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好转率、致残率自己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好转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43%,致残率为6.5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MBI评分分别为(80.35±8.76)分和(73.26±8.92)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神经能够的好转,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8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8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于我院的7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8例,给予该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38例,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另加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和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减少致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血栓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就诊我院的8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纳入41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观察组纳入41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75.6%(X~2=7.104,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血栓患者中应用能起到降低致残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护理效果,其临床效果与推广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筛选2008~2010年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周期为3个月,并在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分别行进行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经综合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的康复护理可提高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提倡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于欣  林华晶  江景珠 《中外医疗》2023,(5):180-184+189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作用。方法 从2019年7月—2021年5月在福建省老年医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进行研究,根据电脑中排序单双号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给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配合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前后,采用《简化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护理结束后,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表,调查所有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比较两组致残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27、9.021,P<0.05)。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79%)相比较,观察组(96.9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1,P<0.05)。观察组致残率(3.03%)较对照组(24.24%)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4,P<0.05)。结论 临床上对急性脑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急性脑血检形成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寻找降低脑血栓致残率的更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检患者共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分析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总有效率达到94.44%,各项评分数据上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可以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效地降低,值得在护理实践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致残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观察的10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其致残情况。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心理状态均得以明显改善、神经缺损得以显著修复,护理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痊愈率及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率相对更高,而NIHSS评分、HAMD评分以及致残率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治疗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风险,充分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栓患者中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2组早期康复效果。结果 2组护理前Barthel及FMA评分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与FMA评分都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早期康复中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与改善,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桐柏县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脑血栓患者98例,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FMA评分、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急性脑血栓对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身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0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则是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联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明显好转的人数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而无效的人数则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Barthel指数和Fegl-Mevyer积分均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转,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各项功能障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致残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将他们按照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心理状态(HAMD)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护理后,对照组5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8%,疾病控制率是34%,疾病缓解率是44%,无效率是22%,治疗组5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疾病控制率是52%,疾病缓解率是44%,无效率是4%,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肢体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损伤明显比对照组少,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脑血栓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神经功能损伤,提高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选取法将我院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减少致残率,这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114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QOL评分各项指标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将无缝隙护理运用到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中,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高。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则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经一段时间的护理操作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促进运动能力提升的同时,加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4例脑血栓后遗症偏瘫、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二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低于干预前、对照组,而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治疗中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提高其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共收治脑血栓患者68例,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护理后均较之前之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在改善幅度上要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方面具有极佳的应用效果,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栓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降低其残疾率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并分为观察组(n=48)和参照组(n=48),为两组患者实施营养神经治疗等常规治疗以及皮肤护理、简单健康宣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同时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以及护理前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总好转率为95. 83%,参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总好转率为83. 33%,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前两组患者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各观察项目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性脑血栓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可有效降低患者残疾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提出合理的护理康复措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后遗症的发生。方法:选取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检患者48例典型急性脑血栓患者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治疗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持续时间至出院后3个月,并且入院、出院和出院后3个月分别进行患侧肢体感觉运动功能评估,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比观察,治疗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偏瘫减轻,肌力增强,步行距离延长,总有效率达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偏瘫程度、肌力较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血检形成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低脑血检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提出合理的护理康复措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后遗症的发生。方法:选取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检患者48例典型急性脑血栓患者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治疗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持续时间至出院后3个月,并且入院、出院和出院后3个月分别进行患侧肢体感觉运动功能评估,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比观察,治疗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偏瘫减轻,肌力增强,步行距离延长,总有效率达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偏瘫程度、肌力较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血检形成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低脑血检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