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Straub血栓旋切器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经Straub血栓旋切器治疗的26例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下肢动脉彩超或下肢动脉CTA诊断明确,接受介入经皮穿刺下肢动脉造影,对下肢动脉病变行血栓切除减容治疗,术中造影评估血运改善情况,评估血流通畅程度。结果 26例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手术成功率92.3%。26例获随访1~12个月,24例血管保持通畅,2例再次血栓形成。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栓塞,能够迅速清除血栓、恢复血流,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traub Rotarex System血栓旋切器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的疗效、疗效影响因素、应用价值.方法 22例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其中髂、股动脉栓塞12例,腘动脉栓塞10例,胫后动脉栓塞2例,胫前动脉1例.采用Straub Rotarex System血栓旋切器经同侧股动脉顺行法(股动脉、蝈动脉血栓17例)、经对侧股动脉逆行法(股动脉上段栓塞2例、髂动脉栓塞2例)经导丝送入8F旋切导管行血栓旋切治疗,旋切后造影评价即刻疗效,术前、术后1d、1月、3月、6月测患肢臂踝指数评价短期疗效.25条患肢顺利完成了血栓旋切,即刻疗效优良率为80%;总有效率为96%.ABI从术前0.25±0.13到术后1d 0.91±0.24.踝臂指数(ABI)从术前0.58±0.24上升至术后0.89±0.14,术后ABI 1、3、6月分别为0.89±0.14、0.85±0.26、0.75± 0.31.本组病例发生并发症13例,再灌注损伤10例,远端分支栓塞1例,穿通1例,继发血栓闭塞1例.其中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仅3例,发生率为12%.结论 Straub Rotarex旋切导管对急性、亚急性血栓及长段闭塞是有效的,但对急性缺血疗效更佳,缺血时间越短术后即刻疗效越好,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旋切的短中期疗效逐渐下降.总体术后短期疗效佳,但对由动脉硬化引起的胫前、胫后动脉长段闭塞的疗效差.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引其闭塞的病因、缺血时间、栓塞范围、栓塞部位.  相似文献   

3.
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分别采用导管捣碎抽出血块、球囊导管扩张术、机械性旋切导管血栓旋切术、狭窄段静脉支架种植术和下腔静脉滤器种植术等方法治疗。结果31例介入治疗术后3~36个月跟踪观察,治疗有效率为96.77%(30/31例),其中下肢功能恢复良好24例(77.42%),残留瓣膜功能异常6例(19.3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是治疗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院新引进血栓旋切器(血栓消融器、Straaub Rotarex Syster)为2例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病人行血栓介入旋切治疗,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澄宇  沈瑞东 《广东医学》2022,43(3):276-279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需要早期、彻底清除血栓负荷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疗效,但只依靠抗凝、溶栓治疗难以完全达到效果,且存在出血风险。机械除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提供了疗效确切、疗程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治疗手段,包括大直径血栓旋切治疗装置、超声助溶装置、大直径血管抽吸治疗装置、机械吸栓治疗装置等,各有其优势和适用范围,与抗凝和溶栓治疗联用更大大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灌注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内支架置入(ES)以及血栓旋切等微创手段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37支病变血管,根据其病程和病变血管的具体情况,局部灌注溶栓2例,单独PTA 2例,PTA ES16例,血栓旋切 ES12例,分期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25例症状明显缓解(78%),术后主干血管即时再通32支(86%),术后4周29支病变血管保持通畅(78%),术后3个月及半年的再通率分别为66%和63%;1例患者于术后1周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介入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安全途径,术后规范抗凝对于保持血管再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介入性治疗是血管阻塞性疾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约有30%~50%的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发生再狭窄。尤其是经皮经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冠心病治疗极其有效的方法。新的介入技术如旋切术、激光治疗和血管内支架术均不能提高中远期疗效。近年来血管腔内放疗预防再狭窄效果显著,本文就这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综述如下。1964年Dotter医生应用同轴导管扩张外周血管成功,1977年Gruentzig成功地进行了首例PTCA,1979年后PTCA配合动脉内血栓溶解治疗成为血管狭窄或阻塞性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全世界每年约有1000万例冠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Amplatz血栓消融器(ATD)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近期疗效。方法 30条实验犬麻醉后,经右侧股静脉插入Fogarty球囊导管,完全阻断肾下下腔静脉,诱导深静脉血栓形成,用ATD经右侧股静脉进行旋切去栓治疗,在第7、14、30d后再次行静脉造影,观察下腔静脉的通畅度。结果 ATD旋切去栓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技术操作成功率为100%,近期的通畅率为100%,血栓形成复发率14.8l%。无明显的血管壁损伤和肺动脉栓塞的病理学现象。结论 ATD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安全、快速、有效,无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Amplatz血栓消融器(ATD)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近期疗效.方法30条实验犬麻醉后,经右侧股静脉插入Fogarty球囊导管,完全阻断肾下下腔静脉,诱导深静脉血栓形成,用ATD经右侧股静脉进行旋切去栓治疗,在第7、14、30 d后再次行静脉造影,观察下腔静脉的通畅度.结果ATD旋切去栓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技术操作成功率为100%,近期的通畅率为100%,血栓形成复发率14.81%.无明显的血管壁损伤和肺动脉栓塞的病理学现象.结论ATD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安全、快速、有效,无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并评价一种新型血管内射频消融方法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22例患者、25条下肢静脉曲张采用此种新方法治疗;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2-72岁,平均54.6岁.结果:大隐静脉主干经血管腔内射频消融治疗后均闭合,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后,下肢静脉曲张均临床治愈,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皮肤烧伤坏死或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随访4~7个月,均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腔内射频消融静脉闭合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是一种新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方法,具有术式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治疗彻底且效果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超声溶栓技术为上世纪末期在国外兴起的用于血管栓塞性疾病治疗的技术.