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57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发生规律,为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提供帮助。方法对257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所用药物、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等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7例ADR中男性(65.8%)多于女性(34.2%),其中抗生素的不良反应159例(61.9%);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共131例(50.9%),其次为胃肠道损害55例(21.4%)。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ADR的正确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监护水平,尽可能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2.
3.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为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保障药品应用合理性,及时对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资料进行收集和上报,我院特成立以业务院长为组长,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组员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在临床上对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及其临床表现及时报告,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本文特对我院收集的90例ADR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因素,促使我院医务工作者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9例ADR,对其发生年龄、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及受损器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引发ADR最多的是抗感染药,其中喹诺酮类居首位,静脉给药是最常见用药方式。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以达到安全有效地用药。 相似文献
5.
我院12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作为妇幼专科医院,用药具有一定特点,也相对比较简单。我院儿科门诊量占全院门诊量2/3以上,儿童门诊输液占全院门诊输液90%。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对集中发生在儿童门诊输液,针对这一特点,现将我院2005年至今收集的12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探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5~2010年上报的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例ADR中,老年患者11例占28.9%,注射剂引起的ADR的比例高于口服制剂,抗微生物药物引起不良反应18例占47.4%居首位,中药6例占15.8...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3月-2008年5月间收集的32例临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总例数的31.3%;ADR以新一代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为主,占总例数的71.9%,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结论应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近几年来我院用药人群中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今后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7年9月收集的10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涉及35个品种,其中以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共49例,占总数的47.1%;产生ADR的药物主要以静脉滴注为给药途径,占总例数的96.2%;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以皮肤系统的损伤为主,共81例,占总例数的77.9%。结论加强宣传力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工作,全方位做好监测ADR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在实际用药中的发生情况及给用药忠者造成的危害,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92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位于前两位的是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次为中药制剂。ADR对皮肤的损害最为常见,但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的损害也较严重。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对中成药的不良反应要加以重视尽量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1.
我院18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86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原因机制等方面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药物的品种多见于抗生素及中成药针剂,临床表现多见于皮疹、畏寒发烧及胃肠道反应.结论 对临床合理用药起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查我院抗结核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了解我院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结核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收集的207例结核药ADR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7例ADR事件以男性患者为主(57.49%),服用口服药的占55.07%,主要是抗结核药和抗菌药引起ADR,引起的ADR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38.28%),其次为肝肾功能损害和全身反应;严重的ADR 7例(3.5%);大部分ADR都有较好的转归.结论 临床用药引起的ADR较多,势必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临床应重视ADR并及时发现和治疗,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对大庆市第四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203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2类62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有87例(占42.9%);其次是中药注射剂35例(占17.2%);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68例(占82.76%);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57例(占28.1%)。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1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统计分析,了解该院ADR的实际监测情况,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共53例,占首位,而ADR表现又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着重对ADR监测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上海市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良反应(AUR)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集到的142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42例ADR共涉及31个品种,静脉给药发生ADR134例(94%),所累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结论ADR的发生原因各异,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年龄等多种因素相关,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57例ADR,按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7例ADR中,小儿患者109例(69.43%);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者156例(99.36%);抗菌药物引发者104例(66.2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共83例(44.38%)。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25)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4.1-2014.12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发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涉及器官及系统分类分析。结果: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比例为0.908;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占51.33%;给药途径以注射给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率较高,占77.54%;药物种类以中成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率较高,占43.85%;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皮肤及其附件损伤占首位,占37.43%.结论:加强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培训及监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集并上报的12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在121蚀药品不良反应中,抗微生物药、中药注射剂和静脉给药途径是引发不良反应的三大主要因素。结论积极开展不龌反应监测工作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