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00例癫痫患者,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丙戊酸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后的癫痫持续时间、癫痫发作次数、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总有效率、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癫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效果优于单纯丙戊酸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给予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应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126例,依不同治疗方式设研究组(68例)与对照组(5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行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行拉莫三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后平均发作时间与次数及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41%,比对照组低(17.24%);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发作时间与次数(11.19±5.57)min、(1.29±0.88)次比对照组少[(16.41±6.45)min、(2.30±1.21)],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8.72±2.90)μg/ml比对照组高[(3.80±1.63)μg/ml],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给予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可缩短其发作时间,减少发作次数,提高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小剂量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拉莫三嗪和小剂量丙戊酸钠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癫痫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时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和小剂量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癫痫的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癫痫症状,降低发作频率,头晕、食欲减退、嗜睡等不良反应少,患者的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各种癫痫中应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治疗的9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拉莫三嗪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丙戊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14,P0.05)。结论在各种癫痫中应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进行治疗,临床疗效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丙戊酸治疗癫痫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未联合拉莫三嗪、丙戊酸治疗)与实验组(50例:联合拉莫三嗪、丙戊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给药治疗3个疗程后疾病控制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P0.05。结论癫痫患者拉莫三嗪+丙戊酸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丙戊酸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癫痫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癫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单用拉莫三嗪,观察组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癫痫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LTG)联合丙戊酸(VAP)治疗癫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6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行丙戊酸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行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脂代谢指标、认知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C(LDL-C)、高密度脂蛋白-C(HDL-C)、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水平等脂代谢指标及皮疹、恶心呕吐以及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社会认知、交流等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癫痫患者,降低其血脂水平,提高认知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丙戊酸。  相似文献   

9.
王宇 《中外医疗》2012,31(19):88-88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3例采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的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采用拉莫三嗪治疗的癫痫患儿50例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EEG在恢复程度和恢复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可有效控制病情,制止癫痫发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是治疗儿童癫痫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卒中后继发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每月癫痫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每月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每次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丙戊酸钠相比,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可明显缩短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减少发作次数,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于接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行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接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拉莫三嗪替换治疗,试验组患者行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对于接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而言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新诊断癫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诊断癫痫应用小剂量丙戊酸与拉莫三嗪联合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新诊断癫痫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照组采用丙戊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常规指标及血脂水平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与对照组的80.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腰臀比、BMI、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FINS、FPG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为24.3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新诊断癫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单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拉莫三嗪。评估两组疗效并对比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较对照组的74.0%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效果满意,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成效。方法:此次选取的102例患者均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癫痫病患者,按照抛硬币的方式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丙戊酸治疗,治疗组采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成效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70.59%,两组对比,治疗组的临床成效更为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在癫痫疾病的治疗上,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癫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IE-31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54/56),高于对照组的85.71%(4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对照组为16.0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5例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癫痫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个月治疗有效率为76.19%,6个月有效率为95.24%,均高于对照组51.52%、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与对照组9.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分析丙戊酸(VPA)联合拉莫三嗪(LTG)针对各型癫痫进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癫痫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方式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计7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丙戊酸(VPA)联合拉莫三嗪(LTG)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丙戊酸(VPA)治疗方案,随访9个月后两组患者各型癫痫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随访9个月后各型癫痫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随访9个月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以上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VPA)联合拉莫三嗪(LTG)在针对各型癫痫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客观,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临床癫痫以丙戊酸治疗无效者使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以该院住院部2014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75例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行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即先行拉莫三嗪、丙戊酸联合治疗,后逐渐转变为拉莫三嗪单药),评估联合用药、拉莫三嗪单药治疗患者癫痫控制效果,比较两个阶段用药前后患者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对治疗期间用药安全性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不同阶段患者体内药物血药浓度比较,联合用药为(8.57±2.46)μg/ml,单药治疗为(3.74±1.06)μg/ml,联合用药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单药治疗(P0.05);联合用药阶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与单药治疗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癫痫控制率为90.7%,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的80.0%,联合用药更利于疾病有效控制(P0.05)。结论对癫痫患者以丙戊酸治疗无效后,行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疾病控制效果优于行拉莫三嗪替换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韦迪岱  陈晋  郑文明 《重庆医学》2015,(22):3125-3126
目的:探讨使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后出现晚期癫痫患者70例,分为两组(n=35),分别使用拉莫三嗪(拉莫三嗪组)与丙戊酸钠(丙戊酸钠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为70%,拉莫三嗪组为85%(P <0.05)。拉莫三嗪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疲劳、皮疹、肝损伤及嗜睡等,发生率为20%;丙戊酸钠组有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增加、肝损伤及嗜睡等,多于药物剂量增加期发生,为一过性,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出现晚期癫痫患者使用拉莫三嗪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丙戊酸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丙戊酸治疗无效的74例癫痫患者,给予添加-替换拉莫三嗪的阶段治疗。比较分析联合治疗阶段和单药治疗阶段的治疗效果以及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阶段的总有效率为89.13%,拉莫三嗪血药浓度为(8.66±2.84)μg/ml;单药治疗阶段的相应值分别为67.86%,(3.78±1.55)μg/ml。联合治疗阶段的总有效率和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均高于单药治疗阶段(P<0.05)。结论采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