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透明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探讨其临床变化规律 ,以提高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连续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 10 4例 10 7眼 ,在术后 1月、3月、6月、12月、18月、2 4月、36月角膜病专科门诊随访 ,除常规检查外 ,重点检查患者角膜的透明状态、植片内皮细胞以及并发症。结果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 1月 10 7眼中82眼透明 (76 .6 % ) ,术后 6月 90眼中 6 9眼透明 (76 .7% ) ,术后 12月 81眼中 5 1眼透明 (6 3% ) ,术后 2 4月 4 0眼中 2 6眼透明(6 5 % )。与此同时患者的视力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尤以角膜透明者视力增加明显 ;术后 1月角膜透明 82眼中有 6 7眼矫正视力 >0 .1(82 % ) ,术后 3月 6 3眼中有 5 9眼矫正视力 >0 .1(94 % ) ,术后 6月 6 9眼中有 6 6眼矫正视力 >0 .1(96 % )。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因角膜病盲患者的重要手段 ,排斥反应是影响角膜植片透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傅里叶谐波分析可以把视频角膜地形图数据分解成球面屈光度、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不对称和高阶不规则)。评价通过傅里叶分析测定柱镜屈光度能否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眼的视力和屈光度的测量。设计:交叉对照研究。受试者:56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患者66只眼。方法:通过传统及傅里叶法两种方法测定戴镜矫正视力。传统方法是参考自动角膜曲率计和自动屈光计的测定结果主观决定屈光度。傅里叶方法中规则散光的大小及轴位通过傅里叶分析视频角膜地形图资料来计算,校准球面镜片度数获得最佳戴镜矫正视力。主要观察指标:应用logM A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测得角膜散光与检影验光测得散光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角膜地形图和带状光检影镜两种测量方法,对50例(100眼)复性近视散光眼患者进行检查并比较。结果:(1)散光轴向分布,检影验光100眼中散光64眼,其中循规性散光51眼(79.69%);逆规性散光11眼(17.18%);斜轴性散光2眼(3.13%)。角膜地形图测量100眼中,循规性散光77眼(77.0%);逆规性散光19眼(19.0%);斜轴性散光4眼(4.0%)。(2)检影验光散光为0~-2.5D,角膜地形图测量散光为-0.25~-3.07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影验光散光轴向为167.18±38.61,角膜地形图测量散光轴向为169.31±35.6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检查可对角膜做精确测量,但全眼散光仍以检影加插片、患眼接受的散光度数及散光轴向作为最终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减少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方法 ,应用计算机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白内障术后 2个月裸眼视力<0 .5、无角膜及视网膜病变患者 2 1例 2 1眼的角膜散光 ,并采用选择性断线法治疗。结果断线前后裸眼视力、最大角膜曲率、总角膜散光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表明计算机角膜地形图系统能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轴向精确定位 ,选择性断线是治疗术后散光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LASIK术前角膜散光度数的分布和类型,两眼角膜散光度数的差值和散光轴位的位置。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1000例(2000眼)患者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最大屈光力子午线和最小屈光力子午线的差值即散光度数和最小屈光力子午线的轴向即散光轴位。结果:角膜散光在-1.50DC以下的为1 595眼,占样本总数的79.75%;-3.00DC以上的为20眼,占样本总数的1%。角膜散光轴位在水平轴向为1 768眼,占样本总数的88.4%;垂直方向为111眼,占样本总数的5.55%;31°~60°和121°~150°轴向内的为121眼,占样本总数的6.05%。两眼角膜散光度数的差值主要集中在0~-0.50DC为835例,占样本总数的83.5%;-0.50DC以上为165例,占样本总数的16.5%。两眼角膜散光轴位近似对称的为916例,占样本总数的91.6%,两眼角膜散光轴位近似垂直的为84例,占样本总数的8.4%。结论:角膜散光度数主要集中在-1.50DC以下。散光轴位主要集中在水平方向附近,即角膜散光主要是循规散光。两眼散光度数的差值越大,即屈光参差越大,长时间视物越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两眼散光轴位对称的可减少两眼散光度数的差值,两眼散光轴位垂直的可增加两眼散光度数的差值。  相似文献   

6.
