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学龄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90例同期学龄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孕期吃鱼、鸡蛋、蔬菜、豆制品、喝牛奶、吃肉量、产检次数、是否患病、户外活动时间、孕后期是否小腿抽筋、是否补充钙或维生素D与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P<0.05)。母乳喂养至6个月、是否及时添加鱼肝油、4个月添加辅食、7个月开始进食高钙食物、是否存在慢性腹泻、是否经常呼吸道感染、是否挑食、日晒暴露皮肤面积、户外活动时间与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P<0.05)。孕期日照时间、孕期户外活动时间、孕期经常吃鱼、孕期及时补充钙或维生素D、小儿晒太阳暴露皮肤面积、婴幼儿7个月开始进食高钙食物是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孕期日照时间、孕期户外活动时间、孕期经常吃鱼、孕期及时补充钙或维生素D、小儿晒太阳暴露皮肤面积、婴幼儿7个月开始进食高钙食物是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保护性因素,应根据上述保护性因素进行相关健康宣教,以减少或预防该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遵义市0~12月龄婴儿Vit 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以了解Vit 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指导性意见。方法:收集进行健康体检的0~12月龄婴儿的资料,分别对不同喂养方式的发病率和添加辅食时间早晚的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混合喂养组发病(31.6%)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14.6%)和人工喂养组(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月龄添加辅食组发病率(32.6%)明显高于4~6月龄添加辅食组(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预防婴儿Vit D缺乏性佝偻病,应指导母亲重视母乳喂养,积极宣教,加强婴幼儿合理喂养,4月龄后按顺序及时添加含钙质丰富的食物,另外还应适当增加户外日晒时间,必要时可指导家长添加Vit D和钙剂。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小儿Vit 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可能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3岁内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483例可疑维生素D缺乏的3岁内儿童根据年龄分为0~12个月组(n=275),13~24个月组(n=136),25~36个月组(n=72),对比三组儿童佝偻病发病率,分析佝偻病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 :0~12个月组患病率为50.5%,13~24个月组患病率为39.7%,25~36个月组患病率为23.6%,三组比较0~12个月组患病率高于13~24个月组,而13~24个月组患病率高于25~36个月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12个月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率为50.5%(139/275),13-24个月组为39.7%(54/136),25~36个月组为23.6%(17/7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儿童佝偻病主要症状与体征为方颅、肋膈沟,发病率45.7%,其次为单纯神经精神症状及枕秃,发病率21.4%,第三为方颅、肋膈沟合并鸡胸、肋串珠,发病率16.7%;母亲孕期营养状况、出生体重、孕周、双胎、喂养方式、正常添加辅食、合理补充维生素D、光照时间、营养不良、肥胖、晒照皮肤面积、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留守儿童、母亲文化程度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重在预防,而了解其影响因素对于针对性的早期诊断和干预,降低佝偻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婴幼儿佝偻病的患病率仍较高。我国已经组织全国性专题研究,按统一诊断标准,1979年广西普查12190名婴幼儿,发现春季佝偻病患病率为20.5%,而秋季为23.9%(P<0.005)。经过漫长的夏季,且广西阳光充足,佝偻病反而增加,可见单纯依靠阳光照射,不能完全预防佝偻病。饮食单调、食物中含植酸过多;营养不良;食物中缺钙;消化道反复感染,慢性腹泻,营养素吸收不良;未经常规给予维生素D预防;衣着过厚,缺乏户外活动;黑色皮肤妨碍紫外线的吸收;遗传因素等,均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方法选自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年龄≤3岁,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共5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年龄分布与观察组无差别的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共86例,作为对照组,作临床评估及BAIP检查,必要时作腕骨X线摄片检查。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BALP,判定有无佝偻病及是否为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结果观察组中佝偻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15.0315,P〈0.01)。结论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有关,对于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应注意佝偻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观察α-D3治疗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②方法选择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病儿78例,随机分为两组,α-D3组40例,应用α-D3 0.125~0.375 μg/d口服治疗,疗程30 d; Vit D3组38例,应用Vit D3 15~20万单位行一次性肌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病儿相关临床症状、血BALP变化、血清钙均值变化.③结果两组病儿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血BALP变化、血清钙磷均值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意义(χ2=0.03~0.39,t=0.28,P>0.05).④结论α-D3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7.
