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对于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体检静脉采血对象共计10000例为研究样本,随机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血对象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当中出现晕针、晕血者共计38例,晕针、晕血的发生率为0.76%;而对照组中出现晕针、晕血者共计122例,晕针、晕血的发生率为2.44%。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静脉采血者给予全面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晕血、晕针率,有助于确保采取过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静脉采血晕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门诊采血的6岁~40岁的22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日期将其分为2组,单日就诊采血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采血护理指导,共1172例;双日就诊采血的为观察组,进行多方面护理干预,共1112例。对比2组患者晕针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晕针率为9.7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0.54%,差别显著(P<0.01)。结论从心理到生理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包括放松疗法、针对性体位、舒适的环境及良好的服务、熟练的操作技术、有效的沟通等)能有效降低门诊采血患者的晕针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静脉采血晕针晕血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急诊收治248例需要进行采血操作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各12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采血操作,观察组患者使用护理干预方式进行采血,比较2组患者晕针晕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察组出现晕针晕血的患者仅有2例,而对照组有13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静脉采血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晕针晕血的概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静脉采血时出现晕针反应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研究对象平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常规采血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针对晕针原因做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晕针发生率。结果统计数据发现,观察组的晕针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静脉采血时针对晕针原因做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晕针反应,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来我院检验科进行静脉采取的108名体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名在采血的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4名则另给予心理护理。结果采血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焦虑评分分别为(5.2±1.6)分和(2.8±0.8)分,两组晕针发生率分别为14.8%和3.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采血前给予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降低晕针发生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以及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静脉采血的1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理问卷调查,并对其心理反应进行分析.然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采血前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晕针(血)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进行静脉采血时的心理反应类型可以分为潜在紧张型、焦虑型、高度紧张型、恐惧型;经过相应的心理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反应均得到明显改善,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血的配合程度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患者静脉采血时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心理反应类型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显著增加配合程度,对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达到理想的采血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于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原因及心理护理的应用展开讨论。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将体验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体检者的采血前的焦虑评分比较,实验组要明显降低,两组体检者的重、中、轻度的晕针情况,实验组也要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法在消除体检者的采血前的焦虑与实际的消除晕针情况要明显优于常规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服务在降低静脉血采集中晕针反应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采血室进行抽血的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含心理护理的综合化护理服务,通过采血过程中晕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评价两组效果。结果采取心理护理方式的观察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采取普通护理方式的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同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有一个明显提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服务可以提升门诊采血室中的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张莉 《包头医学》2015,39(1):49-50
目的:探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晕血护理干预.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采血患者中58例晕针晕血,采血护理人员给予护理干预,回顾要点:采血前护理干预、采血中护理干预、采血后护理干预.结果:通过采血前、中、后护理干预,减少晕针晕血的发生,避免不良事件的产生,提高门诊采血服务质量.结论:采血前护理干预,可避免已知晕针晕血患者的再次发生;采血中护理干预,减轻采血中患者晕针晕血的症状;采血后护理干预避免晕针晕血患者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预防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静脉采血患者9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晕针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78%(422/4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360/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中度晕针和总晕针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22%(442/4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2%(388/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发生晕针,且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期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及总结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方法:将300例静脉采血患者按照单日、双日采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8例,对照组142例,观察组采用分期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紧张、皮下淤血、晕针的发病率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静脉采血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提高门诊护士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在我院门诊采血室2016年1月—3月随机抽取100例静脉采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采血穿刺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采血穿刺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门诊护士在静脉采血穿刺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采血后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方法预防静脉采血中发生晕针反应。方法在静脉采血的全过程中使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播放轻松的音乐、环境干预、疼痛的护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对2007年1月~2007年12月5042名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晕针发生率为0.22%,与2006年晕针发生率为0.91%对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穿刺过程中的晕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谢丽璋  刘妮娜 《当代医学》2008,(17):122-123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方法预防静脉采血中发生晕针反应.方法 在静脉采血的全过程中使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播放轻松的音乐、环境干预、疼痛的护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对2007年1月~2D07年12月5042名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晕针发生率为0.22%,与2006年晕针发生率为0.91%对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穿刺过程中的晕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方法预防静脉采血中发生晕针反应.方法 在静脉采血的全过程中使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播放轻松的音乐、环境干预、疼痛的护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对2007年1月~2D07年12月5042名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晕针发生率为0.22%,与2006年晕针发生率为0.91%对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穿刺过程中的晕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时患者出现晕血晕针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采血过程中出现晕血晕针患者17例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晕血晕针症状减轻5例,消失12例。结论:及时准确的护理干预对采血时晕血晕针患者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运用心理干预减少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在静脉抽血前3~5分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按护理常规对体检对象行抽血操作。结果:心理干预组晕针发生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紧张,在饥饿、空腹、劳累等条件下晕针发生率较高。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可最大程度地降低晕针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体检采血晕针人群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采血室2015年4月~2015年12月与2014年4月~2014年12月间晕针人次数,均选取2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遵医率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晕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改善护理质量,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婚前医学检查者静脉抽血时晕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婚前医学检查者7338人设为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操作程序,一般交流方式进行静脉抽血;将同年3~7月婚前医学检查者7312人设为干预组,实施人文关怀、给予情感支持、心理疏导、安慰鼓励等心理干预的同时进行静脉抽血,观察两组晕针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晕针发生率为0.1499%,心理干预组晕针发生率为0.0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实施心理干预,精神紧张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精神紧张是晕针发生的主要原因,在静脉抽血中对婚前医学检查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晕针发生率,减轻婚检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心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将于本院门诊科行静脉采血患者中以随机抽签模式抽出82例,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模式为患者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焦虑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10 min烦躁缓解率及平均等候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的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采取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心理干预,不仅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焦虑症状,还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同时有助于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对促进医院门诊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