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旋后肩法运用于肩难产处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8例接受分娩的肩难产产妇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13例,研究组1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压前臂法协助分娩,研究组采取旋后肩法协助分娩,比较两组产妇胎儿分娩产伤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窒息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胎儿的产伤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肩法运用于肩难产处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降低产妇胎儿分娩产伤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窒息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对肩难产产妇使用改良式旋肩法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例使用改良式旋肩法治疗的肩难产产妇,设置为观察组。另20例使用传统旋肩法处理的产妇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效果。结果观察组颅内出血率、臂丛神经损伤率、死亡率和会阴撕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处理肩难产产妇时,应用改良式旋肩法可明显提升安全性,有较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产妇生产中肩难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旋后肩法的干预效果。   方法  收集宁波市妇女儿童医2019年1月—2020年1月行阴道分娩的5 812例产妇相关资料,其中发生肩难产59例(病例组),未发生肩难产5 753例(对照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肩难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另59例肩难产产妇中接受常规压前肩法促分娩27例(病例1组),行旋后肩法促分娩32例(病例2组),比较各组妊娠结局。   结果  单因素可见病例组、对照组在年龄、体重指数(BMI)、妊娠期糖尿病(GDM)、宫缩乏力、巨大儿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BMI>27、GDM、宫缩乏力、巨大儿是产妇生产中肩难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病例组产妇、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分别为20.34%、13.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0.42%(均P < 0.05);病例1组产妇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25.93%,与病例2组的15.6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1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25.93%,显著高于病例2组的3.13%(P < 0.05)。   结论  产妇生产中肩难产发生危险因素较多,需针对性管理以预防肩难产;而对肩难产发生后,旋后肩法相对常规压前肩法,其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研究预见性护理在肩难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高度可能发生肩难产者且在孕妇自愿情况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预见性护理组(试验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每组39例。试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且对两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加以观察和所得数据的研究。结果:试验组肩难产发生率10.26%、软产道损伤2.56%以及新生儿窒息率、臂丛神经损伤率、锁骨骨折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97.4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肩难产处理中应用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时合理选择分娩体位及自然娩肩对妊娠结局和母体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分娩的孕妇180例,根据孕妇的意愿将其分为两组,每组90例,分别采用传统平卧位及协助胎儿娩肩方式分娩(对照组)和自由体位及自然娩肩方式分娩(观察组),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母体产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肩难产发生率、会阴严重裂伤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产时全面评估孕妇及胎儿情况,选择自由体位分娩及采取自然娩肩方式,不仅能够取得满意的妊娠结局,保证新生儿健康,还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后并发症及产道损伤的发生率,对产后母体恢复以及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娩肩法应用于肩难产产妇中的效果。方法肩难产产妇84例根据接产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接产法,观察组43例采用改良娩肩法。对比2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产妇会阴裂伤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会阴裂伤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gpar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新生儿产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改良娩肩法应用于肩难产产妇中可显著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尽可能减少新生儿产伤发生,保障分娩顺利进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体位分娩对产妇肩难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肩难产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体位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采用手膝支持俯卧位,对照组18例采用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时间、阴道出血、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均脱离肩难产困境,顺利娩出新生儿。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1例初产妇出现会阴Ⅲ度裂伤。结论肩难产分娩过程中,采用手膝支持俯卧位能够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更好地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顺应宫缩连续娩肩法在预防肩难产中的价值,以期筛选一种有效、合理的处理方案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并发症。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j2年6月58例肩难产者采用顺应宫缩连续娩肩法(试验组),且于该时间段再随机选取采用传统操作处理方法的肩难产者55例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同时对两组产妇和新生儿分娩结局进行观察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和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顺应官缩连续娩肩法能有效处理肩难产,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顺应宫缩连续娩肩法在预防肩难产新生儿产伤中的应用. 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5年6月在该院产科住院自然分娩的56例产妇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观察组56例产妇分娩时应用顺应宫缩连续娩肩法;同时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住院自然分娩的48例产妇为对照组研究对象, 对照组48例产妇分娩时应用传统的娩肩方法 . 