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急诊输液中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3月间接收的80例急诊输液患者进行护理,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7.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2.5%高于对照组72.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安全管理在急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在本院急诊输液室当中不同时段的护理人员各100名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2014年10月-2015年9月),另一组为观察组(2015年10月-2016年9月)。对对照组急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2015年10月开始采取安全管理,对比2组的护理安全管理综合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管理综合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安全管理应用在急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能逐渐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急诊儿科晚夜间静脉输液患儿家属进行调查,找出不满意的要因并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对整改前后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急诊儿科晚夜间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患儿家属对穿刺技术、等待时间和输液环境的满意度由整改前的75.0%、83.0%和87.0%,提高至整改后89.2%、92.0%和95.2%,总体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4.2%提高到实施后的94.2%,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急诊儿科晚夜间静脉输液患儿家属进行调查,找出不满意的要因并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对整改前后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急诊儿科晚夜间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患儿家属对穿刺技术、等待时间和输液环境的满意度由整改前的75.0%、83.0%和87.0%,提高至整改后89.2%、92.0%和95.2%,总体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4.2%提高到实施后的94.2%,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邱斌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700-1701
目的 研究在急诊输液中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8月间在我院进行急诊输液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预防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安全意识行为、心理状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行中断输液、自行调节滴速、异常紧急处理情况低于对照组;主动核实药物情况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的应用对于急诊输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王一芳 《吉林医学》2014,(18):4109-4109
目的:分析探讨急诊输液中预防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0例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0例,研究组患者行预防性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安全意识管理及行为依从性及落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输液后心理状况评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输液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输液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可以减少危险因素,保证输液患者的输液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使护理人员对门诊输液患者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积极查找原因并加以分析,找到解决方法,从多方面杜绝护理差错发生,保障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安全。方法本科于2016年3月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以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为活动主题,以围绕保障患者安全开展一系列护理工作。结果杜绝护理差错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患者安全得到保障。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并能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增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杨洋 《中外医疗》2013,(25):34-3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12月对急诊患者实行QCC的高品质护理,将护理人员分成几个圈组,在总结平时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与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及实施对策的品质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和巩固。实施3个月后,通过比较患者满意程度和住院时间来评价效果。结果该次品质圈活动有效的找到问题,确定主题,分析原因,然后逐条进行改进,使先前的各类问题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和住院时间明显改善(P<0.05)。结论品管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增强了沟通协作能力。从而有效降低了各类问题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更快的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平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管理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人性化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心理变化情况及患者对急诊护理管理各方面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心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心理均有所缓解,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心理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对急诊护理管理各方面的满意度,包括急救水平、就诊环境、服务态度、健康宣教,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提高患者对医院各方面的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输液的患者10 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 2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护理缺陷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理缺陷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诊急救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事件、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当中的应用疗效,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急诊患者资料80例。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均为40例,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急诊分诊程序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干预,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记录有关数据,以便结果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护理质量评分比较中,得到观察组的评分数据为(90.52±10.25)分,普遍要高于对照组的(70.52±8.65)分(P0.05)。两组患者的分诊护理满意程度也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达97.5%,高于对照组的90%。对两组患者的分诊失误对比也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失误率为0.00%,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结论对急诊患者进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在急诊护理当中提高治疗疗效,增加患者的满意程度,减少纷争的失误概率,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4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3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输液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输液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输液护理。输液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发生护患纠纷的几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和护患纠纷的几率分别为1.7%和0,对照组患者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和护患纠纷的几率分别为10%和3%。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和护患纠纷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7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急诊创伤患者护理病案管理中品管圈的应用。方法医院急诊科于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对急诊创伤患者的护理病案在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并将实施前(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时间段的数据作为参考。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管理能力、品管圈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评分变化,并对比实施前后护理病案质量及甲级率。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品管圈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且实施后护理病案质量分布情况及甲级率均与实施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创伤患者护理病案管理中引入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改善护理人员的能力,提升护理病案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输液室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输液室150例输液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输液室150例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融入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身份识别错误率以及专科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善输液室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QCC)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实施前,选取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为实施后,选取2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本院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满意、护理技术各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开展与应用QCC,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品管圈管理方式实施到护理管理活动中,观察其在护管中的影响。方法科内10人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采用品管圈活动步骤,即PDCA4个阶段,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如头脑风暴法、查检表、柏拉图、鱼骨图等,针对病区责任护士掌握患者病情程度,对神经外科120人次责任护士随机调查,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设定目标,然后对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整改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病房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率从65.8%提高到91.1%。此外,圈员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结论此调研显示,科学正规的品管圈方式的开展对医院和患者均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在多方面优势突出,应用价值很高,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满意度,同时对于医院的护管和治疗意义深远,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妇产科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妇产科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妇产科患者在妇产科常规护理和安全管理中开展品管圈。对照组31例患者采取妇产科常规护理和安全管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1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各项护理满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改善妇产科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性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找出引起急诊输液几近差错的主--因,针对主--因提出相应对策并进行实施与检讨,然后比较改善措施实施前后急诊输液几近差错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急诊输液几近差错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实施对策。结果:急诊输液几近差错的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27.2‰降至活动后的8.3‰。结论:品管圈的运用有效降低了急诊输液几近差错的发生率,品管圈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并可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