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盆腔疼痛的临床特点,对治疗方法进行解析。方法以124例患有妇科疾病伴有盆腔疼痛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12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7.10%,子宫内膜异位和子宫腺肌病总有效率为93.02%与90.48%,疗效显著。结论引起盆腔疼痛的病因非常复杂,应对症治疗,以抑制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针对激素反应型患者,内分泌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盆腔疼痛的临床特点,对治疗方法进行解析。方法以124例患有妇科疾病伴有盆腔疼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12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7.10%,子宫内膜异位和子宫腺肌病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与90.48%,疗效显著。结论引起盆腔疼痛的病因非常复杂,应对症治疗,以抑制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针对激素反应型患者,内分泌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对合并有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合并有盆腔粘连、骶韧带明显增厚、缩短者同时行粘连分解和骶韧带离断术,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55±17)%,有27例(90.0%)痛经完全消失,1例(3.33%)疼痛明显缓解,2例(6.67%)无效;术后疼痛评分和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32.1%,卵巢功能没有变化。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接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对合并有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合并有盆腔粘连,骶韧带明显增厚、缩短者同时行粘连分解和骶韧带离断术,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56±16)%,有17例(44.7%)痛经完全消失,14例(36.8%)疼痛明显缓解,6例(15.8%)疼痛部分缓解,1例(2.6%)无效.术后疼痛评分和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31.8%.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接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特点,对11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分析.结果,大部分病人有下腹不适,腰部酸痛.病程平均4.8年,术前确诊21例(18.8%),近2/3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宫外型则误诊为盆腔炎症肿块或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症43例(38.4%),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6例(50.0%),盆腔内异位症8例(7.1%),其他部位(包括输卵管、腹壁、大网膜等)的内异症5例(4.5%),在43例子宫腺肌症病例中共发现不典型增生4例(占9.3%),在5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共发现不典型增生3例(占5.4%).子宫内膜异位症容易误诊,病理诊断时应结合病史及需多取材切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腹部和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8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同时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和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在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术后病理证实,8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合并子宫肌瘤37例,合并巧克力囊肿26例,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21例。57例患者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准确率为67.86%;75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准确率为89.29%。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准确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相比于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各60例,并将其与正常子宫内膜30例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表达中,子宫腺肌病内膜、肌层的表达大于正常子宫内膜及肌层。子宫腺肌病中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为86.67%和65.00%,相比正常子宫内膜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表达也高于在位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与HIF-1关系密切,可促进子宫腺肌病细胞的生长、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Strepta-vidin Biotin Complex,SABC)法检测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腺肌病病灶、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Hpa、bFGF的表达,并与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正常的子宫内膜患者30例对照分析。结果:Hpa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组bF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腺肌病异位组与对照组bFGF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a、bFGF的表达说明两者在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为子宫腺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1(Flk-1)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P法检测9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及44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VEGF及Flk-1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VEGF、Flk-1蛋白阳性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VEGF、Flk-1蛋白阳性表达在异位、在位内膜中及各增生期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VEGF及Flk-1阳性表达在异位、在位内膜中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及Flk-1高表达,二者可能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用本院自制化症消淤片辅以中药保留灌肠及HGP-1000多功能盆腔炎治疗仪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经现代医学诊疗手段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盆腔疼痛,且时间超过6个月者118例,采用以上三联疗法进行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经期停用.结果 118例患者经过上述方法 治疗一个疗程后,痊愈者23例,占19.49%,显效85例,占72.03%,好转9例,占7.63%,无效1例,占0.08%.结论 用以上三联疗法治疗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盆腔静脉充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具有方便、价廉、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子宫腺肌症组织的CA125免疫表达与血清CA125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CA125在子宫腺肌症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血清CA125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 ision二步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症异位及在位的内膜、3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后两者作为对照)的CA125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法(R IA)术前对该70例患者作血清CA125检测。结果CA125的阳性表达在子宫腺肌症的异位组、在位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7.50%(39/40)、92.50%(37/40)、93.33%(28/30),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表达强度中度以上异位组为77.50%,与在位组及对照组(分别为30.00%、23.33%)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均<0.05)。CA125表达强度与血清CA125值的高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子宫内膜腺体均可分泌CA125,而异位腺体分泌功能更强;腺肌症血清CA125的高低的原因并非单一的异位腺体分泌功能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12.
