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计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入选患者划分成两个组别,两组患者均接受消化内科治疗,其中29例患者单纯使用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三联抗菌疗法进行治疗,该组作为对照组,另外29例患者在以上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该组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半年复发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均显著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为3.45%(1/29),对照组复发率为17.24%(5/2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消化内科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有效防止疾病复发,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我院消化内科在2016至2018年接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分为甲组、乙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针对甲组患者应用弱酸联合胃蛋白酶合剂治疗方式,针对乙组患者应用五肽胃泌素治疗方式,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8%。结论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选择应用弱酸联合胃蛋白酶合剂治疗方式、五肽胃泌素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规范化治疗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有效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41例,有效2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患者显效37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治疗中,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到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患有该病的100病人选取为研究对象,在取得他们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有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进行加强型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50人治疗有效率为86.0%;效果显著的有56.0%;病人治疗5个月后,其生活水平较低的有14.0%。观察组的50位病人治疗有效率为96.0%;效果显著的有72.0%;病人治疗5个月后,其生活水平较低的有6.0%。两组数据差别较为明显。结论:在对患有该病的病人进行治疗时,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能够有效的增强治疗效果,而且病人在治疗后的生活水平更高,此方式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纳入到本次研究当中,并将其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对照组45例患者以常规治疗方法实施治疗,对观察组4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Hp转阴率为91.11%(41/45),复发率为2.22%(1/4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Hp转阴率以及复发率则分别为77.78%(35/45)、71.11%(32/45)、11.11%(5/4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加用替普瑞酮,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提高Hp的转阴率,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均为该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养胃冲剂单用(对照组,n=40)与加用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观察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经统计示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4,P=0.017);观察组患者中发生1例呕吐和1例消化不良,对照组患者中发生3例呕吐、3例恶心以及4例消化不良,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39,P=0.2840)。结论依据慢性萎缩性炎患者临床特点,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取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应用,可使临床效果显著增强,安全性居较高水平,显著改善疾病预后,使患者生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2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42例病人使用常规治疗方式,即三联抗菌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142例病人在三联抗菌疗法治疗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进行治疗。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98.6%,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的85.9%(P0.05)。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临床治疗而言,在使用三联抗菌疗法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和病人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当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计140例,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替普瑞酮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时候应用替普瑞酮结合常规药物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组,就养胃冲剂单用(对照组,n=60)与加用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观察组,n=6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经统计示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4,P=0.017);观察组患者中发生1例呕吐和1例消化不良,对照组患者中发生3例呕吐、3例恶心以及4例消化不良,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5,P=0.2501)。结论:分析慢性萎缩性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取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应用,有效改善病情,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和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且能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3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用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使用替普瑞酮,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Hp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复发,对照组中有5例。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使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替普瑞酮,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复发率,而且有效提高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治疗手段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体检中心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考组,每组各23例,参考组实行奥美拉唑、替硝唑、阿莫西林的常规三联抗菌疗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的腺体减少、炎症、异型增生、肠生化等胃黏膜病理表现积分均得到改善,且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进行消化内科治疗,且常规的药物治疗加用替普瑞酮的价值更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不良反应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方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分组进行相关指标数据对比的方式进行本次研究,西医组施行常规西医的药物治疗,共择取参与研究的患者87例;中医组依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实施中医的药物治疗。本研究所选择的患者均由本院消化内科经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在本院诊治的时间均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积分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治疗措施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胃镜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胃镜下黏膜的改善情况。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无论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在实施了对症的药物治疗后,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本研究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医组患者在施行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措施后,患者胃脘隐痛、胃脘胀满、食少纳呆、大便稀溏等临床症状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改善,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在治疗后的胃镜检查结果比较中,中医组患者在胃镜下黏膜的改善情况更加显著。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施以临床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 ,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其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治疗,对比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好转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替普瑞酮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汪笔琴 《当代医学》2016,(35):179-180
目的 分析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6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8例,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转阴率以及治疗后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Hp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上,替普瑞酮的应用,可有效促进临床疗效和Hp转阴率的提升,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讨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表现,根据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然后将问题全部的解决,对于治疗这种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损耗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对于我国人民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方法为了能够提供更加重要的解决方案,制定了有效的医学研究方案,首先就是选择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将患者分成两个组,一个组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另一个组在常规的治疗方法上加上有效的药物辅助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个组的患者情况。结果与结论根据两个组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常规治疗上加上有效的药物辅助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的对象从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消化内科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选择,共6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结合替普瑞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以后临床症状积分、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科常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有利于提升治疗疗效,可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80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奥美拉唑四联药物治疗,观察组行雷贝拉唑四联药物治疗,对比其综合效果。结果观察组综合疗效92.5%,对照组为70%(P0.05)。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来说,雷贝拉唑四联药物治疗比奥美拉唑四联药物治疗更有效,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