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母细胞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军 《吉林医学》2008,29(17):1424-1425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吉林省柳河医院病理科近30年4例肝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皮型肝母细胞瘤2例,其中胎儿型1例,胚胎型l例;上皮间叶混合型2例。胎儿型细胞角蛋白(CK)、甲胎蛋白(AFP)阳性,波型蛋白(Vimentin)阴性;胚胎型CK阳性,AFP、Vimentin阴性;上皮间叶混合型CK、Vimentin阳性,AFP阴性。手术完整切除肿瘤4例,3例生存期超过5年。结论:肝母细胞瘤组织学类型、治疗方式与疾病的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肝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婴儿和儿童的肝脏恶性肿瘤。现将我院1974~1986年共收集的11例作一报道。临床资料:11例中男6例,女5例。年龄最小者7个月,最大9岁。腹部包块伴疼痛6例,伴低烧、食欲不振4例,双下肢浮肿尿少一例;全身黄疸2例。发现腹部包块最短时间6天,最长1年多。肿瘤发生在肝右叶9例,肝左叶2例。病理检查:肿块均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部分呈结节状,切面灰黄鱼肉状,部分区域出血坏死。肿瘤边缘仍可见正常肝组织。镜检11例中,有两种组织形态。①上皮型9例;瘤组织由分化差的上皮细胞或星形、椭园形瘤组织构成,瘤细胞胞浆少,胎儿型  相似文献   

3.
作者分析肝母细胞瘤21例临床病理资料,占小儿肝癌72.41%。其中男15例,女6例,2岁以下15例。全部病例均以腹部包块为临床症状。肿瘤之组织学结构主要成分为胚胎性肝上皮构成,瘤细胞排列呈实心的团块或条索,其间可见胚胎性或较成熟的间叶组织,还可见到类似软骨和骨组织。结合文献讨论了肝母细胞瘤的一般特点、命名、分类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第一医院眼科郑燕林,廖明波,荆大庆病理教研室米粲,赵勇中图分类号R739.4视网膜母细胞瘤(简称RB)是婴幼儿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与我国眼内恶性肿瘤的首位(30%以上),占我国儿童死亡率的1% ̄[1]。因此,RB严重威协儿童...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肝母细胞瘤各组织类型的免疫表达和预后的关系,作者对20例肝母细胞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其中18例还作了7种标记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细胞角蛋白、甲胎蛋白、S-100蛋白和波形蛋白在肿瘤上皮细胞浆的表达分别为14例、10例、9例和4例;细胞核中癌胚抗原、P53和P16蛋白的表达分别是11例、9例和7例。此外,还有1例肿瘤的间叶成分同时出现P16蛋白、波形蛋白、细胞角蛋白表达。由此提示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肝母细胞瘤的免疫表达各异,并与肿瘤的分化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肝母细胞瘤各组织类型的免疫表达和预后的关系,作者对20例肝母细胞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其中18例还作了7种标记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细胞角蛋白、甲胎蛋白、S-100蛋白和波形蛋白在肿瘤上皮细胞浆的表达分别为14例、10例、9例和4例;细胞核中癌胚抗原、P53和P16蛋白的表达分别是11例、9例和7例。此外,还有1例肿瘤的间叶成分同时出现P16蛋白、波形蛋白、细胞角蛋白表达。由此提示不同组织学类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据DuKe—Elder报告,从十六世纪中期,病理学家就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来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认为RB具有遗传性和种族的差异性,本文将从RB患者的种族、病理组织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RB发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成人型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5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复习患者病历档案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和随访。结果 5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患者平均年龄为45岁,4例患者病故于术后8-19个月,术后平均生存12.7个月。肿瘤位于周边肺膜下,组织学表现为双相型4例:既有复杂的胚胎性腺管结构又有幼稚的始基成分和分化程度不等的梭形细胞。上皮型者1例:主要由复杂的分枝腺管构成。结论 成人型肺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肿瘤,术后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9.
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伟  李萍 《医学文选》2002,21(6):804-806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27例NB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7例NB的组织学特点: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小圆形或卵园形细胞组成,间质多见神经纤维网。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依次为NSE16/21例、S-1005/11例、CgA4/6例、Syn1/3例。结论:NB多见于小儿,好发于腹膜后、肾上极及胸部、头颈部的交感神经节,病理组织形态要与小园细胞肿瘤相鉴别。免疫标记NSE、S-100及CgA在NB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都吉雅  刘永华  张丽莉  宋晓燕  牧荣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2):1433-1435,F0003
目的:探讨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观察及随访。结果:1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病理形态学特点为由不同比例、不成熟的间叶和(或)分化良好的恶性上皮成分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皮细胞CK、EMA、syn(少部分)、CgA(少部分)等阳性,而间叶细胞Vimentin、S-100(软骨分化岛和少部分上皮)、CD117(部分)阳性,AFP上皮细胞和间叶细胞均灶(+);其余如desmin、HMB45、MC、TT-F1、Bcl-2及P53等均阴性。结论:成人型肺母细胞瘤是肺原发性恶性度极高的肿瘤,需与另一类型肺母细胞瘤-胸膜肺母细胞瘤、肺癌肉瘤、原发性肺腺癌及畸胎癌等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1.