杨秀萍 《中原医刊》2006,33(24):63-64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慢性盆腔疼痛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对51例慢性盆腔疼痛(CPP)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常规行盆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腹腔镜检查证实有病理改变及解剖改变者49例,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治疗有效率84%;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者17例,治疗有效率82.3%;盆腔静脉淤血症2例,治疗有效率100%;卵巢囊肿2例,治疗有效率100%,节育环异位2例,盆腔结核1例,正常盆腔2例;术前B超检查发现有病理改变,并经腹腔镜证实有15例,B超诊断准确率29.4%。结论腹腔镜不仅能明确CPP的病因诊断,同时可实施对CPP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宝金  赵轩  吴华真  杜鹰 《西部医学》2005,17(3):242-243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法(SP法)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各32例、子宫肌瘤内膜30例及正常内膜2 0例中HSP 70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HSP7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内膜(P<0 .0 1 )及正常内膜(P<0 .0 0 1 ) ,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 .0 5 ) ,并且失去在正常内膜组织中的周期性变化。结论 HSP 70在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活性的变化。方法  62例患者中子宫腺肌病 3 2例 (腺肌病组 ) ,无症状子宫肌瘤 3 0例 (肌瘤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腺肌病组在位子宫内膜、病灶 (包括异位内膜及其周围子宫肌层 )和肌瘤组正常子宫内膜及肌层ER、PR、EGFR、VEGF的表达。结果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较在位内膜低 (P <0 .0 5 )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及其周围的子宫肌层EGFR的表达较肌瘤组正常子宫肌层组织明显增加 (P <0 .0 1) ;VEGF在腺肌病组中表达明显高于肌瘤组正常子宫组织 (P <0 .0 1)。结论 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低 ,可能是其对治疗反应差的原因 ;EGFR对腺肌病的发病有一定作用 ;腺肌病异位内膜及其周围肌层VEGF表达增强 ,提示腺肌病子宫血管生成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环氧化酶-2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在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异位内膜和正常内膜中的表达,并对其差异进行分析。结果COX-2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为(4.62±0.96)分(IHS评分,下同),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为(4.59±0.77)分,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3.55±1.2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位内膜与子宫内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子宫内膜组织及增殖期和分泌期组织间COX-2表达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X-2高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为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马刚  陈昌益 《广西医学》2008,30(8):1168-117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及子宫内膜病理改变与子宫腺肌症的关系。方法子宫腺肌症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86例,回顾性分析其子宫内膜病理特征。结果18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2例(27.96%),合并子宫肌瘤80例(43.01%);临床症状以痛经为主者85例(45.7%),表现为月经过多者78例(41.94%),无明显症状仅以子宫增大为表现的有23例(12.37%)。14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其中包括子宫内膜增生过长80例(43.01%),子宫内膜息肉63例(33.87%),子宫内膜癌3例(1.61%),其余40例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表现为增殖期或分泌期的正常子宫内膜。结论子宫腺肌症与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症有痛经症状者及月经过多者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有关,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是引起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赛莉  陈琰  房彩平等 《吉林医学》2014,(10):2059-206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妇科慢性盆腔痛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6例收治的CPP患者行腹腔镜治疗后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镜下证实病变为144例占92.30%,12例镜下未发现病理改变。导致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主要病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52例,占33.33%,盆腔炎性疾病37例,占23.72%,盆腔粘连26例,占16.67%,子宫腺肌症25例,占16.03%,盆腔淤血综合征3例,占1.92%,盆腔结核1例,占0.64%。结论:妇科性慢性盆腔痛病因复杂,腹腔镜手术能明确病因,术中予以干预,术后针对病因相应治疗,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避免了治疗的盲目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ndometrial-myometrial interface,EMI)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gTM Super法对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观察组)子宫内膜(含部分肌层)和对照组4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含部分肌层)的组织进行标记、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增生期及分泌期EMI处VEGF、MMP-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远肌层,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EMI处VEGF的高表达,可促使异位内膜及其周围肌层血管生成,而EMI处MMP-2的过度表达与子宫腺肌病内膜组织侵袭力和平滑肌大量增生有关,二者可能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在子宫腺肌病患者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探讨HGF/c-Met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增生期20例、分泌期10例)经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异位、在位内膜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GF、c-Met、MVD的表达水平。结果:HGF、c-Met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均有表达,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异位内膜组高于在位内膜组,且各组分泌期的表达均高于增生期。MVD在异位内膜组表达最高,在位内膜组次之,对照组最低。MVD计数随着HGF和c-Met的表达增强而增加。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HGF、c-Met、MVD的表达均存在两两正相关(P<0.05),对照组HGF与c-Met、HGF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c-Met与MVD的表达不相关。结论:HGF、c-Met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其机制与HGF/c-Met通路促进了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在子宫腺肌病患者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探讨HGF/c-Met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增生期加例、分泌期10例)经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异位、在位内膜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GF、C-Met、MVD的表达水平.结果:HGF、c-Met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均有表达,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异位内膜组高于在位内膜组,且各组分泌期的表达均高于增生期.MVD在异位内膜组表达最高,在位内膜组次之,对照组最低.MVD计数随着HGF和c-Met的表达增强而增加.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HGF、c-Met、MVD的表达均存在两两正相关(P<0.05),对照组HGF与c-Met、HGF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c-Met与MVD的表达不相关.结论:HGF、c-Met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其机制与HGF/c-Met通路促进了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