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ICC管堵塞后再通的护理干预方法,寻求有效的干预手段。方法:采用单链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对5例堵管患者进行溶栓,探讨分析堵管原因,寻求有效护理措施,采取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加强患者的宣传教育及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干预手段。结果:采用单链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后,全部5例患者均已通管成功。通过分析堵管原因,寻求有效护理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加强患者的宣传教育及采取心理指导等措施后,成功通管后的5例患者经护理后并未出现PICC管在阻塞情况。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途径,不仅能减少对患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同时减少并发症,提升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国人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溶栓效果,最适剂量及副作用,方法: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治疗,并与尿激酶相比较。结果:两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临床再通率分别为84.21%和86.96%,均高于尿激酶组的54.84%(P<0.05),而并发症较少,结论: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具有良好的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在PICC导管堵塞后溶栓治疗中使用尿激酶的经验。方法选择13例PICC导管堵塞病例,对溶栓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3例PICC导管发生堵塞,其中2例使用肝素钠溶栓后再通,11例使用肝素钠无效后改用尿激酶,增加三通管溶栓后再通。结论应用尿激酶溶栓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ICC堵管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6例导管堵塞使用尿激酶溶栓和护理干预.结果 6例导管堵塞全部再通.结论 通过对导管进行正确的冲封管、输液速度的观察、防止血液回流、做好出院带管患者健康教育能显著减少了导管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的PICC导管堵塞后处理,保证化疗全过程PICC管通畅.方法回顾2008年8月-2011年8月86例接受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对发生导管堵塞的20例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再通的观察分析.结果20例患者堵塞中,有18例疏通,2例未完全疏通,疏通率达90%,再通时间25+8.5MIN.结论加强PICC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及早溶栓,溶栓后注意观察出血、栓塞等情况,规范使用和维护PICC导管,降低并发症,成功使用PICC,减少患者的痛苦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小玲 《医学文选》2003,22(4):575-577
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静脉溶栓治疗 ,是通过静脉给药的途径 ,使溶栓药物浓度迅速达到峰值 ,以达到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 ,控制心肌梗死的范围 ,改善心肌功能的目的。由于该方法简单方便 ,易于推广 ,近年来将此法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措施。使用的溶栓剂有尿激酶、链激酶、重组链激酶、人体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和重组人体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做好溶栓护理是治疗效果的保证 ,现就近几年 AMI静脉溶栓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 溶栓的适应症  传统观点认为适应症为典型的缺血性胸痛 ,持续时间 30 min以上 ,含服硝酸甘…  相似文献   

7.
安丰英  王晓秋 《吉林医学》2013,34(22):4598-4599
目的:总结在PICC导管堵塞溶栓治疗中使用尿激酶的经验。方法:选择22例PICC导管堵塞病例,对溶栓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2例中4例使用肝素钠溶栓后再通,18例使用肝素钠无效后改用尿激酶加用三通管溶栓后再通。结论:应用尿激酶溶栓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溶栓药物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疾病的致死率、致残率很高,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溶栓是治疗血栓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临床使用的溶栓剂有第一代链激酶(SK)、尿激酶(UK)及第二代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APSA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单链尿激酶(SCU—PA,Pro—UK)。近年来在应用上述药物纤溶栓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尤其是对心  相似文献   

