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兰州市区2409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近2年兰州市区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为今后防治此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全部资料来源于2006~2008年兰州市区呼救"120"急救电话,经省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急性中毒患者.经"120"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和院前急救病历录入统计的急性中毒患者年龄、性别、死亡分布以及中毒种类、中毒原因、中毒途径等资料,分析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意义.结果2006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共接受呼救并救治急性中毒患者2409例,男女比为2.1:1,男性多于女性.按年龄段分为6组,高发年龄段在30~39.岁短(32.00%)、20-29岁组(28.97%)和40~49岁组(20.96%).中毒类型主要是酒精中毒(58.03%)、一氧化碳中毒(20.67%)、药物中毒(9.30%)、其他(5.89%)、农药中毒(4.57%).院前病死率中酒精中毒最高(43.75%),其次是一氧化碳中毒(34.38%).在中毒原因中误服过量占36.99%,意外占31.05%,自杀占25.03%.中毒途径以口服为主(77.36%),其次为吸入(21.30%).结论患者年龄分布以青、中年占绝大多数.所统计7种类型急性中毒中酒精中毒居首位.性别、死亡分布男性急性酒精中毒院前病死率最高,一氧化碳中毒次之.安眠类药物是自杀行为者选择的常见药物.农药中毒主要发生于城市周边农村.其中女性较多.  相似文献   

2.
6696例急诊中毒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诊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急诊就诊的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6696例急性中毒病例占同期急诊内科就诊病例的6.89%;男、女性比例为1∶1.26,平均年龄32.96岁,15-40岁为中毒的高发人群,占79.90%,有意中毒占36.60%;涉及的毒物主要是酒精中毒(27.64%)、药物中毒(26.00%)、一氧化碳中毒(25.54%);住院率为11.11%,病死率为0.84%。结论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消除隐患和危险因素,加强心理教育,可减少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中毒的病因特点及类型,总结预防经验.方法 对522例急性中毒患者从中毒类型、性别、年龄、病因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酒精中毒以男性多见(103例),安眠药中毒以女性多见(130例),急性中毒以18~54岁人群为主(448例),药物中毒和农药鼠药中毒患者,大部分是自杀行为.结论 加快发展中毒救治网络的建设是救治急性中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搜集我院近一年来急诊救治的急性中毒患者103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毒物类型、中毒途径、预后及计算患者入院时MEWS分值.对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病危组、病重组及普通组三组患者MEWS分值.结果 流行病学特点:女性患者仍多于男性;年龄中青少年组和青壮年组占比较大;毒物类型中农药中毒和药物中毒占比较大;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中毒为常见,但是经呼吸道吸入中毒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途径;死亡病例5例,占4.85%,其中百草枯中毒1例,有机磷中毒2例,气体中毒2例.病危组患者MEWS分值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点随社会发展而改变,MEWS计算方便快捷,适用于急性中毒患者即时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和分析梅州地区急性中毒原因与流行病学特点,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2014年本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去向及转归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本院急诊科室收治559例急性中毒患者,男230例,女329例,女性多于男性。平均年龄(38.7±5.9)岁,主要集中于21~40岁。中毒患者直接来本院就诊448例(80.1%),由外院转诊111例(19.9%),农村患者多于城镇患者。急性中毒患者职业以农民、民工和待业人员居多。中毒时间集中于1~2月、5~6月和11~12月。中毒途径中口服中毒比较常见,占67.5%。自杀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因家庭纠纷、恋爱婚姻等问题自杀的患者较集中。主要毒物为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和酒精。有机磷农药与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女性病例数明显多于男性。酒精中毒患者,男性病例数显著多于女性。559例急诊中毒患者,痊愈出院462例(82.6%),病情好转出院78例(14.0%),死亡19例(3.4%)。结论:根据本地区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应对策略,从而降低中毒发生率及致残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分析某院近年急诊中毒病例情况,探讨急性中毒病例的疾病谱分布与特点。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急诊收治的中毒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各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中毒患者疾病谱分布与发病特点,回归分析急诊中毒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纳入200例中毒患者包括男性患者134例(67.00%)、女性患者66例(33.00%);中毒患者中,年龄40-49岁患者、年龄30-39岁患者占比较高,相比其他年龄组患者占比明显更多(P0.05);患者职业中,农民构成比最高,其次为外来务工人员与无业人员;患者中毒类型中,酒精中毒占比最高,其次为药物中毒;中毒途径分析显示,毒性物质消化道吸收为主要中毒途径;纳入患者以冬季中毒占比最高;对数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职业是急诊中毒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中毒救治是急诊科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同地区的毒性物质种类、特点不同,分析此类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对患者的中毒种类做出判断,指导救治过程与未来急诊医疗设施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中毒的类型原因和急救办法,总结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救治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儿童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并总结患儿的临床救治体会。