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药物干预方法对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2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体位干预组、非营养性吸吮组、体位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组,每组30例,评价三种干预方法对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结果 三个干预组NFCS疼痛分值、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组最低,经皮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啼哭发生率低于其他各组(P<0.01),三个干预组啼哭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干预、非营养性吸吮、两者联合均能降低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体位干预与非营养性吸吮两种干预方式联合使用止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探讨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人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33周以上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足跟采血的疼痛刺激。干预组在采血前及采血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而对照组无此项干预。观察两组间在哭闹时间、新生儿疼痛评分和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方面的差异。结果非营养性吸吮干预组新生儿在足跟采血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哭闹时间缩短(P〈0.01),新生儿疼痛评分降低(P〈0.01),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减轻(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新生儿对足跟采血操作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3.
王宇  刘松梅  黄丽 《中外医疗》2013,32(17):88-88,127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静脉穿刺所致新生儿疼痛的疗效。方法对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病房中2011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45例生后1周内的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研究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由新生儿病房2名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护师进行静脉穿刺并同时作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由同样2名护师进行静脉穿刺,但不作非营养性吸吮,应用"新生儿疼痛行为评分量表NIPS"在穿刺后1min内进行评分,对疼痛量化,记录每次静脉穿刺后的疼痛评分。最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作与不作非营养性吸吮的新生儿静脉穿刺后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245例新生儿平均疼痛评分为5.8分,两组患儿进行穿刺时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对静脉穿刺所致新生儿疼痛有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常规和疼痛护理干预两种护理方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静脉穿刺致痛操作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8年6—12月NICU病区收治的88例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静脉穿刺致痛操作前给予患儿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疼痛程度评分、心率、呼吸频率及重症监护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给予不同方式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疼痛程度、呼吸频率、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平均啼哭时间、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均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NICU病区静脉穿刺致痛操作前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可缓解患儿疼痛程度,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缩短重症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作用,为新生儿提供最舒服的护理,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8月住院的需要输液的新生儿180例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采用加拿大安大略儿童医院制定的新生儿疼痛评估表(NIPS)对两组新生儿在静脉输液中所致疼痛及输液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干预组在穿刺前lmin至穿刺后5min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不给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在穿刺时及穿刺后5min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以缓解新生儿的疼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时疼痛的影响,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0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NNS组)和对照组,分别于采血时给予安慰奶嘴吸吮和不给予任何干预方法,2组在进行穿刺采血时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IPS)进行疼痛评分,观察2组新生儿在穿刺采血时的疼痛反应。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新生儿在进行桡动脉穿刺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桡动脉穿刺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可明显减轻新生儿疼痛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探索非药物治疗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6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干预组)、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组、体位支持组、拥抱抚触组各40例,在采足跟血疼痛刺激前、刺激后20s、1min、2min、3min分别记录心率、呼吸、经皮氧饱和度和哭声持续时间。结果穿刺后20s各组心率、呼吸均快于穿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min时拥抱抚触组的心率、呼吸频率恢复到穿刺前水平,2min时NNS组、体位支持组的心率、呼吸频率也恢复到穿刺前水平,而对照组仍快于穿刺前(P〈0.05),各组经皮氧饱和度穿刺前后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哭声持续时间NNS组、体位支持组和拥抱抚触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拥抱抚触组哭声持续时间明显少于NNS组和体位支持组(P〈0.05)。结论新生儿对急性疼痛很敏感,非营养性吸吮、体位支持和拥抱抚触对新生儿均有明显止痛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可应用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如非营养性吸吮(NNS)、体位支持、拥抱抚触等以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体位支持(PS)对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 2014年2—11月,选取我院静脉穿刺的新生儿2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A组、干预B组及干预C组。对照组在进行静脉穿刺过程中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常规操作;干预A组进行静脉穿刺时从选择血管开始给予NNS;干预B组进行静脉穿刺时从选择血管开始给予PS;干预C组进行静脉穿刺时从选择血管开始给予NNS联合PS。应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对4组新生儿疼痛进行评分。结果穿刺过程中干预C组新生儿疼痛程度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13.56,q=3.55~4.10,P<0.05)。结论 NNS联合PS干预新生儿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影响,为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本科室新生儿监护病房2009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止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新生儿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措施在新生儿足跟采血前5分钟开始至采血后10分钟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按常规行足跟采血,不给予干预措施。观察各组患儿心率变化及新生儿疼痛评分情况。收集采血针刺前1分钟(-1分钟),针刺时(0分钟)针刺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的心率数值及新生儿疼痛评分。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及新生儿疼痛评分两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  相似文献   

10.