对产妇行会阴伤口延伸、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现象、体重、颅内出血、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检查,记录结果 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产妇及新生儿分娩结局对比,发现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臂丛神经损伤以及锁骨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顺应宫缩连续娩肩法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自然分娩处理方法 ,改善产妇及新生儿分娩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肩难产的常见助产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收治的40例肩难产产妇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有效助产以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肩难产产妇实施有效的助产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分娩时间,提高新生儿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探讨肩难产Gasbin法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Gasbin操作标准对该院于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例肩难产者(观察组)进行助产,并对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将该院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例行常规助产的肩难产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对象的分娩结果。结果该组7例肩难产者均经阴道分娩,无一例Zavanelli法(还纳胎头后剖宫产法)。5例为巨大儿,无一例发生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等产伤,未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体重为(4 350±180)g,娩肩时间为(2.3±0.4)min,新生儿Apgar评分为(7.9±1.2)分。对照组4例为阴道分娩,1例转剖宫产,新生儿体重为(4 500±200)g,娩肩时间为(2.2±0.5)min,新生儿Apgar评分为(5.8±10)分。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Gasbin法处理肩难产时,产妇采取的手膝位利于助产者顺利助产,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为了促进产妇尽快分娩,Gasbin法可在预测有肩难产中提前沟通提前采取,不要等到HELPERR中最后一步R中采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等待至少一次宫缩自然娩肩法在预防肩难产及新生儿产伤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12月于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采用自然分娩法进行分娩的5330例产妇为对照组,另以2010年1~12月于我院采用等待至少一次宫缩自然娩肩法进行分娩的5014例产妇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中不同新生儿体重者、经或初产妇的产伤发生率、Apgar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结果 观察组不同新生儿体重(<3000g、3000~4000 g、>4000 g)的产伤发生率(0、0.03%、0.41%)及经或初产妇的产伤发生率(0.06%、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的Apgar评分总窒息率(0.22%)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异常率(0.16%)虽略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等待至少一次宫缩自然娩肩法在预防肩难产及新生儿产伤中的效果较好,且未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其他不良情况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顺应宫缩连续娩肩法在减少肩难产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两个时间段采用不同娩肩法的自然分娩的产妇资料及发生肩难产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个时间段自然分娩产妇的年龄、新生儿体重、总产程、出血量、会阴复杂裂伤情况对比,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两时间段产妇肩难产发生例数为观察组3例,对照组9例,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顺应宫缩连续娩肩法可有效预防肩难产的发生,减少肩难产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4.
自2000年1月至2001年5月,我院收治肩难产4例,占分娩总数的0.16%,处理肩难产的方法很多,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屈大腿法和旋肩法处理肩难产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抬臀法处理肩难产的效果。方法选择单胎足月第一产自然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当分娩时出现肩困难时,试验组采用抬高臀部法,对照组用产科加手法娩出胎肩。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娩出胎肩时间、Apgar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抬臀法处理肩难产的效果优于传统产科加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肩难产的处理方法及母婴并发症.方法 对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经阴道分娩的1386例产妇当中的11例肩难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其肩难产的处理方法及母婴并发症予以总结.结果 11例肩难产患者通过屈大腿法、耻骨联合压前肩法、旋肩法、娩后肩法均成功分娩.发生新生儿窒息4例,锁骨不完全性骨折1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产妇会阴Ⅲ°裂伤2例,产后出血1例,后果比较严重.结论 肩难产是产科的较少见的并发症,但处理不当,会造成母婴严重后果,助产者不但要熟练掌握处理肩难产的方法,还要预测及预防肩难产的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肩难产的预防及处理技巧.方法 预防肩难产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产前或产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的采取剖腹产结束分娩;产时如发生肩难产时可采取以下方法助产:屈大腿法、旋肩法、牵后臂娩后肩法.结果 21例肩难产中致新生儿轻度窒息8例,重度窒息3例.4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5例产妇会阴深Ⅱ度裂伤,1例会阴Ⅲ度裂伤.其中除1例永久性臂丛神经瘫痪,其余都痊愈.结论 肩难产的发生率虽低但难预料,因此产前诊断及产时的严密观察及正确的助产对于肩难产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肩难产发生原因及临床处置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肩难产产妇分娩状况,观察各项分娩指标,对其临床处置措施进行研究。结果 12例产妇体位转变后顺利分娩,未出现严重症状;30例产妇在实施2种以上肩难产处置方法后锁骨骨折8例,肱骨骨折4例,臂丛神经损伤4例。14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分娩质量差。结论巨大儿可导致肩难产风险系数上升,造成产后出血、会阴裂伤等。在实施处置过程中,助产士要严密观察产妇各项指标,熟练助产操作,实施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84年~1991年期间3747次头位阴道分娩中肩难产12例,发生率0.3%;同期阴道分娩巨大儿103例,肩难产9例,巨大儿肩难产发生率8.47%。作者认为肩难产是一种少见的急症性难产,如处理不当,有极高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巨大儿、骨盆狭窄和困难阴道助产术是其发生的主要因素。提高巨大儿产前诊断水平,对可疑者行胎儿多径线的B超测量,避免困难阴道助产术,有助于肩难产的预防。麦克手法为处理肩难产的首选方法,如失败,旋肩法及后肩娩出法亦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助产手法对肩难产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收治的100肩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肩难产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产妇的不同助产手法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屈大腿法、旋肩法、屈大腿联合旋肩法。观察三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C组的助产成功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与A、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C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肩难产产妇采用屈大腿联合旋肩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极易引发并发症,临床使用助产手法应注意动作轻柔,由简到繁,帮助产妇度过生产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