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神经介入溶栓术联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A组30例、B组30例,A组予以静脉溶栓治疗,B组联合静脉及神经介入溶栓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管再通情况,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B组术后NIHSS评分为(6.08±3.06)分,低于A组的(8.12±3.75)分(P<0.05);B组术后血管再通率为80.0%,高于A组的50.0%(P<0.05).结论 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NIHSS评分及血管再通情况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及进一步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NO),神经导向因子-1(Netr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纳入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41例)和观察组(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43例),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巴氏量表(BI)、简易智力筛查量表(MMSE)、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NO、 Netrin-1、VEGF水平;采用头颅CT血管成像评估两组血管再通情况;采用脑血管功能检测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BI、MMSE、FCA评分升高(均P<0.05);观察组血清NO、Netrin-1、VEGF水平升高(均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93.02%>75.61%,P<0.05);观察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TIMI血流≥2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3.0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1月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日的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行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试验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3);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前,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收缩期峰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2)。结论:神经介入术联合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对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14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动静脉联合溶栓神经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病变血管再通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 .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1 2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远期效果明显,可有效使患者病变血管得到改善,恢复受损神经功能,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林 《当代医学》2022,28(2):31-34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动脉闭塞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动脉闭塞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实施全脑DSA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37例,实施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的效果较好,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患者动脉狭窄情况,保证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介入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介入溶栓治疗应用于脑梗死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和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7):46-4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则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疗效、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疗效、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患者痊愈、显效和有效比例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Qm值大于对照组,而WV、ZCV和RV值小于对照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ABI和PWV值小于对照组,PWV值则较大。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较仅使用常规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好,不仅能够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同时还能够减轻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张陇平  韩小芳  李雅 《重庆医学》2015,(23):3264-3266
目的:观察动脉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予以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n=30)行动脉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观察术后血管再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溶栓后3个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21例(70.0%)血管再通,完全再通17例(56.7%);对照组再通18例(60.0%),完全再通3例(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22例(73.3%)疗效良好,对照组16例(53.3%)疗效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治疗24 h 后,观察组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诊动脉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保护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动脉溶栓组与区域性血管内低温加动脉溶栓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单纯动脉溶栓组应用单纯的动脉溶栓治疗方法,区域性血管内低温加动脉溶栓组在亚低温环境下进行动脉溶栓治疗的方法。比较三组治疗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区域性血管内低温加动脉溶栓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和单纯动脉溶栓组(P0.05);区域性血管内低温加动脉溶栓组治疗后24 h、2周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动脉溶栓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亚低温环境下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对脑保护效果理想,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TCD)持续监测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接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颅多普勒(TCD)持续监测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磁共振血流量扫描(MRS)评分和溶栓治疗后24 h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治疗24 h后和溶栓后3个月观察组的NIHSS和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血管再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TCD持续监测辅助治疗效果明显,且治疗后的NIHSS、MRS评分均较为理想,血管再通情况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静  郝洁 《农垦医学》2012,34(3):248-250
目的:探讨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4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Rt-PA溶栓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溶栓效果和溶栓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继发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再通患者中脑水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溶栓后继发性脑出血发生率低,优于尿激酶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3.
邓鸿儒 《当代医学》2022,(16):143-145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30%血管残余狭窄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30%血管残余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AIS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血管再通,降低血管狭窄率,且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6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介入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及半年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明显,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动静脉溶栓分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发病时间<4.5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动静脉溶栓分层治疗。比较两组死亡率、血管再通率、治疗前后NIHSS量表评分和临床结局良好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2.27%,低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临床结局良好率为84.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病时间<4.5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动静脉溶栓分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吴云龙 《当代医学》2021,27(28):137-138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选择性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管再通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选择性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和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 h及治疗后7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患者远期效果和血管再通率。结果治疗后12 h、7 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远期预后较好者比例及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血管再通率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管内机械再通联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214例AIS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治疗,107例)和观察组(血管内机械再通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10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对氧磷酶-1(PON-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1%(87/10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3%(102/10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管内机械再通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清PON-1、NSE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6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行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对照组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血管再通成功率、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血管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57%vs. 50.94%),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7%vs. 20.75%)(均P0.05);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以及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治疗组患者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ACI安全有效,可显著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血管再通成功率,改善患者神经缺损,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排列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实施动脉溶栓术进行治疗,予以实验组患者实施支架取栓术进行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TICI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后10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预后良好程度以及颅内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指标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5天后TICI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NIHSS评分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预后良好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实施支架取栓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作用效果显著,且其颅内出血出血量小于实施动脉溶栓术,且安全性能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