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肌供血不足而无临床症状被称为无症状心机缺血(SMI),目前认为SMI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有密切关系。动态心电图能够通过不同导联组合判断各冠脉支的缺血发作状态,可以反映出SMI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缺血程度以及与心律、心率之间的关系,对诊断SMI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我院采用动态心电图,对135例冠心病患者检查发现SMI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阳性率及准确性进行分析,证实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间诊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6例。一组根据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为对照组;一组适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为观察组。并以心肌灌注显像联合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标准,对2组研究对象诊断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对检查的阳性率及准确性进行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中阳性33例,阳性率为91.7%高于对照组72.2%的阳性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察组诊断准确34例,漏诊1例,误诊1例,准确率为94.4%,均高于对照组83.3%的诊断准确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具有灵敏、准确、无创、操作简单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冠心病(CHD)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作率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动态心电图(DCG)是监测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对SMI更有其独到之处,它可以记录患者在日常活动、休息或睡眠状态下心电变化情况,主要价值是用以发现并记录在通常短暂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4.
周云飞  郭和娟 《医学文选》2001,20(5):622-623
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或等同症状。 SMI以心肌损失与心绞痛有相同意义 ,造成心肌梗死不次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因无症状 ,往往不能引起患者和医生的警觉 ,以至延误诊治 ,甚至发生猝死。本文收集动态心电图 (DCG)诊断为 SMI45例 ,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5例患者均为本院 1998年 2月~ 2 0 0 1年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 ,临床心电图符合 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 34例、女 11例 ,年龄 40~ 78岁。1.2 方法 采用美国搏利屋 770 0型 2 4h动态心是图仪 ,3通道 CM1、CM5、AVF…  相似文献   

5.
苏中谊 《吉林医学》2014,(18):4018-4018
目的:通过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分析动态心电图用于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20例,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阳性率。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试验组的诊断阳性率为8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对照组的诊断阳性率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用于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阳性率高,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5例,且这些患者造影前已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及结果。结果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发作要求(ST段压低≥0.1mV,持续时间≥1min,2次间隔≥1min)的有82例,占总例数的71.3%,其中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353阵次,其中SMI发生率(79.9%,282/353)高于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20.1%,7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6:00~12:00SMI发生率(52.8%,149/282)最高,0:00~06:00SMI发生率(8.9%,25/282)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时,231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占81.9%,51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占18.1%,SMI发生时心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云飞  郭和娟 《微创医学》2001,20(5):622-623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或等同症状.SMI以心肌损失与心绞痛有相同意义,造成心肌梗死不次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因无症状,往往不能引起患者和医生的警觉,以至延误诊治,甚至发生猝死.本文收集动态心电图(DCG)诊断为SMI45 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 (DCG)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识别价值及规律。 方法 按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 2 1例 ,非老年组 30例。应用DCG对冠心病 5 1例的心肌缺血进行动态分析。 结果  5 1例经DCG检测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 36 8次 ,其中无症状缺血发作占 85 87% ,ST段压低值平均为 ( 1 6 6± 0 13)mm ,78%缺血性ST段下降时心率增快 ,夜间心肌缺血阈值低 ,缺血时间和ST段压低程度劣于日间。老年组混合型心肌缺血及心肌缺血阈变异度 (IV)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结论 DCG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测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徐敏  苏俊生 《中原医刊》2011,(14):101-102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14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检测24h心肌缺血发作情况。结果发现7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发作328次,大多数发生在清晨5:00—10:00。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是一种简单、可靠、有效的无创性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心肌缺血患者19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探究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特征表现。