张福香  杨岭 《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73-1774,1777
目的:探讨蔗糖溶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NNS)应用于静脉穿刺足月新生儿的效果.方法:选取焦作市妇幼保健院静脉穿刺足月新生儿226例(2019年5月—2020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5月—2019年11月111例为对照组,接受NNS干预,2019年12月—2020年4月115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蔗糖溶液联合NNS干预.比较两组啼哭时间、准备阶段、穿刺阶段、恢复阶段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变化情况、穿刺时、穿刺后1 min、2 min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结果:观察组啼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穿刺阶段、恢复阶段,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时、穿刺后1 min、2 min,观察组NI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蔗糖溶液联合NNS应用于静脉穿刺足月新生儿,可稳定SpO2、HR,降低疼痛程度,缩短啼哭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拥抱安抚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拟行桡动脉采血新生儿11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拥抱安抚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采血前5 min、穿刺即刻、采血完成时的心率、呼吸频率,穿刺即刻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哭声持续时间及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穿刺即刻、采血完成时心率和呼吸频率均高于采血前5 min(均P<0.05),观察组穿刺即刻、采血完成时心率和呼吸频率与采血前5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穿刺即刻、采血完成时,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NIPS评分低于对照组,哭声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过程中应用拥抱安抚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减轻新生儿疼痛程度,缩短啼哭时间,有利于保持患儿心率与呼吸频率平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药物治疗缓解早产儿操作性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9例住院早产儿(胎龄30~37周)分为空白对照组、干预组1(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襁褓包裹)、干预组2(非营养性吸吮),比较疼痛刺激(桡动脉穿刺)前、后早产儿疼痛评分,疼痛面容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结果两个干预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1比干预组2评分更低;干预组疼痛面容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干预组疼痛面容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组1与干预组2疼痛面容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襁褓包裹比单纯非营养吸吮在缓解早产儿疼痛方面更有效,并能更有效减少疼痛面容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以观察其对疼痛的反应,探讨如何减少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新生儿监护室中胎龄>35W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在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在桡动脉采血时不给予任何干预。采用美国国际圣路加医疗中心NICU评估量表进行疼痛的评估,观察两组在穿刺采血时的疼痛反应。结果对照组在进行桡动脉穿刺时新生儿所表现的状态比干预组更紧张,大部分新生儿尖叫,关节僵硬,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可减轻新生儿刺激时的疼痛反应,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哺喂葡萄糖液加非营养性吸吮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人选标准的住院患儿200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干预组Ⅰ(哺喂葡萄糖液)、干预组Ⅱ(非营养性吸吮)和干预组Ⅲ(葡萄糖液加非营养性吸吮),每组50例,采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分别于静脉穿刺前2min和穿刺后1、5、10min比较4组疼痛程度。结果疼痛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各干预组间与正常对照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Ⅲ与干预组I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Ⅲ与干预组Ⅱ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哺喂葡萄糖液、非营养性吸吮均能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且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朱丽仙 《吉林医学》2013,34(24):5063-5064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需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静脉穿刺,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音乐干预配合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穿刺时患儿疼痛的程度及一次穿刺的成功率。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穿刺时疼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而对照组为87%(P<0.01)。结论:音乐干预配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减轻患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提高了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宁握对缓解新生儿动脉采血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14例动脉采血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A组、干预B组和干预C组。在动脉采血过程中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干预A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B组给予宁握,干预C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宁握。采用新生儿心率变化和疼痛评估量表(NIPS)疼痛评估。结果:动脉穿刺中30s四组新生儿心率达到峰值,对照组心率增快更明显,高于干预A组、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5 min、10 min时,对照组心率仍高于干预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血中30 s、采血后5 min、10 min,干预A、B两组间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C组的心率低于干预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宁握干预新生儿动脉采血能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非营养性吸吮缓解侵入性护理操作所致新生儿疼痛的效果,为临床新生儿疼痛的管理提供循证护理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BSCO、OVI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并辅助手工检索和引文检索,全面获取相关内容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0.25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8篇临床对照试验文献进行系统评价。非营养性吸吮较常规护理更能稳定新生儿足跟采血期间和采血后恢复期的心率、足跟采血后恢复期的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新生儿足跟采血期间和采血后恢复期的呼吸频率和血压、足跟采血期间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缩短新生儿足跟采血时啼哭和疼痛面容的持续时间、减小足跟采血后恢复期啼哭新生儿所占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减少新生儿侵入性护理操作时的早产儿疼痛简表(PIPP)评分、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评分、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量表(DAN)评分、新生儿疼痛量表(NI...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早期临床干预措施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用N-PASS量表(neonatal pain,agitation and sedatlon scale)对140例住院新生儿进行疼痛评分,按随机原则分4组:未干预组(对照组)、应用非营养性吸吮(NNS)组、非药物治疗组和给予体位支持组.每组35例.分别按医疗常规操作(足跟采血、静脉穿刺等)1,10min进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疼痛评分在刺激后1.10min各组间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疼痛程度方面,不同的干预方法 在1min的轻、中度疼痛的镇痛效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重度疼痛和10min时疼痛的缓解效果,各种干预方法 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对急性、短暂性疼痛很敏感,非药物疼痛干预方法 对新生儿轻、中度疼痛效果好且安全,在短时间内作用显著,可减轻疼痛对新生儿造成的不利影响,应重视对新生儿疼痛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司尚华  丁煜  乔锐  武亚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510-1511
目的:探讨糖棉签吸吮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入住监护室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选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观察组在静脉穿刺前2min给予5%葡萄糖液棉签进行吸吮至穿刺结束,对照组只给予轻拍身体等常规护理。穿刺后观察30s,并进行疼痛评分。结果:疼痛刺激时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棉签吸吮可明显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王珊丹  周均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32):100-101,10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3月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新生儿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急性疼痛评分结果以及刺激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急性疼痛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受到疼痛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能够更快恢复正常。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新生儿疼痛,有助于保持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有利于新生儿的康复以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