结果本次调查儿童急性中毒原因中,药物中毒26例占35.14%、农药中毒19例占25.68%、食物中毒15例占20.27%、煤气中毒6例占8.11%、酒精中毒5例占6.75%、家用杀虫剂中毒3例占4.05%。74例患儿通过积极有效的抢救后,其中治愈55例占74.32%,好转14例占18.92%,无效5例占6.76%。结论急性中毒患儿主要为药物中毒,对儿童及其家属毒物以及毒物管理加强宣传普及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小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因此也需要医务人员对中毒的表现、毒物的毒理、解毒剂的应用都有全面的掌握,从而提高患儿中毒的诊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资料特点并分析原因,为今后开展急性中毒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全年所有就诊渭南中心医院的急性中毒患者入院时所提供的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发生时间、患者来源、中毒物质名称等,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2015年全年该院急诊科共接诊急性中毒患者963例,其中明确中毒病史的820例:酒精中毒(289例,35%),男性构成比88%,20~50岁年龄阶段发生例数高于其他年龄段;一氧化碳中毒(236例,29%),女性构成比65%,年长人群发生例数高于年轻人群,以1,2,11,12月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乡镇和农村发生例数构成比为67%;农药中毒(136例,17%),全部农药中毒女性构成比54%,老年人以女性较多,青少年以男性较多,乡镇和农村构成比84%;药物中毒(119例,15%),安眠药物中毒人数63例,女性构成比85%。结论:经分类统计描述可得出不同种类毒物各自的流行病学特点,在患者的年龄、性别、城乡差异,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描述后可得出各自的特点提示不同种类中毒防治工作重点应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3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去向及转归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急性中毒患者1 954例,男女比为1∶1.23,女性多于男性。中毒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0~29岁年龄组(占37.21%),此年龄组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女63.41%、男36.59%),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占26.31%)。就诊时间分布特点呈无规律性波动,12月、1月、2月高发,占全年的39.92%。中毒患者的职业排在前4位的是个体开业、农民工、家务及待业人员、儿童和学生。50.92%的中毒发生在家里。就诊时间>1 h者占66.25%,自杀者占急性中毒的31.2%。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77.89%)。首位的中毒种类是其他化学品中毒(不包括药物和农药),占中毒总数的52.58%,居中毒类型第2位的为药物中毒,占14.28%。前6位的中毒病谱依次是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苯二氮卓艹类镇静催眠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鼠剂中毒。97.68%的患者治愈出院,1.02%死亡。结论本研究为急诊科医生提供了有关综合性医院急诊中毒特点的基本资料,为急性中毒防治提供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玲  杨鼎君  袁娟  刘君  旷娟  范文娟  高梅 《西部医学》2012,24(1):118-119,121
目的探讨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原因。方法对2008年5月22日~2010年12月31日抢救的1077例急性中毒患者,按病种、例次、性别、年龄、中毒意向、就诊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最多的为酒精中毒(53.3%),其次依次为农药中毒(20.97%)、药物中毒(11.15%)、食物中毒(6.13%)、CO中毒(5.48%)、毒品中毒(3.02%)。女性高于男性(P<0.039),但男性中毒有增多趋势。21~40岁是中毒的高发年龄段(53.95%)。中毒原因以内服毒物自杀最多(59.24%)。就诊方式以自来院居多(54.41%)。结论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性格、情商及意外事件等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各种急性中毒的发病特点,探讨急性中毒的防治策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3例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3例中,男女之比1∶1.18;涉及毒物8类,主要是酒精中毒、农药中毒,其次是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酒精中毒以城镇病人为多,农药中毒以农村病人为多;中毒途径以口服吸收中毒为主;本组死亡2例。结论急性中毒的发病人群、中毒原因、种类、地域、途径有其各自特点。加强毒物管理,强化人群的身心健康教育,和谐处理人际关系是减少中毒发生的重要途径;提高基层临床医生对急性中毒救治的技术水平是降低急性中毒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624例口服急性中毒患者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峰 《新疆医学》2009,39(12):25-26
了解急性中毒的类型、发病特点及中毒原因对预防中毒,提高诊治水平有重要价值。急性中毒越来越受到急救工作者的重视。急性中毒患者的中毒途径大部分为口服。为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口服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本文对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阿克苏地区急救中心接诊的1624例口服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院内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9-2014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329例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年龄、性别、民族、中毒谱、中毒季节、发病时间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29例急性中毒住院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8:1,主要分布于20~50岁这个年龄段,男性与女性急性中毒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P<0.01)。急性中毒以汉族居多,其次为维吾尔族与回族,其他民族所占比例较少。中毒谱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5,P<0.01),其中农药中毒最多,其次为食物中毒,第三位的为气体中毒。季节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78,P<0.01),其中以夏季最多。死亡6例,其中农药中毒5例,药物中毒1例。