结果 198例心肌缺血患者共计检测出562阵次的ST段缺血性改变,其中有症状性心肌缺血238阵次(42.3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324阵次(57.6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在发作时的ST段下降幅度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发作时持续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效果良好,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诊断,为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2例,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24h持续监测,将无肌缺血症状的6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有心肌缺血症状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率及心率失常发生率,ST段下降幅度、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阈变异性(IV)。结果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ST段下降幅度、持续时间、IV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entury holter series 3000分析系统对86例冠心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及发作时患者的心率、昼夜变化规律。结果:86例患者发生ST段压低336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246阵次,占73%;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90阵次,占27%。ST下移幅度为0.1~0.5mV,快频率依赖型发生率为74%,显著高于慢频率依赖型发生率26%,,快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6:00~12:00,慢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0:00~6:00。结论: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其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自觉症状、和持续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有缺血型ST改变者101例,占91%,其中有症状者30例,占29.7%,无症状者71例,占70.3%,ST压低共296阵,有症状89阵,占30.1%,无症状者207阵,占69.9%。结论冠心病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十分常见,占缺血发作次数的2/3甚至更多。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其检出率,对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是冠状动脉所致的无心绞痛的心肌缺血[1],是冠心病的一个特殊类型,普遍存在于各种冠心病中,不少冠心病患者发病或猝死前可毫无症状,故SMI受到临床医师极大的关注。动态心电图是日常生活中无创性监测心肌缺血唯一有效的方法,因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DCG监测103例冠心病患者。结果:缺血性ST段改变793阵,SMI 556阵(70.11%),有症状者237阵(29.89%),SMI发作高峰在6:00~12:00。结论:DCG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查,予以观察组12导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异常检出率88%,对照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异常检出率66%,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能够明显增加ST段压低检出率,确定患者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析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6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根据Coho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Ⅱ型为甲组,Ⅲ型为乙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24小时的连续监听,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相关检测结果 .结果检测后,甲组患者的无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为(76.47±12.64)次/min、有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为(75.64±13.24)次/min、24小时平均心率为(74.52±13.56)次/min,相较于乙组,明显更低(P<0.05);6:00~11:00时间段,甲组患者的发作率为76.67%,乙组患者的发作率为83.33%,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检出250次心肌缺血,甲组心肌缺血的总阵次为100次,其中有症状占比86.00%,无症状占比14.00%;乙组心肌缺血的总阵次为150次,其中有症状占比80.00%,无症状占比20.00%.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心电图属于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主要诊断手段,应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临床诊断效果理想,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查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患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ST下移幅度和维持时间,以及动态心电图对不同时间段心肌缺血发作频率显示情况。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91.67%,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ST下移幅度和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6∶00~11∶59段检出率最高,为61.67%,0∶00~5∶59段检出率最低,为11.67%。结论: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更高,同时能够观察患者发作的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90 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均进行24 h DCG及冠脉造影检查,分析DCG在SMI及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90 例患者行 DCG检查诊断为无症状SMI患者55例,24 h内发作157次;有症状SMI患者9例,24 h内发作45次. DCG诊断无症状SMI组与有症状SMI组患者的ST段压低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无症状SMI组的持续时间>1 min的患者比例为69.09%,显著高于有症状SMI组的33.33%(P<0.05). DCG诊断 SMI灵敏度为82.26%、特异度为85.71%、误诊率为14.29%、漏诊率为17.74%. 结论 DCG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较高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一种简易、无创的诊断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77-7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0例,为患者提供动态心电图检查,持续时间1 d,随后经过回放的形式分析结果中ST段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 140例冠心病患者127例出现心肌缺血,占90.7%,心肌缺血次数423次,包括有症状性心肌缺血68次,占16.1%,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在早晨8点到晚上6点的ST下移为(0.18±0.04)m V,下移的持续时间为(3.23±2.11)min,心肌缺血阈变异性为(24.95±1.41)%,患者晚上6点到次日早晨6点的ST下移(0.13±0.02)m V,下移持续时间为(6.16±3.32)min,心肌缺血阈变异性为(27.17±1.90)%,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心肌缺血发作前的心率为(90.3±12.0)次/min,心肌缺血发作后的心率为(70.4±7.0)次/min(P0.05),患者心肌缺血发作前ST下移(0.18±0.02)m V,心肌缺血发作后ST下移(0.07±0.01)m V(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为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掌握及后续回访、治疗等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