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选择5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它乐克。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心率明显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也显著降低。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相似文献   

2.
王琴  邓霞 《吉林医学》2014,(36):8005-8006
目的:观察97例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标准化药物治疗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7例,心功能NYHA分级1~3级,用药前1周均接受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心功能再次作临床评价。除心功能NYHA1级患者不接受利尿剂治疗外,其他入选病例均接受培哚普利加比索洛尔药物治疗,并于药物治疗后的1周,2周,4周,8周及6个月时门诊复诊。检测血压、血钾和肾功能,并对药物疗效作阶段性评价。结果:97例患者知情同意均接受了培哚普利加比索洛尔治疗,其中53例患者期间使用了利尿剂(呋塞米19例,氢氯噻嗪34例),11例慢性心力衰竭并慢性房颤患者合用了地高辛。观察随访期间,2例发生猝死,9例因症状加重而住院,5例于2周后失访。最终81例患者观察结果显示,标准化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住院率下降,死亡率降低。结论:正规标准化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住院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8),所有患者根据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给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心功能状况,心力衰竭好转的时间、住院时间、出院后1周内再住院率及出院后6个月内再住院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心功能状况明显改善,且心力衰竭好转的时间、住院时间及出院后1周内及6个月内再住院率比对照组均明显减少。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利尿剂,ACEI及/或A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三组:收缩性心衰组(30例)、舒张性心衰组(30例)、混合性心衰组(30例),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药物种类所占比例由高至低分别为利尿剂,ACEI及/或A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其中舒张性心衰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洋地黄药物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经住院用药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程度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以利尿剂,ACEI及/或A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药物为主要治疗用药,但从统计分析结果观察,临床应加强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药物的应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具有较高住院率和病死率的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法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出现了心脏起搏器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和技术.心力衰竭患者伴有心脏电传导异常,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这种非同步收缩会导致心脏病理生理学改变,加重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一项非同步收缩心力衰竭患者新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临床研究表明,心脏再同步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降低病死率.最新指南将心力衰竭合并失同步患者作为CRT治疗的Ⅰ类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综合管理对于降低心衰的发病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费用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管理组除予以病因治疗及抗心衰药物治疗外,增加积极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病因及抗心衰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综合管理组在治疗12个月后心功能、生活质量、住院次数及天数、医药费用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综合管理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收益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位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2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合理体位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随意体位配合常规治疗,观察住院时间及主要症状改善程度,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BNP浓度等指标。结果:合理的体位护理对疾病的恢复有重要作用,使住院时间缩短、主要症状改善时间加快,LVEF明显提高,BNP浓度明显降低。结论:护理人员要重视体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综合管理对于降低心衰的发病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费用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管理组除予以病因治疗及抗心衰药物治疗外,增加积极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病因及抗心衰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综合管理组在治疗12个月后心功能、生活质量、住院次数及天数、医药费用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综合管理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收益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衰门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成心衰门诊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按常规治疗。干预组随访医生和护士对每一个患者进行督导和干预,包括药物调整、健康教育、改良生活方式等。观察所有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遵医服药情况、住院次数、再住院率、住院总日数、病死率及医疗费用。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生活方式改良、遵医行为、住院次数、再住院率、住院总日数及医疗费用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由于观察时间短,是否能降低死亡率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通过心衰门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强干预,能提高病人对治疗及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总日数,降低再住院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位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2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合理体位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随意体位配合常规治疗,观察住院时间及主要症状改善程度,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BNP浓度等指标.结果:合理的体位护理对疾病的恢复有重要作用,使住院时间缩短、主要症状改善时间加快,LVEF明显提高,BNP浓度明显降低.结论:护理人员要重视体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因、诱因及药物治疗的状况.方法:对2009年辽宁阜新县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瓣膜心病.心力衰竭的诱因最主要的是感染、其次是劳累、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应用分别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结论:辽宁阜新县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依次是: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及心律失常是常见的诱因.心力衰竭的药物应用主要为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结论:阜新县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和高血压;感染和心律失常是主要的诱因;心力衰竭应用最多的药物是ACEI利尿剂和地高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55-159
心力衰竭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常见并发症,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也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故而改善ESRD患者心力衰竭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慢性心力衰竭传统治疗药物一般是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与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以上三药联合称之为“金三角”,可以改善心肌重构,降低心衰患者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风险,是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方案。近年,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预后,成为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的全新药物。目前本血液净化中心一例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该药后心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单一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辅助组则采取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辅助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心衰纠正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LVEF等心功能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辅助组疾病疗效、心衰纠正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LVEF等心功能情况相比较单一治疗组更好,P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辅助常规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获得较好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诊疗时间,有效纠正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衰门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成心衰门诊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按常规治疗.干预组随访医生和护士对每一个患者进行督导和干预,包括药物调整、健康教育、改良生活方式等.观察所有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遵医服药情况、住院次数、再住院率、住院总日数、病死率及医疗费用.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生活方式改良、遵医行为、住院次数、再住院率、住院总日数及医疗费用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由于观察时间短,是否能降低死亡率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 通过心衰门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强干预,能提高病人对治疗及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总日数,降低再住院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慢性重度心力衰竭5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对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5例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行CRT结合药物优化治疗,观察患者心功能、心电图QRS波宽度、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参数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NYHA分级均提高到I~II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减少,6min步行距离增加,生活质量改善,未发生死亡和心衰住院事件,QRS波宽度改变不明显(>0.05)。结论CRT结合药物优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部分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使明显扩大的心脏回缩,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途径,心力衰竭治疗除了对原发性心脏疾病进行治疗外,应针对心衰出现的病因、神经体液机制及心室重构方面进行治疗。按照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进行治疗,临床仍有很大一部分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不好。我科自2003年6月~2005年3月联合使用高渗盐水及速尿治疗慢性心衰102例,均收到明显效果,改善了心衰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住院时间缩短,再住院率降低,死亡率下降。现将此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近几年以来,其发病率已逐渐呈上升的趋势。慢性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要着眼于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而且要关注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以改善长期预后。目前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方法,从最初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改善短期血流动力学的方式,转变为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延缓心室重构、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的长期策略。西药其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但由于其各种不良反应和较多禁忌症,以及存在易诱发心律失常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情况,使得慢性心衰患者常常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对于慢性心力衰竭,中成药肾气丸的使用是否可以达到既巩固西医的优势,又发挥中药的优势,并且一定程度上减轻西医的副作用,本文就此方面研究的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途径,心力衰竭治疗除了对原发性心脏疾病进行治疗外,应针对心衰出现的病因、神经体液机制及心室重构方面进行治疗。按照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进行治疗,临床仍有很大一部分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不好。我科自2003年6月 ̄2005年3月联合使用高渗盐水及速尿治疗慢性心衰102例,均收到明显效果,改善了心衰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住院时间缩短,再住院率降低,死亡率下降。现将此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3年6月 ̄2005年3月共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男57例,女45例,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给ACEI口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再住院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再住院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ACEI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类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比索洛尔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用比索洛尔可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两项主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表明,比索洛尔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和利尿剂合用,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及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住院率,同时,具有较好的药物经济学特性.因此,比索洛尔与ACEI类药物和利尿剂合用可作为治疗中、重度稳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