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近年明 显增高,其发病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有关,流行病学提示该 病与遗传有关,可能为多基因遗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 明,目前多认为主要与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 学说、灾疫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有关,但尚无一种学说 可以单独解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因而不同部位的内膜 异位症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对育龄期女性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病的发生与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免疫功能异常、多细胞活性因子被认为起到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在位内膜学说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建敏  王福玲  张艳 《潍坊医学院学报》2011,33(4):264-265,I0002
目的 研究白介素-1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表达及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免疫机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Elivison二步法)检测30例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IL-17的表达情况,并与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IL-17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IL-1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其他组织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5%~10%的生育期妇女患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二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遗传因素、免疫学说、在位内膜决定学说,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学说甚多,但尚无一种可以解释全部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不同部位内膜异位症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很可能是包括遗传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和难治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生长,常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盆腔粘连、痛经,甚至导致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慢性炎症因子参与这一过程,并可能调节免疫细胞。多项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慢性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密切相关。本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及IL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体腔上皮生化学说及诱导学说[1]等,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异位的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粘连,在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蓝色结节或包块,多发生在盆腔内,但是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7.
刘丹 《医学综述》2011,17(14):2124-2127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的发病机制尚不清。目前认为,Th1/Th2反应失衡以及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异常是重要的免疫学机制之一。现对近年发现的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以及有关T辅助细胞中各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4、6、8、10、12,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17等不同种类的免疫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免疫调控网络中的异常改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确定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的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继发于剖宫产、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术后,甚至继发于阑尾切除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1]。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营养过剩、胎儿体重过大、难产的发生率增高、选择时辰出生的增多等,剖宫产手术也越来越广泛,加之对腹壁切口保护意识的淡薄,临床上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越来越常见[2,3]。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其来源有几种学说,包括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及血行-淋巴播散学说等。目前认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为手术操作将游离的内膜碎片种植至切口形成医源性内膜异位症。本文就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及预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免疫异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常见妇科良性疾病,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应答系统异常密切相关。对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微环境和免疫机制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本文对近几年来有关免疫异常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和环氧化酶-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EMS患者腹腔及血清中IL-18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别,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COX-2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表达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MS患者腹腔及血清中IL-18的含量明显增高,COX-2的表达明显增强,阳性率提高,且Ⅲ、Ⅳ期患者比Ⅰ、Ⅱ期程度明显加重。结论细胞介素18和环氧化酶-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深入研究IL-18、COX-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经典理论未能完全解释其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失衡、氧化标记物增加,抗氧化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说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氧化应激有关.本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氧化应激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及抗氧化治疗的可能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其学说甚多,但尚无一种可以解释全部内膜异位的发生,现结合临床对其病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041 98 8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IL - 1 8表达的研究 /宁维…∥现代妇产科进展 — 2 0 0 4 ,1 3( 3) — 1 94~ 1 96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白细胞介素 - 1 8(IL - 1 8)的表达 ,探讨IL- 1 8在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意义。用免疫组化和半定量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对照组子宫内膜、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和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IL - 1 8蛋白的表达位置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标本IL - 1 8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阳性 ,内异症患者子宫有位内膜与异位内膜的IL - 1 8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位宁对实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白细胞介素-6 mRNA(IL-6 mR-NA)的影响。方法以原位杂交法测定各组大鼠的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IL-6 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强。异位宁高剂量组异位内膜IL-6 mRNA的阳性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异位宁对异位内膜IL-6 mRNA阳性表达有降调作用,该研究为探讨异位宁在子宫内膜异位症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逐瘀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8(IL-8)、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子宫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以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模型组、 米非司酮组及逐瘀汤组,另选取正常SD大鼠作为正常组,每组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其与不孕发生的关系.方法:80例患者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组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每组各40例,另选取孕前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中IL-6、TNF-α的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53.3±10.5)、(185.9±20.1)pg/mL,(34.2±12.3)、(132.5±12.5)pg/mL,(10.2±2.9)、(96.7±23.4)pg/mL,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组IL-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t分别为6.852、7.520,P<0.05)和对照组(t分别为23.362、32.625,P<0.01).结论:IL-6及TNF-α可作为一种重要参考指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患者的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EM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它表现的细胞增生、浸润和复发性,使它成为难治之症.虽然现今的研究日见深入,但发病机制尚未解释清楚.在众多病因学说中,最为接受的学说是Sampson的经血逆流学说.大量研究证实,经期逆流的子宫内膜只有在免疫缺陷的基础上才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和腹腔液中多种细胞介导的免疫成分发生变化,这些免疫成分的改变降低了机体对异位子宫内膜的免疫监视、识别和破坏,并可能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的种植.近年来,很多学者研究了免疫系统在EM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现将有关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需要经过不同程度的翻译后修饰才能发挥其功能。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有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糖基化和甲基化等,这些修饰可以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研究表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本文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及研究方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腹腔中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改变腹腔环境的免疫动态平衡,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Ms)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内异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探讨其与内异症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尚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9):1234-1235,123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其与不孕发生的关系。方法:80例患者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组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每组各40例,另选取孕前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中IL-6、TNF-α的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53.3±10.5)(、185.9±20.1)pg/mL,(34.2±12.3)(、132.5±12.5)pg/mL,(10.2±2.9)(、96.7±23.4)pg/mL,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组IL-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t分别为6.852、7.520,P<0.05)和对照组(t分别为23.362、32.625,P<0.01)。结论:IL-6及TNF-α可作为一种重要参考指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患者的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