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H1在鼻咽癌的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1例鼻咽癌组织中CD44v6和nm23-H1蛋白产物.结果81例鼻咽癌中CD44v6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8%和29.6%.51例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D44v6蛋白表达率(82.4%)高于30例阴性组(56.7%)(P<0.05),而nm23-H1蛋白表达率(21.6%)低于阴性组(43.3%)(P<0.05).CD44v6阳性表达伴nm2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结论CD44v6和nm23-H1基因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44v6和nm23-H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淋巴结转移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H1基因产物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76例大肠癌标本进行CD44v6和nm23-H1基因产物测定.结果CD44v6基因产物的高表达和nm23-H1基因产物的低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大肠癌CD44v6和nm23-H1表达无相关性(P>0.05),但CD44v6阳性表达伴nm2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CD44v6和nm2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对判断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4和nm23-H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肺癌组织、21例肺癌癌旁组织、14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CD44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CD44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肺良性病变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癌组织(P均<0.01);CD44蛋白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肺癌组织CD44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4.921, P=0.027);nm23-H1蛋白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肺癌组织的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4.805, P=0.028)。两者表达阳性率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44和nm23-H1蛋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协同、调控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上判断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黏附分子CD44v3、CD44v6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CD44v3、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以及对生存率预测价值.方法本实验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等技术,对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标本进行CD44v3、CD44v6检测,并随访.结果低分化CD44v3、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CD44v3、CD44v6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TMN分期中Ⅲ期显著高于1期和Ⅱ期(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4v3、CD44v6阳性表达率和p-TNM分期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检测CD44v3、CD44v6有助于预测肺癌患者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 44V 6、E-cadherin和nm 23-H 1蛋白表达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颈癌组织和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CD 44v6、E-cadherin和nm 23-H 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D 44v6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6%,CD 44v6高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及P<0.01)。E-cadherin和nm 23-H 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和48%,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100.0%),P<0.05及P<0.01,但E-cadherin和nm 23-H 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宫颈癌中CD 44v6表达与E-cadherin和nm 23-H 1表达呈负相关(P<0.01及P<0.05)。结论:在子宫颈癌中CD 44v6蛋白高表达和E-cadherin、nm 23-H 1蛋白低表达是判断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CD44v6、nm23-H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44v6和nm23-H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对50例卵巢癌标本进行CD44v6和nm23-H1蛋白测定。结果 CD44v6高表达和nm23-H1低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伴nm23-H1阴性表达者发生淋巴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 CD44v6和nm23-H1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对判断卵巢癌淋巴结转移,估计预后是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细胞粘附分子变异型CD44v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nm23-H1蛋白、CD44v6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点之间关系。结果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nm23-H1表达降低,CD44v6表达增强;大于3年生存组与小于3年生存组相比,nm23-H1表达增强,CD44v6表达降低;nm23-H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CD44v6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nm23-H1表达降低、CD44v6表达增强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D44v3、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测定5 2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和 1 2例正常肺组织的CD44v3、CD44v6的表达水平 ,并分析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CD44v3、CD44v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 (P <0 .0 5 )。CD44v3、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CD44v3、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CD44v6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更密切 ,表达CD44v6的肺癌更易向周围淋巴结转移。检测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 ,可能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CD44v6检测.结果 CD44v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质,阳性表达率为68%,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显著相关(P均<0.01),鳞癌CD44v6的表达率与腺癌有差异性(P<0.05), CD44v6的表达强度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均无关(P均>0.05).结论 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检测CD44v6可能成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评估其侵袭性及转移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CD44v6和P16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行为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和新型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CD44v6和P16蛋白检测.结果 CD44v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的细胞质,阳性表达率为68.05%,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χ2=9.90~16.86,P均<0.01),鳞癌的CD44v6的表达率与腺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27, P<0.05).P1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的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41.67%,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原发癌大小相关(χ2=11.53~17.82,P均<0.05),与病理类型无关(χ2=3.40,P>0.05).CD44v6和P16的表达强度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均无关(P均>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44v6和P16的表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r=-0.42,P<0.01).结论 CD44v6和P1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CD44v6和P16可作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及评估其侵袭性、转移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M23-H1、CD44v6在无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0 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0例手术后病理证实N0 NSCLC组织NM23 - H1、CD44v6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术后5年预后的关系.