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道菌群失调是中西医临床的常见病,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西药的不良反应多、菌群耐药性逐渐增加等原因,导致病情缠绵、反复发作。其发病与伏邪致病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伏邪理论几乎贯穿于本病发病的全过程。通过对伏邪理论的溯源,从中医学伏邪理论探讨肠道菌群失调的病因、发病特点与治疗思路,以期为肠道菌群失调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扩展诊疗参考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医药理论中的脾虚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密切关联,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心力衰竭患者体内代谢物的变化,同时在心力衰竭的病理演变中脾与心的关系也最为密切。以肠道菌群作为心力衰竭防治的新靶点,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基于此,结合中医药思路以心脾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肠道微生态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以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是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进行性肝脏疾病,是肝病"三部曲"的第二个阶段。肠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的微生物群落,当肠道菌群失调时会引起细菌感染,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中病原体和肠道毒素通过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使肝功能障碍进一步发展,加重肝硬化程度,引起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相反,肝脏硬化也使菌群失调加重,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密切。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肠道菌群失调方面方法灵活多样,且临床疗效突出,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和现代分子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逐渐成为国内外各学科研究者们眼中探索研究的"香饽饽",同时益生菌、肠道微生态、微生态制剂及肠道健康等也都成为眼下流行的热门词汇。肠道菌群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作用强大,可以影响人的代谢、免疫和营养等功能,临床中许多常见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比如肠易激综合征、肥胖、糖尿病等,所以对于人体来说,维持肠道菌群处于平衡状态,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一环。加之,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症,由于大家都普遍认为"西药伤肝"、"是药三分毒",所以大多选择通过中药调节肠道,这就促进了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肠道菌群方面的探索及发展。现在从单味中药、复方中药和针灸治疗等方面就关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贝飞达对恶性血液病患儿由于化疗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2例恶性血液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前后2个周期化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进行粪便菌群失调检查。结果:2个周期化疗后,对照组有15例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48.4%;治疗组有8例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25.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贝飞达对恶性血液病患儿化疗导致的胃肠菌群失调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社会由于饮食结构和工作、生活节奏的变化,高血压病患者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研究发现,作为人体第二基因组的肠道菌群不仅直接参与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活动,且可能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重要相关性~([1])。因此如果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内有害菌将成为优势菌,而有利菌将成为弱势菌,如此不仅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还可导致高血压~([2])。近年来关于中医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进而影响多种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笔者就肠道菌  相似文献   

7.
戴小娜  林进  曹恒 《浙江医学》2017,39(21):1934-193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与内外环境因素共同导致其发病。RA的发生与肠道微生态失调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的检测及调节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治疗作用。本文对RA患者肠道菌群构成与健康人群的差异、肠道菌群失调参与RA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和重建肠道微生态在RA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抽动障碍(TD)患儿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肠道菌群失调对抽动障碍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在锦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孝感中心医院)被确诊为TD儿童12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查体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并将所有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2~6岁、>6岁两个年龄阶段。根据是否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分为肠道菌群失调组和肠道菌群非失调组进行统计,分析这两个年龄阶段患儿肠道内菌群的失调率情况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菌群失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D患儿中肠道菌群失调组患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肠道菌群非失调组,尤其是在2~6岁这个年龄阶段表现得比较明显。结论抽动障碍患儿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诱发抽动障碍反复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后,身体内的免疫球蛋白降低,免疫功能下降。改善人体内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对治疗抽动障碍患儿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肠屏障功能障碍(intestine barrier functional disturbance,IBFD)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粘膜损伤、萎缩,肠通透性增加,肠菌群失调,从而导致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并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目前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药辨证论治对恢复肠道功能与保护肠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严重烧伤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对严重烧伤患者并发肠道菌群失调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1例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症的烧伤患者(烧伤面积25%~70%,平均50%;抗生素使用时间10~33d,平均使用21d)给予停止或减少抗生素使用,口服谷氨酰胺及微生态调节剂金双歧、促菌生的综合治疗。结果:经过综合治疗5~12d后症状消失,复查大便常规正常,逐渐停药,11例全部治愈。结论:对并发肠道菌群失调的烧伤患者停用抗生素、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及微生态调节剂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黏膜修复,降低肠道黏膜通透性,有效纠正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1.
周丽  张翠珍 《吉林医学》2011,32(25):5240-5241
<正>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经常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滥用抗生素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间接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本文使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口服治疗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宿主共同维持微生态平衡,保护人体的健康。人体环境发生变化时会引起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造成菌群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在调节脂质代谢、改变内分泌功能等方面的作用,提出肠道菌群的改变是导致肥胖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主要以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内毒素等关键物质通过代谢或非代谢途径参与T2DM的发生发展。而肠道微生态与脾胃在生理功能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脾胃纳运水谷精微与肠道菌群的消化吸收功能、“脾胃为之卫”与肠道菌群的免疫功能、脾属土治中央与肠道菌群的“内稳态”,在病理学上脾胃功能受损亦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可见肠道微生态与脾胃学说有许多契合之处。中医药以脾胃学说为基础理论的治疗方法对T2DM及肠道菌群均具有积极作用。基于肠道菌群、脾胃学说、T2DM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认识,文中拟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从脾胃论治T2DM,探讨中医药治疗T2DM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金双歧治疗小儿肠道菌群失调48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经常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滥用抗生素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间接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笔者使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口服,治疗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在结直肠癌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失调可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引发慢性炎症反应、诱发细菌酶和毒性代谢产物的产生,如上的机制会促进癌变发生。近年来人们对肠道菌群和大肠癌间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多角度提出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结直肠癌发病的作用模式。本文将结合肠道菌群失调对结直肠癌病情发展的影响,认识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探讨调节肠道菌群防治结直肠癌方法,为早期预防和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高发病率及致残率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机体内毒素含量异常、慢性炎症,并通过改变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代谢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主要围绕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肠道菌群失调诱发2型糖尿病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失调与广谱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临床发生抗生素相关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及其有效预防措施。②方法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了解患者年龄、抗生素使用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③结果在随机调查的患者中,60岁以上发生菌群失调的患者约占60%;其中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超过2周者占51.4%;联合应用3种抗生素的患者菌群失调发生率为70%;碳青酶烯和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较其它种类抗生素更易导致菌群失调。④结论老年人、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长期用药以及使用疗效高的广谱抗生素都是继发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有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逐渐被重视,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变化影响人体代谢水平,在对内分泌代谢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肯定,通过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的疗效也在研究中被认可。文章主要阐述PCOS患者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研究进展,探讨中医中药治疗PCOS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的可能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刘慧  孙涛 《医学综述》2014,(3):468-471
人体肠道内寄居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统称为肠道菌群。肠道正常菌群参与机体的营养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免疫、抗肿瘤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并维持机体健康。一旦受到宿主及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平衡状态被打破,则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发和加重各种疾病。该文就肠道菌群失调的类型、致病因素、临床表现、相关疾病及治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肠道菌群状态的相对平衡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菌群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肠道内各个菌种对中药的转化和吸收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更关键的是中药对维持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也有重大影响。现对近5年内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综述,为研究中医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