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术中皮质脑电图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并切除或热灼癫痫灶对伴癫痫症状脑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6例伴有癫痫症状的脑肿瘤患者,术中通过皮质脑电图确定癫痫灶,应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再根据皮质脑电图所确定的癫痫灶进行切除或热灼,术后随访2~48个月。结果 16例患者切除肿瘤前均可通过皮质脑电图描记到癫痫波,肿瘤及癫痫灶完全切除后,癫痫波完全消失者15例,1例功能区脑肿瘤患者虽多次皮质热灼,但仍可见偶发棘波。术后15例癫痫发作停止,1例有部分性发作,术后应用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 应用术中皮质脑电图监测下切除脑肿瘤并同期切除和(或)热灼癫痫灶,是一种控制脑肿瘤切除术后癫痫发作的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的术前致痫灶定侧与定位、术中致痫灶定位和多种手术方式的组合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有16例还行发作间期单光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SPECT),5例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所有病例均在皮层脑电监护系统(EcoG)及深部电极监测下行手术。手术方式以切除致痫灶为主。结果 46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73例发作显著改善.22例改善较好,15例改善较差,6例发作无改善,同时提示在难治性癫痫中,颞叶癫痫手术总体效果最好,额叶或其他局灶性癫痫次之,多灶性及广泛性癫痫总体效果比前两类差。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手术前应准确定位致痫灶,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特征与GCS分级、神经学检查及EEG、CT、MRI及ECT检查的诊断价值,分别予以分析。并确定致痫灶后手术治疗8例,手术中行皮层及深部脑电监测。结果:外伤性癫痫患者47例。临床主要表现有全身强直痉挛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发作、失神发作。头皮脑电图显示47例中44例有与损伤部位或对冲部位相符的恒定局限性高波幅尖波、棘波和棘慢波,8例在皮层及深部脑电监测下切除病灶。31例已完全停止发作(其中术后6例),15例已明显好转,1例无明显改变。结论: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包括局灶性发作多见,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和致痫灶在影像学改变附近,抗癫痫药物治疗及手术切除病灶能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临床症状学、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学对13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手术定位方法和手术方案。术前评估和术中脑电图监测显示为局灶性改变者行致痫灶切除术,检查提示一侧半球萎缩或多灶性改变者,术中行半球切除或胼胝体部分切开。结果:13例患者术后Engel分级均为Ⅰ~Ⅱ级,其中10例患者达到Engel Ⅰ级。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其余12例未出现任何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效果理想,尤其是有局灶性结构异常、发作形式表现为部分性发作或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的患者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纤维连接蛋白与成人耐药局灶性癫痫的关联。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癫痫科诊治的60例耐药局灶性癫痫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癫痫科治疗的50例局灶性癫痫患者为病例对照组,再选50例行脑脊液检查无异常者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的血清和脑脊液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水平差异,计算其对耐药局灶性癫痫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的血清、脑脊液中FN水平明显高于病例对照组,病例对照组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发作1h时,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FN水平均明显高于发作前(P<0.05),发作12、24h时,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FN水平出现逐步降低,至发作24h时,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FN水平与发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和脑脊液FN水平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血清FN对耐药局灶性癫痫AUC为0.7539[95%CI=(0.5657-0.9421),P=0.0143],脑脊液FN对耐药局灶性癫痫AUC为0.9256 [95%CI=(0.8428-1.000),P<0.0001]。结论:耐药局灶性癫痫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FN水平会出现异常升高,FN水平可能与耐药局灶性癫痫病情密切相关,可考虑将该指标用于耐药局灶性癫痫的诊断和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脑电监测颅内蛛网膜囊肿伴癫痫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 (intracranialarachnoidcyst ,IAC)与癫痫的关系 ,以及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应用脑电监测对颅内蛛网膜囊肿伴癫痫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癫痫灶局限于脑非功能区者 ,将癫痫灶和蛛网膜囊肿共同切除 ;癫痫灶局限于脑功能区者 ,将蛛网膜囊肿切除的同时 ,或对癫痫灶行以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 ,或行癫痫灶热凝术加选择性胼胝体切开术 ;癫痫灶不局限者 ,仅切除蛛网膜囊肿。结果  16例IAC患者中完全不发作者 8例 ,显著改善者 5例 ,无变化者 3例 ,未见癫痫发作加重者。结论 颅内蛛网膜囊肿伴癫痫的患者 ,手术切除蛛网膜囊肿的同时 ,应用脑电监测对癫痫灶进行手术 ,对IAC伴癫痫患者的治疗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36岁女性患者,患者的左手和左下肢出现疼痛性的局灶性癫痫发作,左侧嘴角出现局灶性运动癫痫发作。患者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和频率在过去的4d内增加,从每天发作几秒钟到频繁发作,每次持续4h以上。为消除由抗磷脂抗体(aPL)所致的内皮活化,对患者采用氟伐他汀(40m g)治疗,开始治疗1d后出现癫痫症状。患者出现严重抗磷脂综合征(APS)表现,其中包括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CA PS,Asherson综合征)。