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结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结肠、直肠检查的3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结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与切除手术病理诊断对照,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299例患者为腺癌,4例患者为印戒细胞癌,2例患者为类癌,16例患者为粘液腺癌,患者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有一定的差异,粘液腺癌患者主要表现为出现大量粘液,腺癌特征是腺管状腺泡状分化,阳性标记CK、CEA、Ki-67等,类癌特征为癌细胞大小、染色比较均匀,常见腺泡状,印戒细胞癌细胞核深染,活检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由于结直肠癌病例大多数为浸润癌,因此结直肠活检中,不能确定黏膜下层的患者,不应使用黏膜内肿瘤进行诊断。同时内窥镜、外科医师应多取材、深取材,与病理医生多沟通,必要时配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1]。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WHO诊断标准,对直肠、结肠内窥镜活检癌临床病理诊断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结肠、直肠活检诊断并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330例。对所有患者的诊断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患者黏膜下层标准,并将其与切除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对患者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织学类型为腺癌308例,印戒细胞癌4例,类癌2例,黏液腺癌16例,308例腺癌患者中.66例患者在显微镜下不能确定其黏膜下层及癌侵。但手术根治标本能够证实活检的判断。患者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①黏液腺癌。肿瘤特征是肿瘤组织中出现大量黏液。②腺癌。肿瘤特征是腺管状腺泡状分化。③类癌。特征是:癌细胞形态、大小、染色较为均匀,典型的形状为多边形,染色不深,有多种结构。④印戒细胞癌。肿瘤特征是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细胞核深染,偏向胞浆侧面。结论由于大多数病例是浸润癌,因而在对结肠、直肠进程活检中.应对不能确定的黏膜下层、癌侵等,患者不使用黏膜内肿瘤对其进行诊断。对于黏膜内肿瘤的诊断则主要应用于腺瘤癌变及腺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直肠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地对比分折20例直肠印戒细胞癌和同期79例直肠粘液腺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结果:直肠印戒细胞癌组的一年生存率65.0%,三年生存率30.0%,五年生存率5.0%。黏液腺癌组一年生存率84.8%,三年生存率58.2%,五年生存率38.0%。两在显微镜下黏液分布不同,肉眼所见大体标本相差甚远。结论:直肠印戒细胞癌较直肠粘液腺癌的诊断困难,恶性度高,预后差,临床上应对二区别对待,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从而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WHO 2000年对结肠、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对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诊断进行术后诊断对比分析探讨。方法:对诊断为肠癌的161例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确定癌侵入黏膜下的标准,并与相应的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161例活检诊断结肠或直肠癌,有107例不能肯定癌浸润黏膜下层,即术后标本均为浸润癌;其中腺瘤癌变8例,黏膜内肿瘤2例。结论:在结肠或直肠活检癌的病理诊断中不能确定癌浸润黏膜下层的病例不能轻易诊断为黏膜内肿瘤,应诊断为腺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及结直肠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9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患者和10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结果结肠癌印戒细胞癌组年龄小于腺癌组,右半结肠发病率、淋巴结侵犯及血管转移发生率、合并肠梗阻发病率均高于腺癌组,浸润深度大于腺癌组,采用根治术例数少于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肠癌印戒细胞癌组1、3、5年生存率均低于腺癌组(67.35%比87.00%、48.98%比70.00%、22.45%比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印戒细胞癌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以浸润型最为常见。结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较结直肠腺癌发病年龄小,内镜表现不典型,进展快,手术根治率低,远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镜活检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肠镜活检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98例患者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55岁者(66例)显著多于<55岁者(32例)(P<0.01);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83.7%),其中中分化腺癌占76.5% (75/98),低分化腺癌4.1%(4/98),黏液腺癌3.1%(3/98),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及腺鳞癌、鳞癌等其它病理类型则较为少见;发病部位以直肠最为多见(70.5%),其次为左半结肠(26.5%).结论:结直肠癌好发于年龄≥55岁老年人,且以直肠、左半结肠最为常见,而病理类型则以腺癌尤其是分化较高的腺癌最为常见,对于有不同程度大便习惯改变或黏液便、血便或大便性状改变等表现的老年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升结肠印戒细胞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升结肠印戒细胞癌伴多发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病常发生于年轻人;患者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黏液血便和体重减轻;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手术治疗为主,术后经病理确诊。结论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结直肠癌的0.9%,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且多发于直肠。关于印戒细胞癌在大肠癌组织学类型中的构成比,国内外学者的报道尚存在差异。提高临床和病理医生对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WHO 2000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例可疑癌变、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328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125例(占38%)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例(占62%);9例可疑癌变者8例为癌;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5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9.
陆伟  李萍  黄克强 《广西医学》2007,29(5):750-751
本文对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2000~2005年207例结直肠浸润癌术前活检和术后切除标本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对在实际应用WHO(200年)胃肠道肿瘤分类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术前内窥镜活检并行手术切除诊断为浸润癌的患者207例,其中男122 例,女85例,年龄25~77岁,平均52岁.临床症状:血便、腹痛、黏液便及便秘等,确诊前病程为1周~1.5年,平均6.3个月.部位:升结肠48例,横结肠14例,降结肠23例,乙状结肠66例,直肠56例.大体类型:隆起型13例,溃疡型 141例,浸润型53例.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114例,乳头状腺癌58例,黏液腺癌21例,印戒细胞癌6例,未分化癌8例.  相似文献   