王于蓝  盛耀华 《上海医学》2007,30(11):808-810
目的观察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astigmatic keratotomy,AK)治疗术前角膜散光的疗效。方法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27眼,在常规超声乳化完成后行AK术。术后1d、1周和1个月随访裸眼视力、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和裂隙灯等项目。结果逆规散光≥1.5D组的散光度数由术前的(2.17±0.72)D显著下降至术后的(1.09±1.08)D(P=0.002),裸眼视力均≥0.6。逆规散光<1.5D组的散光度数由术前的(1.08±0.18)D降至术后的(0.80±0.25)D(P=0.688)。循规散光趋于过矫,并向逆规性转变。AK切开径线曲率下降伴垂直径线曲率升高,存在耦联效应,平均光学区为7.5 mm,平均耦联率为2.58:1。结论超声乳化联合AK对术前角膜地形图显示≥1.5D的逆规性散光眼具有确实有效的矫正作用,手术安全、简便,但对循规散光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穿通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的屈光状态。方法对行穿通性角膜移植手术患者20例(20只眼)术后3个月行视力及散瞳验光检查。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1者11只眼,其矫正视力为0.05~1.0;术后裸眼视力≥0.2者9只眼,其矫正视力为0.6~1.2。12只眼散光度数较大,其中轴位在垂直方向8只眼。结论穿通性角膜移植术可显著提高视力。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大散光,其原因可能是6点和12点位置的缝线较紧,对局部角膜产生牵拉,造成了垂直轴位的散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仪对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曲率检测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该院白内障术前患者58例(102眼)分别使用角膜曲率计及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中央曲率的最大值、最小值及散光轴位。结果:两种检测仪所测得的角膜曲率的最大值、最小值、散光度数、平均膜曲率值及散光轴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仪对白内障术前中央角膜曲率测量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姜耀和 《吉林医学》2008,29(24):2320-2320
目的:探讨术前综合验光是与试镜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LASIK手术的患者30例60眼。其中女17人34眼,男13人26眼,平均年龄为28.29岁(18~45岁),术前平均近视度数为-5.87D(-3.00D--16.00D),术前平均散光度为-1.30D(-0.50D~-3.75D),经Orbscan Ⅱ角膜地形图排队园锥角膜。术前同时进行电脑验光,综合验光,扩瞳检影验光,角膜地形图等多项检查,确定散光轴位及度数。结果:通过综合验光、试镜所得出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轴位。对指LASIK手术设计角膜切削数值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散光轴位的确定,散光度数的确定,术后视力均达到术前预期的效果,患者视觉质量均较为满意。结论:综合验光与试镜是LASIK术前检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散光的患者,做好术前综合验光与试镜是决定术后视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中角膜切口的选择对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影响及术后散光的改变。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56例(61眼),依据手术切口不同随机分成常规手术切口位于角膜10点钟方向(对照组);手术切口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试验组)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31眼),试验组28例(30眼)。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术前、术后1w、1mon、3mon视力和角膜散光度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1w、1mon、3mon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散光度数较术前显著幅度减小(P<0.05),且术后1w、1mon、3mon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裸眼视力较术前升高,且试验组术后1w、1mon、3mon裸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可较好的改善患者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及散光轴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杨菊珊  吕杰  刘鸿飞 《河北医学》2006,12(9):883-884
目的:观察根据角膜地形图选择白内障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以白内障术前检查,角膜曲率两垂直子午线K1和K2差值大于0.75D者,均作角膜地形图检查,然后根据角膜地形图选择最陡子午线作手术切口,观察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①视力:本组病例术后7d,裸眼视力0.1~0.4,7眼占12.07%;0.5~0.8 42眼占72.41%;0.8以上9眼占15.52%。②术后散光:3个月后作角膜地形图检查对比,58例58眼病人,术后散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根据角膜地形图选择白内障手术切口,术后视力好,散光度降低,病人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角膜屈光变化的关系。方法:对4 3例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经常规视力、角膜曲率及电脑验光检查,并且测量胬肉侵入角膜缘的长度,比较手术前后屈光度的改变。结果:4 6眼角膜曲率检查平均散光,术前为4 .87±2 .81D ,术后一周及一个月分别为3.19±2 .2 3D及2 .74±2 .0 1D ,术后较术前散光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一周时t=2 .5 83,P <0 .0 5 ;一个月时t=3.4 6 ,P <0 .0 1)。胬肉所致角膜散光以顺规性远视散光为主,散光度数与胬肉侵入角膜长度呈正相关。结论:翼状胬肉可引起角膜散光,手术切除可减少散光,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角膜地形图成像数据、视力和屈光的傅里叶级数谐波分析,调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后角膜表面构型的长期纵向变化情况。设计:干预性病例研究。方法:搜集130例(130只眼)预约接受PK术的连续患者,均采用10-0尼龙缝线16位间断缝合角膜。分别测定PK术后1周、1、3、6、9、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穿透性大植片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大病灶的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 >9mm直径的角膜移植片行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 1 1例 ( 1 1只眼 ) ,并与 6~ 7mm直径角膜移植组 1 5例( 1 5眼 )进行对照。 