[结果] NM23 - H1及CD44v6的表达在鳞癌与腺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和nm23-H1在乳腺原发癌和转移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流式细胞光度术定量对比分析了34例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细胞CD44v及nm23-H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乳腺原发癌CD44v和nm23-H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2.35%和64.71%。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对比分析揭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CD44v和m23-H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略高和略低于其相应原发癌,但23.53%(8/34)病例可见转移癌细胞CD44v的表达低于其相应的原发癌(P<0.05),17.65%(6/34)病例转移癌细胞呈现nm23-H1的高表达(P<0.05)。结论:乳腺原发癌和转移癌细胞CD44v和nm23-H1的表达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在乳腺癌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基因表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D44v6和nm2 3-H1基因产物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 ,对 76例大肠癌标本进行CD44v6和nm2 3-H1基因产物测定。结果 CD44v6基因产物的高表达和nm2 3-H1基因产物的低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1)。大肠癌CD44v6和nm2 3-H1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 ,但CD44v6阳性表达伴nm2 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 CD44v6和nm2 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两者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联合检测对判断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肺癌组织标本进行CD44v6检测.结果 5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70.00%,且鳞癌高于腺癌(χ2=5.82,P<0.05);10例小细胞肺癌的CD44v6 表达均为阴性;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率(86.96% vs 55.56%,P<0.05),CD44v6的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的递增依次增加,呈正相关(r=0.529,P<0.01).结论 CD44v6的表达同肺癌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nm23-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量与肿瘤腋下淋巴结转移等多个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6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nm23-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nm23-H1基因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21.7%(13/60),nm23-H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D44v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1.7%(37/60),CD44v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结论 CD44v和nm23-H1基因在乳腺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正、负性调控作用,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CD44v6、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CD44v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以及对生存率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对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标本CD44v6和PCNA进行检测,并于术后随访3a。结果肺癌组织CD44v6水平(22.72±15.16)%明显高于非癌肺组织(5.56±2.71)%(P<0.05)。CD44v6、PCNA的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从高到低逐渐增高(46.7%、60.0%和94.1%),(40.0%、60.0%和82.4%)。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31.30±14.74)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1.99±6.58)(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44v6、PCNA阳性表达率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一个辅助指标。CD44v6、PCNA在预测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方面是一个有意义的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4v6在5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肺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肺癌分期、类型、淋巴结转移及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与临床病理分期(PTNM分期)成显著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术后5年生存率成负相关.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高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检测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Nm23、CD44v6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nm23、CD44v6在甲状腺肿瘤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两步法检测70例甲状腺癌、1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和10例甲状腺腺瘤的石蜡标本nm23、CD44v6表达水平.结果 甲状腺癌中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72.9%,各病理类型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nm23蛋白阳性率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nm23蛋白细胞浆阳性与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相关性,nm23蛋白细胞膜阳性与甲状腺癌的复发、远处转移相关.甲状腺癌中CD44v6蛋白阳性率77.1%,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者40.0%,癌旁甲状腺组织未见表达,甲状腺癌中不同组织来源的滤泡细胞癌和髓样癌的CD44v6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D44v6表达水平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表达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在转移、复发组与非转移、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nm23、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分化和浸润、转移显著相关,检测二者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预后判断、并可能为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决策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72例癌旁组织进行RUNX3和CD44v6蛋白检测。结果 RUNX3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30.5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8.89%,P〈0.01),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χ2=6.244~17.78,P均〈0.05),与病理类型无关(χ2=1.802,P〉0.05);CD44v6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质,阳性表达率为68.0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56%,P〈0.01),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χ2=9.901~16.86,P均〈0.01),鳞癌的CD44v6的表达率与腺癌差异有显著性(χ2=7.266,P〈0.05);RUNX3和CD44v6的表达强度与原发瘤直径及病人的年龄、性别均无关(P均〉0.05);肺癌组织中RUNX3和CD44v6的表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r=-0.44,P〈0.01)。结论 RUNX3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RUNX3和CD44v6可作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及评估其侵袭性、转移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P53、CD44v和nm23-H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蛋白与肝癌侵袭、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6例肝癌、癌旁组织(8例)和正常组织(8例)中P53、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蛋白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P53(63.1%)、CD44v(76.1%)、nm23-H1(60.1%),分别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肝癌转移组三种基因产物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又分别与肝癌非转移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可能与P53、CD44v和nm23-H1三种基因产物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