该技术是在介入技术引导下,经皮肤穿刺后将超声探头置于血栓或粥样硬化斑块的远端,特异性地作用于血栓或硬化斑块,并通过低频、高能的超声能量的热效应、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和空穴化效应,最终使血栓或粥样硬化斑块碎解为很小的碎片,并经肺循环代谢清除掉,从而达到血管再通,血流恢复的治疗目的,整个治疗过程需要的时间短,数分钟就可将血栓或硬化斑块彻底消融,具有创伤小、疗效快、安全可靠、可重复进行等优点,所以备受青睐,为临床治疗血管栓塞性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此就该技术做一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脉、静脉血栓属于"血栓栓塞病"的一种。本文主要探讨,以介入手术为基础的各种介入手段和方法,在动脉、静脉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及普及推广的意义,从而改善多年来困绕临床医学,对该病内外科治疗效果普遍不佳的局面。方法介入治疗血栓栓塞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大腔导管(6F-12F的导管)直接抽吸术。2)体外留置导管(4F-5F的导管)针对靶血管内血栓以生理盐水结合融栓药物直接灌注融栓术。3)借助各种旋切抽吸血栓器械的血栓旋切抽吸术。4)预防性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5)球囊扩张挤压术。结果我们把以上的几种方法有机灵活的结合起来,在临床资料齐全的前提下,对临床高度怀疑为该类疾病的病人行血管造影,对证实为"血栓栓塞病"的病人,结合临床资料、病人体征及DSA影像判定血栓所处的时期及栓塞所处的程度,即时拟订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案,灵活的把各种介入手术方法治疗该病的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该病的治疗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实践证明介入的几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治疗该类疾病,明显优越于内科保守的经静脉药物融栓。其创伤小、疗效佳、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显著超越于外科手术对该类疾病以传统的血管搭桥术、旁路移植术之上。所以,我们认为,有机灵活的运用介入手术的各种融栓手段及办法,是目前治疗"血栓栓塞病"最为行之有效、最为经济实惠、甚至最为流行的一种全新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蛙心灌流是最普通的生理实验之一.经典的离体蛙心灌流方法有 straub 法和八木—Hartung 法,尤以 Straub 法多被采用。Straub 法是将盛有任氏液的蛙心插管通过主动脉直接插入心室.由于操作是在非直视情况下进行,难度大,往往不能将蛙心插管顺利地插入心室;或因用力不  相似文献   

14.
杨硕菲  张岚 《上海医学》2022,(10):658-662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血栓形成是血透通路失去功能的重要原因。腔内治疗微创、安全、有效,在血透通路血栓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清除血栓、解除血管狭窄和闭塞是血透通路血栓腔内治疗的两大核心要素。随着血管腔内技术和器械的发展,血管腔内治疗应对血透通路血栓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并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血透通路血栓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细节尚需完善,谨慎预防并发症,很多学术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就血管腔内治疗在血透通路血栓形成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做一总结并分析,对相关争议问题进行剖析,探讨血管腔内治疗血透通路血栓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刘一武  申古修  莫海云  沈胜元 《吉林医学》2013,34(18):3651-3651
目的:分析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使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8例,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5例,对其使用二维超声或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的血流水平、血栓特征、范围和血管内径等进行检查。结果:急性患者在形成血栓之后,血管的内径增加,主要表现为回声较低,但是慢性患者血栓的部位,管腔没有血流显示或者血流在缺损部位充盈,其回声较高,且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并发症。结论:使用上述技术,不仅能够对下肢静脉血栓情况进行及时诊断,同时通过实时观察,了解血栓的变化水平,对临床疗效进行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使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8例,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5例,对其使用二维超声或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的血流水平、血栓特征、范围和血管内径等进行检查。结果急性患者在形成血栓之后,血管的内径增加,主要表现为回声较低,但是慢性患者血栓的部位,管腔没有血流显示或者血流在缺损部位充盈,其回声较高,且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并发症。结论使用上述技术,不仅能够对下肢静脉血栓情况进行及时诊断,同时通过实时观察,了解血栓的变化水平,对临床疗效进行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合并急性肺栓塞或下肢静脉缺血坏死,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严重的临床后果。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在患者生活中长期存在的并发症,部分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最终发展成为PTS。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可以明显减少出血并发症发生和更有效地去除急性期血栓。慢性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血管内再通技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并发症明显降低,早中期血管通畅率肯定,远期通畅率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8.
包敏娟 《右江医学》2004,32(3):273-273
深静脉血栓是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1/3并发肺栓塞,高达50%发展为血栓后综合征。静脉造影是评估深静脉血栓的标准方法,但为侵入性,有并发症的潜在危险。超声是无创性检查深静脉血栓的准确方法^[1]。本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并结合病因、临床表现及转归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是现今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常用手段,但支架内狭窄和晚期形成血栓等问题影响支架的长久疗效和安全性,限制着支架的应用。本研究主要对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支架和生物可吸收金属支架的特点进行介绍:支架植入早期为血管提供径向支撑,防止血管的弹性回缩,后期完全吸收后其对血管的束缚被解除,从而有效地降低再狭窄率和血栓的形成。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生物可吸收支架技术发展历史的综述,简要说明了生物可吸收支架技术发展路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B超随访与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对157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定期进行置管侧肢体的血管B超随访。结果有21例发生血栓,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13.37%,其中15例无任何血栓症状,6例有静脉呈条索状改变、肢体肿胀、沿导管方向疼痛等症状。血栓发生的平均时间是11.48±9.37d。结论 PICC置管后应定期进行血管B超随访,及时检测出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防止血栓的发展,降低拔管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