9.
应用溶血栓疗法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有肯定的疗效,明显降低死亡率.溶栓疗法的目的:①尽早恢复血供以挽救濒死的心肌;②限制心梗的最终范围;③尽量保护心室功能。近年第三代新溶栓药的出现,特别是静脉内用药疗效显著的重组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PSAC)、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等的引入,不仅有利于早期用药,而且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随着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并为其制定有计划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化疗的18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188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发生了导管堵塞,我们对其堵塞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结果:在发生PICC导管堵塞的8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堵塞原因与其自身的因素有关,有3例患者的堵塞原因与护理不当有关。我们对这8例患者进行了及时的导管内溶栓治疗,其中,有7例患者获得再通,且效果良好;有1例患者溶栓失败,我们为其拔除了导管。结论:我们应加强对PICC置管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对于发生了导管堵塞的患者,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时进行治疗及护理,以促进其导管复通,避免其出现拔管的现象,进而减少其痛苦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容易发生穿刺点渗血、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堵塞、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为了确保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文章结合实际总结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2.
刘亚东 《求医问药》2014,(19):162-163
目的 :探讨用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堵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使用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堵塞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总结用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堵塞的临床效果。结果 :我院使用尿激酶对这40例患者共进行60次溶栓治疗,其中有46例患者溶通成功,溶通率为76.7%。堵塞溶通的患者血栓再次形成的时间短于溶栓失败的患者,但溶栓失败的患者附壁血栓的发生率高于堵塞溶通的患者。使用尿激酶对发生动静脉内瘘堵塞的患者进行溶通治疗时,平均为患者注射尿激酶的剂量为25万U。为发生动静脉内瘘堵塞的患者持续注射尿激酶60min后,均可明显地触及患者的血管震颤,听到明显的血管杂音。结论 :用尿激酶对发生动静脉内瘘堵塞的患者进行溶通治疗,可有效地缩短患者血栓溶通的时间,提高溶通率,且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方法:缺血半暗带存在的概念是现代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法的基础。尽管梗死组织的中心区无法挽救,但如果血流能够重建,代谢恢复正常,则邻近的有功能障碍的组织仍可挽救。溶栓药物使纤溶酶原转换为纤溶酶,后者可将血管内血栓中的纤维蛋白链裂解,从而使血凝块溶解,恢复脑血流。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SK)、尿激酶(U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rtPA治疗是目前惟一被FDA批准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方法,不过我国“九五”和“十五”国家脑血管病攻关课题均证实尿激酶静脉溶栓有效。  相似文献   

14.
r-tPA和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两者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条件的患者82例,分成两组分别应用r-tPA和尿激酶溶栓,观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r-tPA组与尿激酶组室速、室颤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容易发生恶性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但仍是目前最好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5.
吴燕琴 《求医问药》2014,(19):114-115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使用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腹外科进行PICC置管的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86例患者均进行PICC置管,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然后,观察这86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成功率、导管留置的时间、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原因,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结论 :这86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一次穿刺的成功率为95.3%。这些患者置管的时间为7~210天。导致这8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原因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导管异位、皮肤过敏和导管置入困难等,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为:对机械性静脉炎患者使用局部湿敷及外涂软膏进行治疗,对导管堵塞患者使用肝素钠生理盐水或尿激酶进行冲管处理,对穿刺点出现渗血的患者进行局部按压处理,对导管出现异位的患者进行部分退管处理,对皮肤过敏患者进行相应的脱敏处理,对导管置入困难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置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治疗和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冠脉再通率比较,观察组总的再通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再通率57.5%,观察组中发病6 h的再通率达90.91%,而对照组6 h的再通率只有65.22%,发病在6~12 h的再通率情况,观察组再通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疗效更为显著,血管再通率高,特别对于发病6 h内的患者效果更为理想,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PICC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根据PDCA循环制定CQI目标并实施,强调全体护理人员参与。结果开展CQI 8个月以来,12名护理人员相关理论知识和维护技能掌握情况均有大幅度的提高,2名护士能熟练穿刺置管,42例PICC置管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达100%,置管患者对PICC护理满意度为95%;发生导管堵塞7例次,经尿激酶溶栓后6例再通,1例自行通畅。结论实施CQI可有效增强科室凝聚力,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大幅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能直接激活体内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的激活剂,使血栓溶解,达到冠脉再通的治疗目的。通过国内外各家医院溶栓治疗的报道及我科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情况,谈一下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9.
曹贵方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877-1877
当前急性缺血性中风静脉溶栓治疗主要为发病3h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由于多数中风患者不能在3h内抵达医院而失去rt-PA溶栓治疗机会。新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发现多数急性中风患者缺血半暗带可持续达数小时,因此有希望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溶栓治疗。去氨普酶(desmoteplase)是一种新的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其他纤溶酶原激活剂相比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高、半衰期长、没有神经毒性和不活化β淀粉样蛋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临时性静脉留置导管使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比较系统护理干预及对静脉留置导管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观察临时性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的实验组有12例留置导管血流量充足,未发生感染、堵塞等并发症,1例因堵塞用尿激酶封管后可用,并能达到充足血流量.对照组的13例有4例留置导管堵塞后用尿激酶封管后能达到充足血流量.1例留置导管堵塞尿激酶封管后仍不可用,给予重新置管后可继续使用.2例因为感染重新置管,1例因脱管后重新置管,重置导管后均能达到充足血流量.其余5例留置导管血流量充足,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后的留置导管优于没有护理干预的留置导管的使用效果,对患者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临时性留置导管的使用效果,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