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标本量与红细胞压积对凝血项目检测作用。方法:运用ACL—TOP700全自动血凝仪对20例血栓性或无出血性病症的住院病患展开检测,对比不同采血量与HCT对凝血四项检测的结果影响。结果:采血量低于或者超过1.8ml检测结果有着统计学差异,标本采集要求血液和抗凝剂比例是1:8.,HCT25%或HCT为55%,标准采血量的测定水平会大于采血量调整后测定水平,结果测定有着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标本的采集量多少会对凝血检测的结果准确程度产生影响,而异常HCT值会对凝血检测的结果准确程度带有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血量不准确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卫恒  龙峰  林兵英  梁绮文 《医学综述》2009,15(13):2065-2066
目的探讨真空定量采血管采血不准确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在4mL真空定量采血管中分别采血1、1.5、2、2.5、3mL全血,分别检测重组凝血酶原时间(R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4项指标,与标准血量2mL所得结果对比。结果血量不足时结果比标准的2mL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血量在>2mL时部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四项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前提是采血量要准确,如采血量不足或过多时均对所测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真空采血量对血细胞计数仪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真空采血量与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关系。方法 用真空采血器采取不同量的血液 ,在血细胞计数仪中测定血细胞数及相关指标 ,然后进行配对 t检验。结果 真空采血量 1.5ml和 2 .0ml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的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真空采血量为 0 .5ml中的HCT、MCV、MCHC、PCT、MPV、MO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均 <0 .0 1) ,采血量为 1.0ml中的MCV、MCHC、PCT、MP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真空采血器的采血量对血细胞计数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应根据每种真空采血器的实际要求采取合适的血量 ,以免影响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观察和分析在凝血测定过程中,影响凝血测定结果 准确性的常见因素.②方法 对采血量合格的凝血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和离心条件下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③结果 抽血量在1.6mL(8∶1)和2.0mL(10∶1)时,PT、AP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血量在1.4mL(7∶1)和1.2mL(6∶1)时,PT、APTT、FIB、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下放置4h,APTT、TT测定结果 与即刻测定结果 差异有显著性(P<0.05),P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8h、24h,PT、APTT、FIB、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5min与10min相比,PT、AP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15min和20min与10min相比,PT、APTT、FIB、TT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结论 凝血试验前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对保证结果 的准确性非常关键,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减少误差,为临床科室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抽血顺序、抽血量等分析前因素对血凝检测中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方法按抽血顺序和抽血量分别抽取抗凝血液标本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贝克曼公司提供的原装配套试剂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结果采血量不足可影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测结果,尤其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大;抽血顺序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结果影响比较轻微。结论为保证血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采集血样时应把血凝放在第2管采集,抽血时采血量一定要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标本血量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20份血液标本资料,根据标本采血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集血量为2.7 mL)、观察1组(采集血量<2.7mL)、观察2组(采集血量>2.7 mL)。对比三组PT、APTT水平。结果:观察1组PT、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2组PT、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血量的多少对患者PT、APTT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应用一次性采血针斜刺股静脉采集血标本与传统注射器斜刺股静脉采集血标本2种方法对血标本在凝血、溶血、采血量3个方面的影响。方法本科室将2014年1月至5月6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采血对象均为新生儿,采血部位均为股静脉,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斜刺股静脉留取血标本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斜刺股静脉留取血标本的方法,将2组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血标本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斜刺股静脉留取血标本在防凝血、防溶血、达到采血量3个方面统计学的差别有显著性。结论一次性采血针斜刺股静脉留取血标本减少了凝血、溶血现象,更易达到采血量,保证了血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8.
卢美红  景蓉蓉 《海南医学》2012,23(18):80-82
目的研究不同分析前处理方法对比浊法凝血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乳糜血20份、健康人血20份,分别用常规法、高速离心法和手工法进行PT、APTT检测;将溶血标本21份、血量不足标本30份和重新补抽来的51份标本同时进行PT、APTT检测。结果健康人标本常规法、高速离心法、手工法检测的PT,APTT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糜血标本常规法检测PT、APTT结果高,甚至检测不出,经高速离心处理后结果与手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血量不足等问题标本的PT、APTT结果与重新采血后标本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血量不足时APTT明显延长。结论乳糜血、溶血、血量不足等问题标本大大影响了光电比浊法凝血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前标本的处理是保证其检测结果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及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和末梢血,分别在25℃下放置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采用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两种采血方式和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放置30 min时,静脉血RBC、HCT、HGB、PLT水平均大于末梢血,WBC水平小于末梢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置30 min相比,静脉血放置60 min和120 min时血常规各指标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放置30 min相比,放置60 min时末梢血LYM、HCT水平明显升高,PLT水平明显下降,放置120 min时LYM、HCT、PLT水平均明显升高,RDW、NEU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受放置时间影响较小,稳定性高于末梢采血。采用末梢采血时,应在采集后30 min内完成检测,以保障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不合格采血标本206份,与其重抽后合格标本,检测凝血四项指标;采集送检合格标本26份于即刻、4°C放置8h、室温下放置8h再检测。结果采血量不足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量过多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的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环境下即刻PT、APTT显著低于8h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即刻、8h后TT、FI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下即刻PT、APTT、TT、FIB指标与8h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前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标本因素对凝血五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本院检验科583例不同因素的凝血标本,通过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采血量大于和小于2.0 ml标本检测PT、aPTT、TT、INR结果均大于重新取样合格样本,Fbg检测结果小于重新取样合格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经3000 r/min转速下离心15 min与4000 r/min转速下离心5 min条件下PT、aPTT、TT、Fbg、IN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经3000 r/min转速下离心5 min、10 min、15 min后PT、aPTT、TT、Fbg、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本储存时间PT、Fbg、IN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储存时间为4 h时,aPTT结果大于0 h和2 h,TT结果小于0 h和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检测PT、aPTT、INR结果均小于未溶血样本,TT结果大于未溶血标本,Fbg检测结果小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采集量、储存时间及标本溶血情况因素影响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分单采技术在预存式自体输血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择期手术治疗患者,根据自体血采集方式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自体全血采集方式,观察组运用成分单采技术采集自体红细胞。