超声检查有30个拟诊断为恶性肿块,主要表现有肿瘤呈类圆形或圆形,伴有高回声、等回声或低回声,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也参差不齐;该方法诊断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8%、88.24%、91.38%、95.00%、83.33%;良性肿块腹部超声检查参数DPI、PCI、RR和TLBF均低于恶性肿块,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在肝脏肿块性质鉴别诊断中有明显的表现,且价值较高,超声检查参数能够为其性质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7.
李海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31-131,133
目的研究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率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资料,分别对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患者的MRI征象进行观测及统计分析。结果癌症组胰腺增大及胰头增大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炎症组,P<0.01;炎症组钙化发生率显著高于癌症组,P<0.01;炎症组囊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癌症组,P<0.05;癌症组淋巴结增大、胰周大血管模糊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炎症组,P<0.05;癌症组动态增强扫描中动脉期无强化、扩张胰管呈平滑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炎症组,P<0.01;炎症组胰管穿透征及扩张胰管呈不规则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癌症组,P<0.01。结论 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由于其具有无辐射优势,可作为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重要诊断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强 《当代医学》2010,16(33):77-78
目的评价1.5T超导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胰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个胰腺病变进行DWI检查,分析胰腺癌与良性慢性肿块型胰腺炎ADC值的差异。结果良性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在分子扩散方面存在差异,ADC值是鉴别胰腺病变性质的有效参数。结论 DWI对胰腺癌及良性慢性肿块型胰腺炎鉴别具有价值,是对常规磁共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共110个肿块)经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明确病情的乳腺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二维超声及彩超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二维超声、彩超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另分析二维超声及彩超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二维超声诊断乳腺肿块中良性62个,恶性48个;彩超诊断乳腺肿块良性64个,恶性46个。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灵敏度为93.02%、特异度为91.04%、准确度为91.82%均高于二维超声检查的69.77%、73.13%、7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彩超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30,P=0.000);二维超声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20,P=0.000)。结论 相比于二维超声检查,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对胰腺癌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例胰腺癌和26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资料,分析二者的影像学特点与差异。结果 AIP与胰腺癌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在扫描密度均匀度、平扫密度、门脉期密度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IP组密度均匀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胰腺癌组;平扫等偏低密度明显高于胰腺癌组;门脉期等偏高密度明显高于胰腺癌组,AIP与胰腺癌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形态方面,AIP组患者CT表现为胰腺肿胀、弥漫性强化减低、被膜样边缘、肾脏手雷者明显高于胰腺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影像学特点的不同,CT在AIP和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确诊的39例慢性胰腺炎和35例胰腺癌的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胰管或胆总管胰腺段狭窄,在这两种疾病中的发生率虽有差别但不明显,敌对二者的鉴别意义不大。胰管及其分支不规则扩张绝大多数见于慢性胰腺炎;而胰管或胆总管胰腺段完全性梗阻,尤其是截断状阻塞绝大多数见于胰腺癌。此两种表现对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彩超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二维超声、彩超检查,整理其超声诊断资料,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二维超声及彩超联合诊断中发现恶性肿块多数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血流分级及RI值较高,且与良性肿块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彩超检查可清楚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结构、血流特征,为乳腺肿块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阴囊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阴囊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病变组54例和良性病变组40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阴囊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价值。结果 恶性病变组患者的阴囊肿块长径、短径分别为(5.67±2.85) cm、(3.73±2.04) cm,明显长于良性病变组的(3.84±2.56) cm、(2.31±1.45) cm,恶性病变组患者阴囊肿块位于睾丸位置的比例为96.30%,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的3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超声造影诊断阴囊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分别为75.53%(71/94)、77.66%(73/94),两种诊断方式联合的准确率为94.68%(89/94),明显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阴囊肿块的形态、钙化、内部回声、血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边界和回声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李丹萍  罗瑞山 《河北医学》2012,18(7):922-924
