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36例临床资料,其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3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胆总管结石4例,单纯性胆总管结石2例.结果:36例中手术成功34例,2例中转开腹.34例中腹腔镜手术时间70~150分钟,平均83.5±18.9分钟,胆漏3例,腹腔引流管引出胆汁量20~100ml/日,经充分引流后痊愈,无腹腔内脏器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7~20天,平均9±2.7天.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该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的7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胆总管探查手术,其中12例采用一期缝合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手术(70±20)min,术中平均出血10~60 mL。并发症2例,均为胆漏。平均住院时间(7.0±2.0)d,随访2 m~2 y,未见胆道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疗效确切,具有住院时间短,痛苦少,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术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娟英  许明辉  郑直  沈巍 《浙江医学》2004,26(5):331-332,335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不置T管引流的可行性、手术指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适应证选择胆总管结石或可疑结石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及T管引流组,一期缝合组探查后不置T管引流,用5-0无损伤可吸收缝线作一期缝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用药情况、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一期缝合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输液量、输液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T管引流组减少(均P<0.05);随访6个月~2.5年,未发现有胆管狭窄的临床征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T管引流组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只要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与缝合技巧,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2018年1月—2020年7月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2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144例患者分为连续缝合组和间断缝合组,比较两组手术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胆漏发生情况、术...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从1999年1月~2003年3月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病人116例,其中术前诊断胆囊和胆总管结石8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扩张和结石32例.结果107例(92.2%)完成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其中3例(2.8%)术后经ERCP造影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并全部取出,并发症发生率为6.5%,无手术死亡率.2例中转开腹,7例(6.0%)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04例(89.7%)成功完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一次性取石干净、一期缝合,随访22个月(12~41个月),无结石复发和再次手术病人.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拓展了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新途径,可成为胆总管切开取石的一种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不置"T"管引流的可行性、手术指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6例腹腔引流液含胆汁,均未作特殊处理,术后平均住院6.7天,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门诊B超复查,未发现胆道残留结石,无一例肝外胆管狭窄。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与缝合技巧,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术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1年11月至2003年3月 ,我们共对37例胆总管结石或蛔虫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术 ,效果满意 ,现报道并分析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26例 ;年龄16~76岁 ,平均43岁。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35例 ,胆道蛔虫病2例 ,均由术中造影与B超检查证实。手术时间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时间。其中8例为急诊手术。随访内容 :以胆道B超、静脉胆道造影或MRCP评估胆管有无结石再生或狭窄。1.2手术方法择期手术29例 ,急诊手术8例。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患者取头高脚低位并向左侧倾斜。术者站立于患者的左…  相似文献   

9.
母齐鸣  范明  王刚  廖波  刘欣 《四川医学》2013,34(5):601-60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2011年12月,对44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胆总管的方法治疗。结果手术获成功426例(95.5%),胆管阴性探查14例(3.1%),中转开腹手术6例(1.3%),术后胆漏48例(10.7%),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胆道残石发生。420例随访(4±0.3)年,无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胆总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我院2002年2月~2008年10月实施的48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5±20)min,术中平均出血(30±15)ml;并发症3例,其中,胆漏2例,腹腔内出血1例;平均住院时间(6.3±4.0)d.随访4个月~6年,未见胆道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疗效确切,具有住院时间短、痛苦少、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都给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对照组采用T管引流,治疗组采用一期缝合.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不过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治疗组的胆漏、出血、胆管炎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结合一期缝合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在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实施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一期缝合组30例、T管引流组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均短于T管引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并发胆漏2例,T管引流组胆漏3例,经4~6d充分引流后胆漏自行消失,均未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应用于合适的患者,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微创,取得近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再次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6例,将其按照腹腔镜再次胆总管探查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3例,采取T管引流方式)和观察组(23例,采取一期缝合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治疗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术后3~6个月,发现观察组患者胆道无狭窄、胆总管结石无复发,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占4.35%,而对照组占26.08%,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再次胆总管探查时选择一期缝合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与T管引流相比,突出了一期缝合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治疗效果好、无复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术的临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云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10):106-10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腹腔镜165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的临床疗效,其中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共76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89例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引流时间、胆漏、残石率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及输液量比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缝合组比引流组住院时间更短、输液量更少,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较简便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与开腹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1月~2008年8月期间86例胆总管结石病例,其中腔镜组30例,开腹组56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相关情况(胆总管直径?结石大小?结石数目?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首次肛门排气?腹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胆漏?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结石残余)等?结果:两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无术后腹腔出血?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术后胆漏?切口感染及结石残余,两组无明显差异(P > 0.05);在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术后腹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腔镜组优于开腹组(P < 0.05);但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长,且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P < 0.05)?结论:腔镜组手术时间延长但术后恢复较快;开腹组住院费用较低,适应范围较腔镜组广;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仿?  相似文献   

16.
郭丽霞 《华夏医学》2007,20(2):369-370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与发展,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范围不断扩大,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已应用于治疗胆道结石,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Ⅲ。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简称LCHTD)相比,其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无发生T管相关并发症之虑。  相似文献   

17.
李宇飞  丁恒一 《安徽医学》2018,39(5):572-57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与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南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00%vs 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加快病情康复进程,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且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优于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优越性、指征及技术要点。方法对354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手术成功,并发胆漏13例(3.67%),11例少许胆漏,引流2~3d愈合,2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愈合。随访3个月至1年,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结论应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应掌握操作技巧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分析术前PTCD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一期缝合,治疗组患者在术前PTCD基础上给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一期缝合,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住院时间(7.45±2.48)d、手术时间(94.78±31.59)min、术中出血量(25.89±8.63)m 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14.89±4.96)d、手术时间(165.89±55.29)min、术中出血量(31.78±10.59)m L;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PTCD可以减轻胆道的压力、控制炎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