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迪  马永娟  王彬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5):131-134
目的探讨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15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治疗后,150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存在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呈现增长的趋势,且治疗3、6、9及12个月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以及治疗方案对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23 kg/m~2及无药物漏服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均明显高于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23 kg/m~2及有药物漏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提高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且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年龄、BMI、治疗时机及服药依从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联合壮药复方合剂辅助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艾滋病门诊就诊未抗病毒治疗且合并营养不良的艾滋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抗病毒治疗(抗病毒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营养素治疗(营养辅助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壮药治疗(壮药辅助组),抗病毒治疗联合营养素及壮药治疗(联合组),干预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免疫细胞CD4~+、CD8~+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前各组研究对象血清白蛋白(SB)、谷丙转氨酶、肌酐、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营养辅助组、壮药辅助组、联合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抗病毒组高,联合组SB、血红蛋白水平较营养辅助组及壮药辅助组高,壮药辅助组及联合组转氨酶水平较抗病毒组、营养辅助组低,联合组肌酐水平较抗病毒组、营养辅助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抗病毒组、营养辅助组、壮药辅助组、联合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别为(259.8±123.81)、(376.3±110.43)、(393.9±136.08)、(487.9±117.64)/μL,CD8~+T淋巴细胞水平分别为(715.1±174.73)、(654.7±185.50)、(669.9±207.89)、(689.1±156.03)/μL。治疗后各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14,P0.05),其中营养辅助组、壮药辅助组、联合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抗病毒组高,联合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营养辅助组、壮药辅助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及壮药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营养状况及促进免疫重建,对艾滋病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市110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110例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婚姻状况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4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患者、 漏服药物与未漏服药物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给予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效控制HIV复制,加快免疫功能重建,延缓病情发展,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9年首诊为艾滋病(AIDS)后随即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河南省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数据库登记的116例河南省2009年首诊为AIDS后当年即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资料,将其按照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分成3组(<20个/μl,20~99个/μl和100~350个/μl),使用SPSS 14.0软件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约2个月及5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诊后接受治疗的3组患者在治疗约2个月后CD4+T细胞计数同治疗前比较都有提高[<20个/μl组:(84.93±64.33)个/μlvs(9.39±5.10)个/μl,P=0.000;20~99个/μl组:(178.71±135.34)个/μlvs(46.62±18.71)个/μl,P=0.001;100~350个/μl组:(316.81±128.81)个/μlvs(197.66±67.59)个/μl,P=0.002],但是在治疗5个月后3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同治疗2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CD4+T细胞基线低的组达到的治疗效果较差。结论早发现、早治疗仍应是河南省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46例HIV/AIDS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IV/AIDS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并统计分析其特征。结果 146例HIV/AIDS中,初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346.40±182.14)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有40人,占27.4%;200~350个/μL的有43人,占29.5%;不同性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的各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在不同范围内的下降数有统计学差异(F=20.505,P0.05);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普遍可以回升,表明抗病毒治疗是有效的。结论 146例HIV/AIDS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初次检测中有27.4%新发现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期,对HIV感染者进行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监测病情的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采用加强心理干预,探讨对患者服药随访检查依从性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珠海市定点医院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30例,以2007年9月—2008年1月告知定期随访检查为干预前组,以2008年2—8月进行加强心理干预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检查依从率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无差异。结果艾滋病患者干预前后血液生化检查及CD4+T淋巴细胞检查的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加强心理干预后能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检查依从性,亦能提高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IDS/TM组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再次明显升高,其余2组3项指标随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AIDS/1)组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AIDS/≥3)组治疗6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才明显升高;AIDS/2和AIDS/≥3组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1.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IDS/TM组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再次明显升高,其余2组3项指标随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AIDS/1)组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AIDS/≥3)组治疗6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才明显升高;AIDS/2和AIDS/≥3组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1.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情况,为全省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海省2013—2015年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27名HIV/AID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7例HIV/AIDS患者的平均开始治疗年龄为(37.6±10.8)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水平为(321.2±108.4)个/μL;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与进入治疗时点相比,其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增加了52.2个/μL、75.8个/μL、75.3个/μL和76.5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500个/μL的患者从0例增至37例,占患者总数的29.1%;CD4~+T淋巴细胞数分为≤200个/μL、201~350个/μL和350个/μL三组患者,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分别增加了80.7个/μL、84.7个/μL和65.8个/μL,不同组患者HAART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均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青海省目前的HAART治疗效果明显,同时提高HIV/AIDS患者的依从性,并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延缓疾病进程,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确诊艾滋病合并肺部疾病患者62例,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均行痰涂片查抗酸杆菌试验,采用流式细胞仪对 CD4+ T 淋巴细胞进行检测。按照痰涂片查抗酸杆菌试验结果,分为阳性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2组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进行 ROC 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找到最佳临界值。