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地区因气候高寒多见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大优势。丛慧芳教授以其30余年丰厚的中医妇科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积累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诊疗经验,基于"伏邪理论"提出"伏寒三阶梯"的致病机制。深刻理解"先天之寒"、"胎传之寒"、"自感之寒"阶梯式的致病途径,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十七椎穴点穴后施以艾灸,观察其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属寒凝血瘀型的30例患者,采用十七椎穴点穴后施以艾灸观察其止痛效果。结果十七椎穴点穴后施以艾灸对于寒凝血瘀型痛经VAS评分改善较显著。结论十七椎穴点穴后施以艾灸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病例38例,均为寒凝血瘀型痛经,以少腹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38例,痊愈20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2.1%。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痛经患病率逐年上升,令现代女性苦不堪言。历代医家对痛经证型总体上分为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气血虚弱证、肝肾亏损证,而寒凝血瘀证痛经居多。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中医药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日趋完善,尤其对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研究深入,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故该文总结近年来寒凝血瘀证痛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和循证医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郭景贤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26-126
目的:观察针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36例,采用针药并治的方法,针灸遵调补冲任、温经散寒为宗旨,配合温经化瘀、散寒利湿主方少腹逐瘀汤。结果:总有效率为97.2%。结论:此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中药,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以温经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对照组40例用消炎痛治疗.结果 两组远期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7.56%,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法结合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手法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痛经贴治疗。以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6.67%(P<0.05)。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减少,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结合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暖宫散瘀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给予口服暖宫作用的中药汤剂治疗本病;对照组以少腹逐瘀丸治疗。结果:观察了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对照组总有效率81%。结论:可见暖宫散瘀中药汤剂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良好效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辨证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妇科门诊60例痛经患者,经四诊合参,辨证为寒凝血瘀型后,以中药少腹逐瘀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标本兼治,达到消除与缓解疼痛的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治愈34例(56.67%),好转23例(38.33%),无效3例(5.00%),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布洛芬,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安全持久,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法(加减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从治疗角度探讨寒凝血瘀型痛经与血管舒缩功能及生殖激素的关系。方法5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加减温经汤治疗,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并设56例正常对照组,测定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及雌二醇(E2)的变化。结果近期临床治愈22例(39.3%),有效26例(46.0%),无效8例(14.3%)。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血浆N0、E2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血浆N0、E2含量较治疗前增高(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ET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温经散寒法在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同时,有改善生殖激素、扩张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配合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8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中药足浴配合少腹逐瘀颗粒,对照1组给予中药足浴治疗,对照2组给予少腹逐瘀颗粒,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1组、对照2组与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14%、78.58%、90.00%,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配合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倒,口服中药温经汤(香附,当归、川芎、白芍、半夏、乌药、桂枝、吴茱萸、干姜、甘草等);a对照组36例,口服消炎痛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运用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4.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期间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及腰部疼痛的妇科病症,可伴有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临床症状表现,可由情志所伤、六淫之邪侵袭或素体不足失于濡养而导致,其中寒凝血瘀型痛经为临床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倒,口服中药温经汤(香附,当归、川芎、白芍、半夏、乌药、桂枝、吴茱萸、干姜、甘草等);a对照组36例,口服消炎痛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运用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施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方法 :以雷火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随机分为艾灸AM组、艾灸PM组各40例。AM组治疗时间为8:00-11:00,PM组治疗时间为13:00-16:00,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析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经期PFG_(2α)检测及痛经症状评分。结果 :AM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2.50%、92.50%,明显高于PM组患者27.50%、82.50%(P0.05)。结论 :上午施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药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口服中药温经汤(香附、当归、川芎、白芍、半夏、乌药、桂枝、吴茱萸、干姜、甘草等);对照组36例.口服消炎痛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运用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8.
痛经是临床妇科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该病病因复杂多样、反复发作、痛苦难忍,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特殊的医疗优势,现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本科门诊采用温针灸治疗的2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经止痛颗粒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布洛芬组、舒经止痛颗粒高、中、低浓度组,除空白组外复制的寒凝血瘀型大鼠痛经模型,观察30min内各组大鼠的扭体次数,模型成功后,各组分别给予等体积药物,给药两小时后取各组大鼠子宫制成组织匀浆,检测Ca~(2+)、PGE_2及氧自由基,观察舒经止痛颗粒对模型动物的治疗作用。结果舒经止痛颗粒明显减少模型动物的扭体次数,降低组织匀浆中Ca~(2+)、PGE_2及氧自由基含量。结论舒经止痛颗粒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模型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温经化瘀合剂临床疗效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温经化瘀舍剂"对妇女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温经化瘀合剂"和"痛经宁冲剂"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痊愈率48.3%,对照组痊愈率14.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动物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能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度,减少缩宫素所致大鼠扭体反应次数,和前列腺素E1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双向调节作用,证明"温经化瘀舍剂"具有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