在本病例中,单用40m g氟伐他汀口服治疗与癫痫发作相关。终止治疗后癫痫发作立即消失,并且患者完全康复而未遗留任何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癫痫局灶性感觉性发作的临床特点,探讨癫痫局灶性感觉性发作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以降低此类癫痫的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1例癫痫局灶性感觉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者主要表现为左侧偏身面部、肢体麻木,持续1-30分钟后可自行缓解,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可见尖波、尖-慢复合波、多-棘慢波,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予以抗癫痫治疗后发作得到控制,明确诊断为癫痫局灶性感觉性发作。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癫痫局灶性感觉性发作的认识,详询病史、全面查体后及时进行脑电图检查,可减少此类癫痫的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对提高有癫痫史的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疗效的作用. 方法:对ECoG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的71例有癫痫病史的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患者均在ECoG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病灶及局部癫痫灶;随访58例,其中42例无癫痫发作,13例发作减少90%以上,3例效果不佳. 结论:海绵状血管瘤伴有癫痫发作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应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ECoG监测对指导手术切除癫痫灶,减少术后癫痫的发作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1 外科治疗癫痫的病人选择①顽固性癫痫病人:在血药浓度监测下,规律服用抗癫痫药达2年以上,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仍不能控制发作.发作频繁,每月平均4次以上.②部分性癫痫病人:多为继发性癫痫,致痫灶位于大脑皮层的某一非重要区域,切除后可使癫痫发作消失或减少,而又不致于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这类病人是手术效果最好的一种.③病人的年龄: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手术选择的最佳年龄在14~40岁之间.而儿童癫痫的致痫灶常不稳定,定位困难.④手术时机:对于不同类型的癫痫,因其致痫部位不同、年龄差异等,手术时机亦有变化.颞叶癫痫:药物无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柳氮磺胺吡啶(SAS)治疗神经胶质瘤导致的癫痫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3年12月就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的胶质瘤导致癫痫的患者,予以 SAS 控制癫痫的发作,分别计算50%、75%有效率及发作完全控制率来评估 SAS 治疗的疗效,同时根据癫痫发作结局的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来分析 SAS 对不同类型的癫痫的疗效。结果患者给予 SAS 治疗后1、2、3个月时每个月发作频率平均减少率分别为54.32%、61.71%、75.74%。每个月发作频率平均减少率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50%有效率、75%有效率、完全控制率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07,P<0.01)。治疗3个月后不同类型癫痫患者中单纯部分性发作(SPS)和复杂部分性发作(CPS)类型癫痫的完全控制和发作改善率均为100.00%,而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SGTCS)和特发性或隐源性全面性发作(GS)分别为84.62%和75.00%,它们完全控制和发作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S 能够有效控制胶质瘤导致的癫痫发作,且对各种类型的癫痫均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万宏  雷町 《四川医学》2004,25(8):847-849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17例患者,临床表现单纯部分性发作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4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3例,复杂部分性发作伴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3例,失神发作伴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l例。术前均经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4例行前颞叶切除术(包括杏仁核和大部分海马),12例行致痫灶 致痫病灶切除术。1例行额极切除术。结果:5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8例发作显著改善,2例改善较好。1例改善较差,1例发作无改善,手术总有效率为88.2%,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提高。恢复工作和学习。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手术前应准确定位致痫灶,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癫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的患病率为4.4‰,约有600余万人。如果经系统的药物治疗,70%~80%的病人癫痫发作可以得到控制,另外20%~30%的病人为难治性癫痫,其中有一半以上需采取手术治疗。目前癫痫的癫痫灶切除仍是治疗顽固局灶性癫痫的有效方法,但位于脑功能区的癫痫灶切除后,会给患者带来感觉、运动、语言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偶极子分析定位系统对颅内肿物继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指导手术治疗的特点及长期效果。方法运用偶极子癫痫病灶定位系统和MRI对颅内肿物继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术前、术中精确定位后进行手术并随访,分析该类型癫痫的临床特点、手术要点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有效随访1年以上者47例,平均随访期27.9月。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完全消失或仅有先兆35例(74.5%),极少发作(≤3次/年)7例(14.9%),手术效果满意率89.4%;发作明显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2例,手术效果不满意率10.6%。未发现明显远期并发症。结论偶极子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定位系统可准确指导颅内肿物继发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陈光辉 《中国医刊》2006,41(12):54-57