结果: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实验组平均 CD4+ T 淋巴细胞(122.28±50.54)个/μL,对照组 CD4+ T 淋巴细胞(239.92±64.09)个/μL,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CD4+ T淋巴细胞计数定量分析,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实验室诊断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欧慧  高赛珍  王曼  黄宗杰 《海南医学》2016,(22):3654-3655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92例艾滋病患者,均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时患者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分析影响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出现上升者占88.04%;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在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BMI≥23及无药物漏服的患者中明显高于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BMI<23及有药物漏服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显著增加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其疗效与年龄、治疗时机、BMI及用药依从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HIV确证实验室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HIV/AIDS) 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及民族HIV抗体确证阳性感染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了解并估计HIV感染后病情进展、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确证的HIV抗体阳性感染者/患者首次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均值:CD3+T为 (1 252±821) 个/μL, CD3+CD4+T为 (216±186) 个/μL, CD3+CD8+T为 (993±720) 个/μL, CD45+T为 (1 708±974) 个/μL, CD3+T/CD45+T为 (0.55±0.32) , CD3+CD4+T/CD45+T为 (0.10±0.13) , CD3+CD8+T/CD45+T为 (0.42±0.27) , CD3+CD4+CD8+T/CD45+T (0.004±0.006) .女性CD3+CD4+CD8+T/CD45+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高于男性, 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CD3+T汉族高于少数民族,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0岁的患者CD3+T、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高于另外两个年龄段,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CD3+CD8+T、CD45+T、CD3+CD4+CD8+T/CD45+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0岁与3059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HIV/AIDS) 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 应加大检测力度, 扩大检测覆盖面, 使感染者在早期就得以检测和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 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 CD4+、CD8+T 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初步探讨 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与长期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进行 HAART 的202例艾滋病患者,按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 A 组(≤100?μL-1,104例)及 B 组(>100?μL-1,98例),定期观察两组艾滋病患者的 CD4+、CD8+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 两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后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优于 A 组。两组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在抗病毒治疗后9个月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组的CD4+T 淋巴细胞计数回升较 A 组更快,但在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 两组 CD8+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免疫重建速率,CD8+T 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则更为缓慢。  相似文献   

14.
布拖县102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地艾滋病(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提高抗病毒治疗质量。方法定期随访监测 HAART患者CD4 T淋巴细胞,观察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在24个月随访监测期中,102例抗病毒治疗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逐步增加,前3个月增加较明显(P<0.01),吸毒患者和性传患者 CD4 T淋巴细胞计数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病死患者CD4 T淋巴细胞基线均数小于200个/μL,治疗3个月后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群 AIDS患者 HAART的免疫学疗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CD4~+/CD8~+比值变化情况及治疗前CD4~+/CD8~+比值对治疗时机选择的影响。方法对2006-2015年在顺德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CD4~+/CD8~+比值及治疗前CD4~+/CD8~+比值与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数变化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CD4~+/CD8~+比值表现为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大,但增幅在减小;初始治疗年龄以及性别不影响CD4~+/CD8~+比值的变化(P0.05);治疗前CD4~+/CD8~+比值0.2与≥0.3的艾滋病患者相比,其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数增长更明显。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提高CD4~+/CD8~+比值,但需保证治疗依从性;早期治疗效果更好,对于治疗前CD4~+/CD8~+比值0.2的艾滋病患者应积极动员其开始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40例艾滋病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以及治疗3、6、9、12个月末CD4+T淋巴细胞数、肝功能。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检验,提示处理与时间之间无交互效应(P0.05)。治疗组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治疗组病人ALT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中药复方能够提高艾滋病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轻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宿迁市新发现艾滋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结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宿迁市新报告的342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采用IBM SPSS 2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2例感染者中,男性占79.24%,明显多于女性。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个体差异较大,最小值为1个/μl、最大值为1 597个/μl,均值为(439.47±265.05)个/μl,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文化程度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609、4.729、2.746,P0.05),不同性别感染者首次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2,P0.05)。结论宿迁市存在部分晚发现AIDS患者。建议面向基层农村、女性和已婚有配偶者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同时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加大检测力度,及早发现感染者,及时提供CD4~+T淋巴细胞检测,尽快进行抗病毒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自愿检测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水平,为了解本地区HIV 感染者和AIDS患者病情进展和治疗现状提供参考.方法 110例HIV感染者在2010年1~6月和2011年1~6月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的构成比进行比较;对2005-2010年加入一线抗病毒在治的艾滋病患者6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Easy-Q方法检测病毒载量,同时在中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查阅患者的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2011年较2010年未治疗HIV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1和200 ~ 350个·μL-1之间的患者构成比均有所增加;宁夏累计在治60例AIDS患者中,随抗病毒治疗时间越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 350个·μL-1的患者构成比越多,治疗时间越短,<200个·μL-1的构成比越高(26.5%),x2=6.558,P<0.05;2010年和2011年检测的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81,P=0.327),机会性感染以持续性发热所占比例最高为33.3%,腹泻和带状疱疹所占比例次之,分别为15.5%和14.3%.结论 宁夏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加快,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将增多;艾滋病患者随着治疗时间增加,部分病人可重建免疫功能;部分治疗后病毒载量未降低的病人,可能面临治疗失败的危险,关注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同时也需要及时进行耐药监测以指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1年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2年至2016年574例HIV/AIDS抗病毒随访记录和检测信息,并对人口学特征、CD_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等进行分析。结果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HIV/AIDS 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长(P0.05);同时有93.73%(538/574)的HIV/AIDS艾滋病病毒载量降至100copies/m L以下。结论呼和浩特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右江医学》2016,(5):510-51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期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探讨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对HAART免疫重建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进行HAART的188例艾滋病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甲组(<100·μL-1,102例)及乙组(≥100·μL-1,86例),采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对两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HAART启动后36个月内总体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的高低可直接影响HAART后免疫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