陆伟  凌惠媛  何永彪  李萍 《微创医学》2002,21(6):804-806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27例NB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27例NB的组织学特点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小园形或卵园形细胞组成,间质多见神经纤维网.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依次为NSE16/21例、S-1005/11例、CgA4/6例、Syn1/3例.结论 NB多见于小儿,好发于腹膜后、肾上极及胸部、头颈部的交感神经节,病理组织形态要与小园细胞肿瘤相鉴别.免疫标记NSE、S-100及CgA在NB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寇雪梅  赵玉莹 《黑龙江医学》2017,(11):1108-1109
目的报道1例儿童输尿管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常规制片、HE染色、辅以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构成,成束状或编织状排列,免疫组化SMA(+)、Vimentin(+),病理诊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结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诊断和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有横纹肌肉瘤、纤维瘤病、低度恶性的成纤维肉瘤、结节性筋膜炎、平滑肌肉瘤。  相似文献   

13.
赵明彦 《当代医学》2014,(2):125-126
目的探讨颞骨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颞骨骨母细胞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颞骨骨母细胞瘤以局部膨隆与钝性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不同程度钙化的骨样组织和骨质形成,大量增殖的骨母细胞混杂在富含血管的间质中。结论颞骨骨母细胞瘤有特殊的组织学特点,应注意与骨母细胞型骨肉瘤、骨样骨瘤、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等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认识。方法收集病理诊断明确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0例NB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及病理特点并与文献进行对比。结果肿瘤原发于腹膜后3例、肾上腺4例、纵隔及盆腔各1例,1例确诊为NB淋巴结转移但临床未发现原发瘤灶。肿瘤类圆形或分叶状,大部分包膜完整。病理学亚型:分化型6例,低分化型2例,未分化型2例。免疫组化神经源性标记(NSE、CgA、SYN)大部分阳性,S-100、CD99灶状阳性,MyoD1、LCA、CK—P均阴性。结论NB是起源于神经嵴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和儿童,男性多见,好发于。肾上腺和腹膜后,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征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HE染色与多种小圆细胞恶性肿瘤难以鉴别,需常规加做免疫组化染色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对23例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病理学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本组肿瘤均为手术切除标本,用组织化学HE染色和免疫组化AFP检测。结果表明,该肿瘤病理形态特点为瘤体大,最大直径45cm;主要成分为胚胎性肝上皮组织,部分病例有胚胎性或较成熟的间叶组织。肿瘤发生在肝左叶或边缘部者预后较好,瘤体大或多结节型者预后差;胎儿型和混合型预后好,未分化型预后差;肝脏血液循环丰富,肝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快,易侵袭破坏血管发生血行转移,这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肝母细胞瘤临床病理与预后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3例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病理学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本组肿瘤均为手术切除标本,用组织化学HE染色和免疫组化AFP检测。结果表明,该肿瘤病理形态特点为瘤体大,最大直径45cm,主要成分为胚胎性肝上皮组织,部分病例有胚胎性或较成熟的间叶组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AMF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结合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结果:肿瘤境界清楚,直径<5cm,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常围绕血管排列,呈疏密交替分布特征。免疫表型:desmin、vimentin强阳性,SMA、CD34、ER、PR阳性或部分阳性,而S-100蛋白、NF和CK均阴性。结论:AMF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生育期女性外阴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需与侵袭性血管粘液瘤、富细胞性血管纤维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张淼  李永红  贺海燕  李晶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0):916-917,F0002
目的观察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5例临床资料完整、行手术摘除的Rb标本行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Rb多发生于年幼的儿童,主要临床表现有"猫眼"、视力下降、斜视等。45%以上的患儿以白瞳症就诊,19%的患儿因斜视或视力减退而就诊。镜下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常见出血坏死。免疫组化显示肿瘤中含有NSE阳性的神经元性瘤细胞和S-100,GFAP阳性的神经胶质细胞。观察发现K i-67阳性表达指数高的Rb患儿预后较差。结论患儿的临床分期、病程、肿瘤对视神经的侵及情况及病理分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5例胶质母细胞瘤标本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病理学特征观察,CT和MR检查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位于大脑半球的胶质母细胞瘤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呕吐、癫痫发作,肿瘤组织学显示瘤细胞弥漫分布,核异型性明显,血管明显增生,伴有出血和坏死,坏死灶周围瘤细胞常排列呈栅栏状。免疫组化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波形蛋白(vimentin)均呈强弱不等的阳性,Ki-67表达较高,阳性细胞数平均为34.3%,所有病例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CD34,P53的阳性率为25.2%。CT和MR检查示界限不清的占位性病变常伴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状强化。结论胶质母细胞组织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水肿、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