结果 两组角膜透明率均为 1 0 0 % ;裸眼视力≥ 0 .5者大植片组有 8眼 (占72 .7% ) ,小植片组有 5眼 (占 3 3 .3 % ) ,大植片组视力恢复优于小植片组 (P <0 .0 5)。术后 1 2个月角膜散光的发生率大植片组较小植片组低 (P <0 .0 5)。大角膜植片并不增加排斥反应的治疗难度。 结论 治疗角膜病变范围较大的角膜病患者 ,采用 >9mm直径的角膜植片行角膜移植的手术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复性近视散光角膜地形图与验光结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的散光与验光散光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量333例(666眼)复性近视散光(-1.00DC)以上患者的角膜地形图,散瞳检影验光,记录角膜地形图(Astigmatism)散光度,轴和验光的球镜度、柱镜度和轴,以及按球镜度分低、中、高3组,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角膜地形图的散光度与验光散光度呈正相关(r=0.68,P<0.01),其回归方程Y=0.145±0.678X(F=569.7,P<0.01);②低、中、高组角膜地形图散光与验光散光呈正相关(分别为r=0.486,P<0.01;r=0.751,P<0.01;r=0.656,P<0.01).③低、中、高组内角膜地形图散光与验光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98,P>0.05;F=1.158,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的散光与验光散光呈正相关,眼球散光度68%由角膜散光决定,对患者作出诊断及处理之前,应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与球面IOL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本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56例56眼。按角膜散光度大小分为A组(0.75 D≤散光≤1.50 D)28眼,B组(1.75 D≤散光≤3.50 D)28眼。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和球面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术前散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结果:术后验光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小瞳验光柱镜度数明显降低;A组中Toric IOL组与角膜缘松解术组的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Toric IOL组术后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与角膜缘松解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oric IOL植入囊袋内稳定性良好,随访3个月未发现有超过6度的旋转度。结论:Toric-IOL与角膜缘松解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安全、有效。Toric-IOL术矫正高度数散光的疗效优于角膜缘松解术。  相似文献   

17.
廖茉莉 《当代医学》2014,(33):84-85
目的:研究白内障人群角膜后表面散光的分布规律。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4眼)Pentacam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结果,总结角膜后表面散光的特点。结果(1)角膜后表面散光度数平均为(0.34±0.21)D。(2)角膜后表面散光的轴位平均(88.32°±23.10°)。(3)角膜后表面散光度数与前表面散光度数呈显著正相关(r=0.224,P<0.05),角膜后表面散光轴位亦与前表面轴位呈显著正相关(r=0.255,P<0.05)。结论角膜后表面散光度数很小,为顺规散光,其大小、轴位都与前表面呈正相关,即角膜后表面散光的大小和轴位都与前表面有一定的“吻合性”或“靠拢性”。  相似文献   

18.
梁琼  曾怡谋 《河北医学》2001,7(4):319-321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削术 ( PRK)治疗较高度数散光的疗效。方法 :应用日本 NIDEK EC-50 0 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 ,对散光度数≥ - 2 .0 D的 73眼行 PRK治疗。按散光度数分为二组 : 组 - 2 D≤散光<- 3D, 组 - 3D≤散光≤≤ - 4 .5D。观察分析术后视力。结果 :术后 、 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 1.0 36± 0 .2 76,1.0 0 6± 0 .2 39,术后 、 组裸眼视力≥BCVA者分别为 85.2 % ,10 0 % ;≥ 1.0者分别为 74 % ,68.4 % ;≥ 0 .8者分别为 88.9% ,89.5%。结论 :PRK治疗较高度数散光的疗效确切 ,预测性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正近视散光患者后对在视力、术后散光、有无眩光、角膜地形图等方面的观察。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20例40只近视散光眼作为试验组,同期接受常规LASIK术治疗者20例40眼作为对照组,比较术后第1天和3个月两组的裸眼视力、残留散光有无眩光和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裸眼视力1.2以上者术后第1天分别为38眼和32眼(u=2.88,P〈0.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38眼和34眼(u=2.12,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残留散光(0.24±0.19)D,对照组残留散光(0.51±0.39)D(u=5.879,P〈0.01);术后3个月无眩光试验组20例,对照组16例(u=2.1,P〈0.05);术后3个月角膜地形图分析均称型试验组为40眼和对照组为36眼(u=2.899,P〈0.005)。结论对于近视散光,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IK术较常规LASIK术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视力恢复更快、术后视力更好、残留散光更少和角膜地形图分析更均称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近视眼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的相关性以及散光与近视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13例(422眼)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角膜地形图仪检查并记录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屈光度和轴向;以手工检影验光记录近视屈光度、全眼散光屈光度及轴向。分析角膜散光和全眼散光的相关性以及近视程度与散光的关系。结果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的散光度符合率分别为35·5%(两者相差的绝对值≤0·25D)和66·4%(两者相差的绝对值≤0·50D),散光轴向符合率为34·4%(两者相差的绝对值≤5°)和54·0%(两者相差的绝对值≤10°)。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呈高度相关性(P=0·000)。高度近视眼组角膜散光和全眼散光程度与轻、中度近视眼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检查可以作为全眼散光的粗略评估和参考,但近视散光眼的矫治须以检影验光结合插片为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