对比两组自体血采集量、采血反应发生率及自体血采集前、采集后当天、回输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采集前,两组HB、HCT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集后当天及回输后HB、HCT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自体血采集量少于对照组,采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分单采技术在预存式自体输血中可减少患者自体血采集量,且采血反应发生率低,对血象影响较小,具有较高安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有核细胞中保证达标采集效率和确保患者/供者安全阈值的技术参数。方法①设定外周血血小板(PLT)>300×109/L组和PLT<100×109/L组与PLT(100~300)×109/L组(对照组),比较它们对采集有核细胞效果的影响;②设定外周血细胞比容(HCT)>45%组和HCT<35%组与HCT35%~45%组(对照组),比较它们对采集有核细胞效果的影响。结果有核细胞(NC)采集效率与光电探测值(L.S值)无相关性,NC采集效率与采前HCT无相关性,采前HCT与每循环血量有负相关;不同的PLT值对NC采集效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采后PLT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HCT值对采后HCT和血红蛋白(Hb)下降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每循环中间产物量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有核细胞,采集效果可以满足临床治疗和移植要求,对患者/供着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志愿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常规凝血四项进行检测,分别采集两管标本,BD凝血真空采集血管作为A组,国产抗凝管作为B组,同时将A组血浆分别置于室温和冰箱中保存,在即时、2 h、6 h、8 h上机检测,分析不同标本温度、放置时间、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A组PT、APTT、FIB与B组的比较,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而A组TT检测值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冰箱保存8 h后APTT和TT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室温保存下的血浆标本,4 h检测结果的TT结果显著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8 h后PT、APTT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结论不同真空采血管质量不同,对检测结果也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应当根据检测要求选择适合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在检测时间方面凝血标本最宜在4 h内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5.
曹春兰  徐晓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294-3294
检验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病人准备、标本采集、送检时间长短等,都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合理安排采血时间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1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石冬敏等[1]采集血液标本30例,测定凝血四项,室温放置2 h和4 h后,再分别测定凝血四项,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比分析。结果:即刻测定结果与室温放置2 h和4 h后测定结果比较,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标本久置,致凝血酶时间测定结果缩短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测定结果延长,凝血测…  相似文献   

16.
张春雨 《当代医学》2021,27(32):120-121
目的 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记录BD管、国产A管、国产B管的凝血检验结果,其中包括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观察标本分别放置于冰箱、室温环境下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结果 国产A管PT、APTT、TT与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产B管TT水平低于BD管(P<0.05),PT、APTT、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冰箱保存8 h后,APTT、TT水平均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PT、FIB水平冰箱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室温保存4 h后,TT水平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保存8 h对比后发现,PT、APTT、TT水平均高于及时检测水平(P<0.05).FIB水平室温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凝血检验结果易受到凝血真空采血管质量、标本存放时间的影响,故需检验科医护人员合理选择凝血真空采集管,保证在血液标本采集2h后完成凝血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血量对于凝血功能检测中各项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2年10月长沙市中医医院(市八医院)心胸外科病人标本32例、血液科病人30例及正常健康者标本30例,以血液采集量不足(1.4~1.5mL)为实验组,重抽采血量合格标本(1.8mL)为对照组,运用 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各组样本凝血七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 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运用统计学分析血液采集量对于健康者、心胸外科病人与血液内科病人凝血功能检测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 APTT、FDP、D-D 测定值均明显增加,AT-Ⅲ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心胸外科病人则凝血七项检测值均有统计学差异。血液科病人的 PT、Fbg、TT 则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健康组 PT 无差异。结论:血液采集量影响凝血功能的检测。特别是对心胸外科的影响较血液内科病人和正常健康人更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分离胶制备的血清对常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200例,通过数字表抽取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体检者应用普通玻璃采血管采血后行血清制备,研究组则采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采血后行血清制备,对两组标本制备后的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其测定结果。结果两组血液标本在采集后15min各项常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集后24h,TP、Ca2+与K+指标水平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GLU指标则高于对照组,AST、CK指标水平则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采用分离胶制备的血清,能进一步提高血液稳定性,并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凝血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探讨基层医院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8月~2012年7月从检验科退回的溶血标本17份、未及时送检标本21份、血量不足标本27份、抗凝剂选择不当4份、疑问标本14份,对上述患者均再次采血,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溶血、未及时送检、血量不足等问题标本与重新采血后标本的PT检测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 严格准确、规范操作凝血检测项目,可减少溶血、采血部位不合适、血量不足或标本未及时送检等不合格标本的产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最佳、最可信的化验报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本院检验科凝血功能三项和D-二聚体(D-D)检验的主要分析前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科室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住院患者的8651例凝血三项和D-D联合检测的标本状态及检验结果,标本检验采用BE血凝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 本组标本中有质量问题的标本251例,其中采血量过少105例,抗凝剂与血液未充分混合导致标本有凝块的68例,从留置针中抽血肝素污染25例,输液过程中抽血导致血液稀释34例,未按要求空腹抽血重度脂血的标本19例。经电话通知临床后有78例标本重新送检后,检测的结果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低于初次样本,纤维蛋白原(Fbg)均高于初次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DD与原结果差异不大。结论 标本采集量不准,采集方法不当,药物干扰,标本运输过程不合理等均可影响凝血三项和D-D结果的准确性。检验分析前标本的采集和运输正确合理是凝血功能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