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颈癌是严重危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达20/10万,每年有437,000新病例出现,其中发展中国家占344,000例,为生殖道第一大常见恶性肿瘤。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为17.8/10万,某些高发区如陕西省略阳县宫颈癌发病率高达1026/10万已婚妇女。人乳  相似文献   

2.
尹宝靓  潘莹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12):1055-1056,1060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且趋于年轻化,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目前认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关系密切,本文就HPV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宫颈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elomer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al,TRAP)-银染法对45例宫颈癌、30例慢性宫颈炎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上述组织HPV、HPV-16型及HPV-18型的感染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HPV和HPV-16检出率高于慢性宫颈炎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宫颈癌组端粒酶表达与HPV感染(φ=0.44,P〈0.01)、HPV-16型感染(φ=0.36,P〈0.05)有关联性,与HPV-18型感染未发现关联性(P〉0.OS)。结论 端粒酶的表达、HPV感染包括HPV-16型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已被证实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HPV病毒在感染机体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同时也可以逃避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最终导致宫颈癌的发生。有研究显示调节性T细胞(Treg)参与了病毒引起的免疫应答,它可以维持机体对病毒的免疫耐受,最终引起病毒持续感染。既往关于Treg细胞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主要集中在外周血中Treg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很少关注Treg细胞与HPV的关系,本文将对Treg 细胞与HPV存在状态的关系以及在HPV感染引起宫颈癌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深圳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HPV感染和子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深圳市对2 694名成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宫颈HPV DNA检测,阴道镜检查、组织活检及病理检查,分析不同年龄组HPV感染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HPV的感染率为17.8%(480例),单纯高危型和单纯低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16.0%和1.8%。高危性HPV感染者432例,以52型、16型、53型、51型、58型为主,感染率分别为3.6%、1.9%、1.5%、1.4%、1.2%;低危型感染者48例,主要致病亚型为HPV81(0.8%)、HPV6(0.3%)和HPV11(0.3%)。单因素分析后,具有显著统计意义的变量有: 首次性生活年龄、丈夫婚外性行为、生产次数、流产史、性伴侣数、生殖系统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首次性生活年龄(≤20)、丈夫婚外性行为、生产次数(>1)、流产史、性伴侣数(>1)、生殖系统感染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深圳妇女HPV感染率较高,最常见感染型别为 HPV 52,其次是 HPV 16、HPV 53、HPV 51和HPV 58。感染高峰年龄为30~<40岁和45~<60岁。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及妊娠次数、流产、丈夫婚外性行为和生殖系统感染是影响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焉耆地区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本院结束筛查的3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于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结果共筛查366例,其中HPV阳性者70例,占19.1%,HPV阴性者296例,占80.9%;随年龄增长HPV感染率下降,但持续感染率在增加。提示宫颈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女性发生HPV感染的高发期为20-50岁之间,女性在此段期间内应做到提前预防、早发现以及早治疗,而预防以及发现过程中,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和HPV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兼并复合人乳头瘤病毒—聚合酶链反应(HPV-PCR)技术,对74例外观正常的子宫颈分泌物拭子标本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的测定。结果:正常子宫颈HPVDNA检出率为32.43%(24/74),其中HPV6、11型为6.76%(5/74);HPV16、18型为4.05%(3/74);HPV其它型为21.62%(16/74)。外观正常的子宫颈,HPV感染的主要易感年龄为26~34岁的青年妇女。本研究对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状况及传播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芳  王玉欢 《医学综述》2013,19(9):1546-1548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是威胁妇女健康、导致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最关键致病因素,通常从HPV感染到宫颈癌的发生需经历3~8年的时间,因此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筛查,处理HPV感染和癌前病变,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情的发展,从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应用兼并复合人乳头瘤病毒-聚合酶链反应(HPV-PCR)技术,对74例外观正常的子宫颈分泌物拭子标本进行人乳尖瘤病毒(HPV)DNA的测定,结果:正常子宫颈HPVDNA检出率为32.43%(24/74),其中HPV6、11型为6.76%(5/74),HPV16、18型为4.05%(3/74),HPV其它型为21.62%(16/74),外观正常的子宫颈HPV感染的主要易感年龄为26~34岁的青年妇女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的趋势,宫颈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二杀手,早在80年代于子宫颈癌监测出人乳头瘤病氧(HPV)以后,有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建立了阴道细胞学系统(TBS),监测HPV感染的计算机辅助细胞监测(CCT)及聚合酶链反应(PCK)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CIN诊断和治疗方法,现将HPV感染与CIN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的趋势,宫颈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二杀手",早在80年代于子宫颈癌监测出人乳头瘤病毒(HPV)以后,有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建立了阴道细胞学系统(TBS),监测HPV感染的计算机辅助细胞监测(CCT)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CIN诊断和治疗方法,现将HPV感染与CIN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尖锐湿疣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主要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目前已发现200多种HPV,其中HPV6及HPV11与尖锐湿疣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HPV感染率下降有利于降低尖锐湿疣的发病率。尖锐湿疣患者中不仅存在HPV单一感染、双重感染,还存在多类型HPV混合感染。目前临床上常见HPV检测的取材方法可能存在表面污染的情况,准确而简便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HPV隐性感染者的随访时间受年龄和性别影响,年轻女性的随访时间相对较短。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化学治疗方法相较物理治疗方法在提高HPV感染清除率方面更加有效,进而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目前各国数据显示HPV疫苗的确有预防尖锐湿疣的作用,但是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郴州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其与宫颈癌发病的关系,为预测宫颈癌发病风险、制定临床干预措施以及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郴州市八家医院妇科门诊共56 648例女性HPV检测结果,以及同期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和门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贵州省遵义地区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8月-2019年8月收治患者90例,分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36例、宫颈癌组24例及对照组30例.三组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HPV阳性20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195例结直肠癌样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方法利用通用PCR法检测结直肠癌样本中的HPV DNA,随后用荧光定量PCR和直接测序法对HPV DNA阳性样本进行HPV分型,同时统计HPV阳性标本的Kras、PIK3CA和BRAF基因突变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结直肠癌标本中HPV感染阳性率为17.94%(35/195),以HPV16、18型感染为主,且存在混合感染;HPV感染阳性标本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42.85%,PIK3CA、BRAF基因突变率均为2.86%,HPV感染与三个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阳性标本中以右半结肠的癌变居多,癌组织以中分化为主,临床Ⅱ期多见,多无淋巴结的转移。结论 HPV感染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Kras、PIK3CA、BRAF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17.
18.
年轻宫颈癌是指年龄小于或等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要条件,而通过性接触传播的HPV感染相当普遍,可见于20%~40%的性活跃人群,但是HPV的感染是否能导致宫颈癌年轻化在国内外各学者的意见不一,本文综述近年来HPV感染与宫颈癌年轻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多空病毒科(Papovaviridae)的英文名源自乳头瘤病毒(papillomavirus)、多瘤病毒(polyomavirus)和猴空泡病毒(simian vacuolating virus)3,该病毒科包括乳头瘤病毒属(Papillomaviruses)和多瘤病毒属(Polyomaviruses)2个属,均为致瘤DNA病毒。乳头瘤病毒包括人乳头状瘤病毒及动物乳头状瘤病毒,已从多种动物及人类细胞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20.
HPV是人乳头瘤病毒的缩写.它非常微小,直径50纳米左右,一根头发的直径是病毒颗粒的1000倍.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比如电梯按键、门把手等地方,都发现有HPV的存在.大家都知道,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很多患者谈HPV色变,一旦发现HPV感染,便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整天忧心忡忡,感觉自己得了宫颈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