10.
李峥嵘  刘慧 《中原医刊》2005,32(1):44-44
目的 探讨直肠印戒细胞癌的误诊分析及病理诊断。方法 直肠镜活检或手术标本经10%的福尔马林固定组织脱水、透明、浸蜡、石蜡切片层厚4微米,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 260例中10例为印戒细胞癌,以外生性多见,易误诊。结论 直肠印戒细胞癌是直肠癌的少见病理类型易误诊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1.
近年,西方一些报告提出,结肠、直肠癌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肌层浸润至黏膜下层才诊断恶性WHO(2000)肿瘤分类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及遗传学将大肠癌明确定义为结肠或直肠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这个部位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肌层至黏膜下层时才考虑为恶性.那么国内病理医师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以前的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的癌是否符合这一标准,是否有错误;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标本癌应如何诊断.我们搜集200例结、直肠活检标本与对应的手术标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Liu Q  Wang CF  Zhao DB  Gao JD  Bai XF  Xie YB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4):3124-3126
目的 比较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65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和166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情况.结果 两者在性别、肿瘤大体分型、术前CEA水平、肝转移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发病年龄、肿瘤部位、脉管瘤栓、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AJCC分期、术前肠梗阻、根治手术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6.7%、31.6%,其中印戒细胞癌组3年、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1%、14.8%、24.0个月;黏液腺癌分别为64.1%、36.6%、41. 5个月,两组生存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类型是影响两组生存差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较黏液腺癌具有恶性程度更高的生物学行为,患者生存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13.
胃印戒细胞癌与粘液腺癌生物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细胞化学、粘液组织化学和雌激素受体(ER)亲和组织化学方法,对37例胃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功能分化状态进行了检测,对二者的生物学特征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胃粘液腺癌为一类向单一粘液分泌功能分化,以局部浸润生长为主的胃癌细胞类型;印戒细胞癌为一种功能分化紊乱且兼具吸收功能与粘液分泌功能、浸润扩散依赖于雌激素的特殊的胃癌细胞类型;印戒细胞癌伴粘液湖形成者(混合型),其生物学特征更接近于印戒细胞癌。提示:临床判断不同功能分化之胃粘液癌的预后和推测其转移扩散途径时,对各自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采用醛复红-阿辛蓝粘液染色法,同时显示硫酸及非硫酸化粘液,对不同组织类型的结肠癌、癌周粘膜及腺瘤的粘液反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管状腺癌及乳头状腺癌癌区粘液表达为阴性或其腺腔内有少量非硫酸化粘液;粘液腺癌有一定的粘液表达;印戒细胞癌癌细胞及粘液池有大量非硫酸化粘液表达。癌周粘膜以非硫酸化粘液为主,近癌区腺体粘液显著减少。癌区及癌周粘膜粘液反应与正常肠粘膜的反应截然不同,但与人类胚胎早期粘蛋白相似。比较腺瘤及腺癌的粘液反应表明,前者反应多种多样。但硫酸化粘液明显较腺癌多,当发生不典型增生时,阴性表达大大增加,粘液以非硫酸化粘液为主,符合由结肠腺瘤在不典型增生的基础上发生恶变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杨惠英 《当代医学》2010,16(14):151-151,16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方法,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5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9例结直肠癌患者,初期误诊21例,误诊率达35.6%,多误诊为痔疮、肠炎、痢疾;本组5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行根治性大肠切除35例(59.3%),行造瘘及姑息性手术24例(40.7%),59例结直肠癌患者,初期误诊21例,误诊率达35.6%,多误诊为痔疮、肠炎、痢疾;其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结直肠癌特征:癌肿物生长较快,癌组织分化不良、恶性程度高。病理类型主要为低分化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本组低分化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50例(84.7%),按Dukes分期,本组C期、D期共34例,占57.6%。结直肠癌发生部位主要为直肠44例(74.6%),其次近端结肠,远端结肠最少。结论结直肠癌症状隐匿、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早期行直肠指检、电子结肠镜检查、病理学确诊,早发现、早诊断、减少误诊、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WHO 2000 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
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 例可疑癌变、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
328 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
125 例( 占38%) 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 例( 占62%) ; 9 例可疑癌变者8 例为癌; 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
瘤5 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
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
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
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胃印戒细胞癌转移至子宫肌壁间非常罕见,通过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子宫及双附件切除的患者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及PAS染色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宫肌/肌瘤样结节HE染色镜下示:平滑肌组织中见多量印戒细胞癌浸润生长,免疫组化印戒细胞癌CKP、CK-L均(+),例2尚有ER(+);2例PAS染色均强阳性。为明确诊断,2例患者均进一步行胃镜检查,胃镜于胃窦部各见一溃疡病灶,分别为1cm×1.2cm,1.5cm×0.8cm,均取活检送病理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结论印戒细胞癌好发于胃肠道,子宫印戒细胞癌罕见,诊断时需综合考虑是原发性,还是转移性或其它良性病变,方能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8.
桑海英  康玉华  张东航 《医学争鸣》2009,(22):2556-2556
1临床资料选择2004-01/2008-01我院普外科收治结、直肠癌且成功实施根治术患者123例,均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腺癌87例(管状腺癌21例、乳头状腺癌23例、黏液腺癌23例、印戒细胞癌11例、未分化癌9例),腺鳞癌36例.  相似文献   

19.
正原发性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上皮细胞肿瘤,目前描述该病的文献报道很少,且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较容易与发生于结直肠的其他炎症性或肿瘤性疾病相混淆。本文报道1例升结肠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病例,探讨其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及病理医生对该病的认识。1病例简介患者女,22岁,主诉腹痛腹胀20余天伴肛门停  相似文献   

20.
8例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8例乳腺印戒细胞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瘤细胞圆形,呈印戒指形,胞质丰富空泡状,核呈月芽状。免疫组化:瘤细胞通常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而不表达E-cadherin。昝译乳腺印戒细胞癌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对其分型有临床和病理学意义,诊断主要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