尽管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已成为全球性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手术治疗能完全终止所有的临床事件.理性的手术目的是改变致残性癫痫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简化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的应用,避免AED对器官的进一步损伤,提高癫痫缓解率,从而最大可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回归家庭和社会.对于那些最优化手术方式而术后发作仍不能减少、伴有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癫痫性脑病患者而言,恰当的联合用药维持不充分的发作控制与最小的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平衡成为明智的选择.因此,神经外科医师的兴趣点不仅仅是集中在采取何种术式损伤更少、更彻底地去除脑内致痫灶,而且还要更多地去关注对手术后患者如何合理应用和调整AED,以最小的药物剂量巩固手术所带来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胼胝体前部离断联合多种术式治疗难治性全面发作性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难治性全面发作性癫痫患者采用胼胝体前部离断联合多种术式 进行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效果。方法:对102例难治性全面发作性癫痫患者,术前运用影像学和偶极子三维颅内癫痫灶定位系统对致痫灶精确定位,采用胼胝体前部离断联合其他术式进行治疗,并探讨其适应证、疗效及手术方法。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者76例,其中Willamson疗效:Ⅰ级47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Ⅳ级4例。总有效率为94.7%,显效率81.6%。未发现明显远期功能损害。结论:借助影像学和偶极子定位,行胼胝体前部断术能减轻全面发作性癫痫临床症状,同时联合其他术式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额叶癫痫临床和术前各项辅助检查资料,结合术中脑电监测及手术疗效来评价致痫灶的定位及对手术的指导.方法 2005至2009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对23例额叶癫痫患者行AEEG、VEEG检测和头MRI检查,其中17例行发作问期18F-FDG-PET-CT检查,11例行MEG检查,2例行功能磁共振检查(fMRI),10例行手术治疗并行术中ECoG及DEEG监测.分析临床发作特征及各种检查对致痫灶定位的价值,比较EEG和MEG痫性放电与致痫病灶的一致性,对额叶致痫灶的部位、手术方式及术后转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发作的症状、发作间期EEG、发作期EEG、MRI和PET-CT检查有致痫灶定位意义的结果分别为56.52%、56.52%、60.87%、54.55%和94.12%,各项结果一致时对定位有帮助;MEG比EEG的定位更精确;术中ECoG及DEEG监测对手术治疗的范围有指导意义.结论 额叶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应坚持综合检查评估定位方法,手术疗效取决于术前定位的准确性及致痈灶能否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18.
采用皮质痫灶切除治疗40例局灶性癫痫。痫灶位于额叶13例、颞叶26例、枕叶1例。40例的脑电图改变可归为三种类型。术后平均随访17.8个月,27例发作完全控制或显著减少,总有效率为81.82%。本组资料分析表明,手术疗效与脑电图类型及痫灶定位的准确性密切有关,术中选用静脉麻醉不仅不妨碍发现痫灶,还可防止术中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难治性癫痫患者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视频脑电图监测 (VEEG)、颅内脑电图(Intracranial EEG)以及MRI结果,探讨18脱氧葡萄糖(FDG)PET及MRI对致痫灶进行定位的应用价值. 方法:难治性癫痫患者65(男44,女21)例,平均年龄(30.1±18.5)岁,均行VEEG,发作间期PET及MRI检查,42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颅内电极埋藏术,所有患者均术后1 mo复查MRI,定期电话随访,根据Engel疗效分级评估手术疗效,比较PET, MRI和VEEG在对致痫灶的术前定位准确性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结果:① 58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皮层为低代谢表现,3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皮层为高代谢表现,4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组织代谢未见明显异常. ② FDG PET病变定侧率高于VEEG,FDG PET低代谢灶检出率高于MRI. ③ 42例手术患者中,属于Engels疗效分级Ⅰ级的30例手术切除部位定为准确的致痫灶,颅内EEG, FDG PET, VEEG与 MRI定侧定位准确性分别为96.7%, 90.0%, 76.7%, 53.3%,经χ2检验,颅内EEG, PET与MRI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④ MRI阳性患者比MRI阴性患者的手术效果好;单侧颞叶低代谢手术效果好;颞叶癫痫手术效果优于颞叶外癫痫;PET示局灶性脑组织代谢减低者,手术效果优于伴有其他部位皮层代谢改变者. 结论:发作间期FDG PET对癫痫灶定位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优于MRI和头皮EEG,头皮EEG, MRI及FDG PET相结合可帮助临床医生确定病灶部位、选择手术适应证和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技术在癫痫诊疗中价值。方法对170例癫痫患者及疑似癫痫患者行视频脑电监测。结果 (1)明确诊断癫痫的140例患者中,91例病史明确,79例发作性疾病通过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其中27人监测到临床发作,发作期及间歇期有明确癫痫样放电,22人未监测到临床发作,但间歇期有异常放电,上述49人根据脑电图可明确诊断为癫痫,另12例有临床发作,但脑电图未见异常,可明确排除癫痫的诊断,3例考虑为心因性发作,进行暗示治疗,效果好。15例无临床发作,脑电图正常,因有临床发作,不能完全排除癫痫,建议复查脑电图。(2)对明确诊断癫痫的140例患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征,确定发作类型、癫痫综合征;14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通过对170例发作性疾病的患者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对鉴别痫性和非痫性发作提供了客观依据,明确了诊断。癫性疾病根据放电部位、数量、频率、波型可确定癫痫的发作类型,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防止医源性难治性癫痫的发生,并对治疗、减药、停药提供客观依据。对于难治性癫痫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可以准确定位致痫灶,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技术对癫痫的规范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