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给予呼唤式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用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护理组给予呼唤式护理干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昏迷程度评分(GCS)、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清醒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组GCS评分、AD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清醒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可以缩短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清醒时间,降低患者的残死率,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呼唤式护理干预方法。于伤后6个月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昏迷转清醒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能加速患者清醒,减少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朱健清 《大家健康》2013,(6):172-173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对7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呼唤式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转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转清醒例数明显增多(P0.05),家属的满意度提高(P0.05),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应用,不仅起到很有效的催醒作用,减少了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而且体现了人文关怀,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促进了家属的参与,有利于营造共同参与型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采用呼唤式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76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呼唤式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清醒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清醒率高,清醒用时短,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在护理技能和服务态度上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而言,呼唤式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催醒作用,减少了致残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病例资料。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接受呼唤式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GCS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0%(13/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5/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意识状态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以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下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7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A组(n=58)和B组(n=59)。B组采用常规护理,A组采用基于FMEA模式下呼唤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清醒情况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结果: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95%,高于A组的3.45%(P<0.05)。A组1个月内苏醒人数多于B组,且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干预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A组GCS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采用基于FMEA模式下呼唤式护理能够增加苏醒人数,缩短苏醒时间,在患者与家属之间产生良好合作效应,可以进一步研究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应用呼唤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呼唤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指标、昏迷转清醒率指标以及 GC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应用呼唤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174-177
目的 观察实施呼唤式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8 年6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72 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将接受常规护理的33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呼唤式护理的39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1 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 stroke scale,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 指数)及昏迷转醒情况。结果 治疗1 个月后,研究组的NIHSS 评分为(14.49±1.89)分,对照组的NIHSS 评分为(21.53±1.14)分,研究组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GCS评分≤8 分的人数比例为5.13%、12~15 分的人数比例为64.10%,对照组中GCS 评分≤8 分的人数比例为30.30%、12~15 分的人数比例为39.40%,研究组的GCS 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为72.73%,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明显低于对照(P<0.05);研究组在干预后第1 周、第2 周、第3 周和第4 周的昏迷转醒累计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唤式护理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还能加速患者苏醒的速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9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处理和基础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呼唤式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满1个月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情况(GCS)和累积醒转例数,综合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经呼唤式护理干预1个月后,其3~8分和13~15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情况分别为6.38%、51.0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91%、38.30%;且其术后第1、2、3、4周醒转累计人数比(34.04%、53.19%、78.72%、89.3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4.89%、31.91%、46.81%、65.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进行呼唤式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昏迷患者醒转,有效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减少致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情况,帮助恢复神经功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GOS等级及清醒率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80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高压氧综合治疗(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愈显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疗效满意,能改善患者的GCS评分,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研究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颅脑损伤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0月早期颅脑损伤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安宫牛黄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在治疗同时给予两组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并比较觉醒时间、预后良好率、觉醒率、肺部感染率、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GOS评分、NIHSS评分及CRP相似,两组间差异经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及CRP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经t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觉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经t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觉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颅脑损伤效果确切,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昏迷状态,缩短觉醒时间,对患者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期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3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唤式治疗护理。于伤后不同时间段评定2组临床疗效、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清醒率及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将呼唤式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期患者,能加速患者清醒,提高清醒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108-11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促醒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对照组予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脑脊液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干预前两组GC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GC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脑脊液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脑脊液NE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脑脊液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治疗可有效促进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苏醒,帮助脑中枢神经损伤的患者早期恢复意识,促进脑功能恢复、改善脑循环、恢复脑功能,降低致残率,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痛苦,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神经外科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患者精心、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价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GC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GCS评分均得到升高,差异显著(P<0.01),但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仅需要给予常规的神经外科护理措施,还应配合精心、综合、全面的干预措施,有效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安宫牛黄丸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 d、5 d、7 d、14 d后GCS评分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治疗3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GCS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观察组GCS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3个月后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60.53%(23/38),高于对照组的35.14%(13/37)(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宫牛黄丸能促进颅脑损伤患者清醒,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5):128-131
目的探讨将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挫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挫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则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部感染控制的时间及GCS评分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0.0%、92.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干预后GCS评分为(12.8±1.4)分,对照组为(4.8±1.3)分,干预后,实验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为(14.5±3.9)d,实验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为(8.6±3.8)d,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挫伤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恢复疗效显著,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缩短,并且预后GCS评分明显增高,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压氧并神经外科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神经外科治疗,观察组则在外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对比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GCS评分以及清醒时间。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GCS评分、清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及可比性。结论高压氧并神经外科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加快意识清醒速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宋慧琴 《中外医疗》2013,32(15):33-3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n=36),仅干预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分析术后即刻、24h、48h和72h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护理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8h和72h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4.35±1.19)vs(3.26±0.81),P<0.01];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44%vs77.78%,P<0.05),在消化道出血、关节僵硬、继发感染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周群  毛青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15-117,119
目的 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呼唤式护理干预加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组良好和中残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重残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1周后,干预组Hb、TP、Alb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组的应激性溃疡、腹胀、腹泻、高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呼唤式护理+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