豫东农村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豫东农村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因素。方法以豫东农村3810名小儿的母亲为调查对象,对整群随机抽样问卷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810名小儿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887例(23.33%),其中男426例,女461例,男女患病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佝偻病患病与喂养方法、辅食添加、母亲文化程度和卫保知晓度、人均年收入有显著差异。结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豫东农村现实的相关因素有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1979年广西全区12190名婴幼儿佝偻病普查,春季患病率为20.80%、秋季为23.89%。在全区普查刚开始时,曾对初期佝偻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观察结果表明:初期佝偻病的细胞免疫E—玫瑰花结形成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说明初期佝偻病的T细胞明显减少,体液免疫IgA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对佝偻病的免疫功能缺乏系统观察,本文在普查发现的病例中,抽查一部分病例,以观察不同病情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失常,造成以骨骼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维生素D缺乏不仅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质疏松、软化、类骨组织堆积而产生骨骼畸形,而且还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疾病.本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碱性磷酸酶在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治中的敏感性。方法对博乐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8例年龄为2月~3岁体检或就诊的婴幼儿,检查血清25—羟维生素D3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前佝偻病组与对照组比较,碱性磷酸酶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碱性磷酸酶亦无明显变化。结论25—羟维生素D3佝偻病初期明显降低,比碱性磷酸酶更敏感,是反映佝偻病活动状态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都匀市学龄前儿童营养性疾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与营养教育干预。方法:利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都匀市三所幼儿园968例学龄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营养性疾病进行调查分析,并对营养教育干预前后儿童的营养性疾病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营养教育干预后学龄前儿童营养缺乏(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3.3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79%)、营养过剩(超重3.31%,肥胖2.0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0.83%)患病率明显低于营养教育干预前儿童营养缺乏(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7.1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8.05%)、营养过剩(超重7.02%,肥胖5.58%,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17%)患病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学龄前儿童家长及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膳食知识,降低儿童的患病率,社区服务中心及政府应予以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情况,为防治佝偻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儿童来门诊建卡进行健康体检,询问病史,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生化及腕部X线检查结果,诊断佝偻病。结果:本次共调查3岁以下儿童455名,3~6岁儿童735名,共检出佝偻病211名,患病率为46.4%,佝偻病后遗症219名,患病率为29.8%。结论: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加强户外活动,是防治佝偻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临床上以钙、磷代谢异常,骨样组织钙化不良,骨骼生长发育障碍为特征,严重者产生骨骼畸形,北方比南方多见,冬春季发病常见.我院应用维生素D2预防新生儿缺钙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宁市江南区儿童佝偻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佝偻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全年在该社区进行健康检查的3678名0~3岁儿童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母亲进行佝偻病相关因素调查。结果佝偻病的患病率为27.3%,佝偻病患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其发病与母亲孕期缺VitD、早产、出生低体重、喂养方式、日光照射时间及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儿童佝偻病的患病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佝偻病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宣传教育,普及佝偻病的预防知识,合理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来我院门诊体检的11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详细的询问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并取指尖血进行BALP的检查,结合BALP检验结果,明确诊断。结果:试验组大于250μ/L的患儿有30例,占27.2%;对照组大于250μ/L的患儿有6例,占5.4%,两组婴幼儿BALP测定的含量差异明显。试验组排除佝偻病患儿有48例,亚临床诊断22例,明确诊断佝偻病的有34例,占总数的30.9%;对照组排除佝偻病诊断患儿有88例,亚临床诊断14例,明确诊断佝偻病的有8例,占总数的7.2%。结论: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有密切的关系,防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预防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病。1977年冬~1978年夏,广东省佝偻病科研协作组在广州、佛山、湛江、海南等四个地区对3岁以下婴幼儿作了6,000例抽样普查,查出佝偻病患病率为16.2%,证明南方佝偻病并非少见。1979年,我们在普查的基础上,对一大组病例进行了治疗观察,着重研究佝偻病经治疗后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佝偻病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BALP活性值在先天性佝偻病儿脐血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血BALP活性值在先天性佝偻病中的表达,了解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与孕妇保健的相关因素,从而确定孕期保健对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的重要作用。方法对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进行脐带血BALP检测,筛查先天性佝偻病,并采用问卷形式详细调查其母在孕期的相关因素对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的影响。结果经SPSS统计学处理,BALP活性值与早产、贫血、孕期母亲腰腿痛、腓肠肌痉挛呈正相关,与足月产、体重呈负相关。孕期进行保健建卡与不建卡的母亲产出的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应从围产期做起,母亲从怀孕期建卡进行系统的孕期保健对显著降低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率有重要意义。BALP活性检测能早期敏感的筛查出先天性佝偻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经验,为提高我国人口健康素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儿保科收治的足月生健康婴儿共240例。随机将婴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婴儿采用添加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采用添加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例数及症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婴儿均无确诊为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对比两组婴儿用药前后骨密度变化幅度以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症状发生率,两组婴儿在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的症状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观察组婴儿在接受治疗后的骨密度明显要比对照组婴儿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足月出生的婴幼儿,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保持正常的营养供给,能达到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婴儿添加维生素D和钙剂对改善婴儿骨密度有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涛 《中外医疗》2012,31(5):1-2,4
目的探讨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佝偻病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的婴幼儿50名,2组均进行血清钙、磷及骨碱性磷酸酶以及免疫五项含量的检测,分析和比较2组检测结果,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佝偻病发病率与正常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钙、磷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免疫五项正常为44例,占88.0%,对照组免疫五项正常为50例,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87,P〈0.05);2组患儿佝偻病患病率随着骨碱性磷酸酶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二者具有正相关性,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体内血清钙、磷及骨碱性磷酸酶代谢较紊乱,容易发生佝偻病,佝偻病的患儿由于抵抗力下降,又容易诱发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见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除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外,应常规检测骨碱性磷酸酶,尽早发现、及时治疗佝偻病,否则导致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对维生素D(Vit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进行体检或就诊的120例0~1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佝偻病组、可疑组和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2mL,离心取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钙(Ca)、磷(P)及碱性磷酸酶(ALP).结果 佝偻病组和可疑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情况佝偻病组、可疑组明显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25-(OH)D水平检测对早期佝偻病的发现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鉴于婴幼儿血清25-(OH)D存在较多影响因素和正常范围的未确定,建议检测血清25-(OH)D可作为筛查佝偻病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