结论急性中毒为急诊科常见疾病,在发病早期得不到准确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常可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反映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域性中毒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分析急诊内科抢救病例,为本地区急诊急救工作的合理安排和科学管理以及医务防治重点等方面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998~2001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2634例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的病种分布及急性中毒患者的病因及年龄、性别分布。结果:1998年急救人数870例,占33.0%,高于其它年份;急救好发年龄为61~70岁,占22.9%;春、冬季发病较多,分别占26.0%、31.5%,高于夏、秋季(20.1%、22.4%);1998~2001年急救患者的病种以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较为常见,急性中毒患者469例,其中服用安眠药占40.9%,8~40岁的青年发病较多,其中女性占55.4%。结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急救患者的病种分布不同,老年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作为医疗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我院近4年收治的60例小儿中毒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急性中毒患儿按发生的原因等不同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小儿急性中毒中药物中毒占65%,一氧化碳中毒占15%,食物中毒占20%。2岁~7岁为小儿高发人群。较大儿童急性中毒多是有意识行为。结论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小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7189例急性中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云南省急救中心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院前急救的急性中毒病例,探讨如何预防和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方法对急性中毒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毒人数7189人次,占院前急救总量的7.86%,在所有中毒病例中,男性4809例,占66.89%,女性2380例,占33.11%,男性中毒病例明显高于女性。中毒物质中酒精中毒最多,共5056例占70.33%,其次是药物中毒,1219例占1696%,第三位是一氧化碳中毒,392例占5.45%,第四位为农药中毒,200例占2.8%。结论急性中毒是院前急救中常见危急重症,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极大,不客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病人的病因诊断及急救措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到2013年9月,在我院急诊内科接受治疗的昏迷患者200例,对其抢救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00例昏迷患者当中,急性中毒患者占35%,其中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占25%,而且多以40岁以下人群为主;脑卒中患者占44.5%;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占33%,多以中老年人为主。急诊内科患者发生昏迷的主要病因是:青年人中毒比例多,中老年人脑卒中比例最大,糖尿病并发症比例也占较大比例。结论:参考患者发生昏迷的原因,可以使主治医生尽快明确病因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0至2017年北京市急救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急救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市急救中心2010至2017年的急救中毒病例,分别从不同人群、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至2017年北京市急救中心共救援中毒患者101 052例,其中以乙醇中毒、药物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为主,占总中毒人数的92.30%。男女性别比为2.09∶1,高发年龄段为20~40岁。急救中毒病例全年均有发生,以每年的1、2月及12月为高峰期,且城区患者多于郊区。结论 北京市中毒防控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乙醇中毒、药物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尤其针对中青年男性人群、春节前后的1、2月及12月这一时期以及城市地区,医疗卫生部门应加大中毒事件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急诊接诊的3681例成人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成人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 农药(32.2%)、酒精(25.9%)和有害气体(18.7%)中毒在中毒种类中居前三位.农药中毒患者共1184例,男女比例为1:1.04,男性患者20~29岁占比最高,女性患者20~49岁占比最高;5—9月是农药中毒的多发期.农药中毒品种中除草剂(57.2%)最常见,以百草枯(44.8%)占比最高,但2017年后下降明显;其次为杀虫剂(17.2%).酒精中毒患者共953例,男女比例为1:0.22;男性患者20~29岁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一氧化碳中毒(579例)占有害气体患者的84.3%,男女比例为1:1.23;2017年和2018年一氧化碳中毒例数显著低于其他年份;>60岁男性和女性患者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同性患者,11月至第2年3月为就诊高发期.结论 分析成人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可反映急性中毒谱的变化,为急性中毒的预防及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商慧云 《医学文选》2000,19(4):533-534
为探讨小儿急性中毒的特点及规律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 10年间 (1989~ 1998)抢救的 16 2例小儿急性中毒患儿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 2例占 10年间我科住院患儿的 2 .4%。其中男 78例 ,女 84例 ;年龄 <5岁 92例 ,~ 10岁 36例 ,~14岁 34例 ;发病月份以 5~ 7月和 10~ 12月为高峰 ,占71%。1.2 中毒类型 木薯中毒 6 0例 ,占 37% ;有机磷农药中毒40例 ,占 2 5 % ;医用药物中毒 2 4例 ,占 15 % ;杀鼠药中毒10例 ,占 6 .2 % ;有毒植物 16例 ,占 9.8% ;酒精中毒 6例 ,占 3.7% ;煤油中毒 6例 ,占 3.7%。1.3 中毒方式 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