目的:探讨超声学检查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发乳腺肿块患者10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于我院行超声学检查,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肿块性质。以病理学结果为标准,观察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比较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学特征及血流特点。结果:①超声对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9%和93.5%。②恶性乳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包膜不完整、内部回声不均匀、纵横比≥1、后方回声衰减、伴有对周围组织侵润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肿块(P<0.01)。③恶性乳腺肿块平均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约为(20.8±3.9)cm/s,阻力指数(RI)均值约为0.9±0.3,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肿块(P<0.05)。结论:超声学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在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2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术前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根据肿块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肿物后方回声、皮肤浸润、微钙化及纵横比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为88.7%,特异度为56.6%。二维超声联合CDFI血流信号分级(恶性Ⅱ-Ⅲ级,良性0-Ⅰ级),PSV≥14cm/s,RI≥0.74,及PDI分型(恶性Ⅲ-Ⅳ型,良性Ⅰ-Ⅱ型),88.7%,特异度为80.5%。二者比较,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联合CDFII和PDI鉴别诊断乳腺肿块,明显提高了诊断恶性乳腺肿块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联合序列检查在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chronic massive pancreatitis,CM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胰腺癌、15例CPM患者的上腹部MRI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MRI检查序列完整且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证实。重点观察胰腺肿块的形态学特点、肿块的平扫及多期强化特征、胰管及胆管的改变、胰周血管有无受累、胰周组织器官受累及转移情况等,并利用检验对两组病例的对应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在肿块发生部位、肿块边界是否清楚、肿块信号均匀性、"小泡征"出现率、肿块处及肿块近端胰管的形态学改变、肝转移及肾前筋膜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包绕胰周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联合序列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各种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这些影像学特点可以提高二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经组织活检确诊的46例乳腺肿瘤患者,均接受钼靶X线与高频彩超检查。以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两组确诊率。结果高频彩超确诊率为91.30%(42/46),显著高于钼靶X线的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彩超显示,20例肿块内密度不均匀,33例边缘不清晰,9例毛刺,14例分叶,大部分毛刺呈小突起状或较短,23例肿块内钙化,呈小片针状钙化阴影,11例表现为牛角征、厚皮征。钼靶X线显示,32例边缘不清晰,29例形态不规则,29例肿块后方回声消失或衰减,2例肿块后方回声增强,22例为低回声,回声不均匀,19例肿块周围厚薄不均匀,强回声带包绕。结论对于早期乳腺肿瘤,钼靶X线与超声均有典型影像学特征,但高频彩超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胰腺癌的在体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特征,探讨代谢物定量分析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获得知情同意后,27例胰腺癌患者、11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被纳入研究。通过单体素1 H-MRS检查,对胰腺癌的脂质相对含量(relative lipid,rLip)和胆碱类代谢物/谷氨酸盐复合物比值胆碱类代谢物/谷氨酸盐复合物比值(choline-containing metabolites,CCM/Glumate+Gluta-mine,Glx;CCM/Glx)进行定量分析,并与肿块型胰腺炎和正常胰腺比较。结果胰腺癌CCM/Glx比值(0.367±0.094)低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0.446±0.039;P=0.011)和正常胰腺(0.592±0.233;P=0.007);胰腺癌rLip值(0.420±0.164)也低于正常胰腺(0.645±0.096)和肿块型慢性胰腺炎(0.725±0.059),两两比较P值均小于0.001;rLip以0.647作为截点值来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9%和92.6%。结论 1 H-MRS代谢物定量分析对胰腺癌的定性诊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彩超在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超扫描检查,观察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患者彩超扫描图像的特征。结果彩超扫描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右肝厚度(98.8±8.9)mm、右肝斜径(142.5±12.5)mm、肝脏形态正常率100.0%、肝脏体积增大率95.3%,均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且肝被膜锯齿状比例9.4%、肝内回声不规则比例14.1%,均明显低于肝炎肝硬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在肝硬化鉴别诊断中应用效果显著,酒精性肝硬化在彩超下可见右肝厚度及斜径明显长于肝炎肝硬化,多数酒精性肝硬化肝脏形态正常、体积增大,多数肝炎肝硬化在彩超下可见肝被膜锯齿状、内部回声不规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学检查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2月间于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乳腺肿块病例10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于我院行超声学检查,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超声学检查重点观察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纵横比、对周围组织的浸润、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测量PSV及RI值.结果:(1)超声学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和94%.(2)大部分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无完整包膜、内部回声不均、纵横比≥1、后方回声衰减、侵润周围组织、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各项比例与良性肿块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恶性肿块PSV及RI值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1).结论:超声学检查简单易行、准确率高,是乳腺肿块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