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了51例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的变化。方法:采用天津CBY-N-型血流变仪测定,严格按照测定程序进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显著提高,红细胞聚集功能及刚性增强,变形运动能力减低,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纤维蛋白原减少,血浆粘度增高。结论;CCHD患者具有显著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机制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了45例青紫型先天怀心脏病(CCHD)患儿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显著提高,红细胞聚集功能及刚性增强,变形运动能力减低,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纤维蛋白减少,血浆比粘度增高。提示CCHD患儿存在着严重的血液流变学现象,不仅有血液粘度的变化,而且有血小板和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异常。本文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内科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尽早得到适当的治疗,早期发现心源性紫绀患儿尤其重要。由于有些新生儿红细胞增多或本身皮肤较黑,加上很少有机会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因此,紫绀有时会被忽视。而一旦出现新生儿紫绀,及时判断是否心源性紫绀非常重要。当你疑诊患儿为心源性紫绀,最重要进行血气分析。当血气分析示 相似文献
4.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对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于EPO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4周分别检查新进入维持性血透的27名患者的Hb、HC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观察血压、肝素用量及内瘘等.结果患者EPO治疗前,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EPO治疗后,Hb及HCT逐渐升高,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升高,在治疗4周及24周时相差均显著(P<0.05).血浆粘度治疗前高于正常组,但相差不显著,且随EPO治疗无显著改变(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随EPO治疗有升高趋势,但相差也不显著(均P>0.05).EPO治疗后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及肝素用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EPO治疗可致全血粘度升高,主要与贫血改善有关,而血浆粘度未受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血府逐瘀汤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大鼠血液流变性、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血府逐瘀汤7.6g/kg、15.2g/kg、30.4g/kg予大鼠连续灌胃7天后。观察其对大鼠血液流变性、体内血栓形成及由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血府逐瘀汤高、中剂量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能显著延长大鼠颈动脉闭塞性血栓形成时间;能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障碍,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发挥其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儿童词语理解能力的发育状况。 方法选择2~4岁非紫绀型CHD患儿64例(先心病组)和健康儿童60例(对照组)。采用修订的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儿童词语理解能力测验(VCTC)评定工具评估其词语理解能力,并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3种非紫绀型CHD及不同性别患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得分差异。 结果非紫绀型CHD患儿词语理解能力迟缓的发生率为20%,健康儿童词语理解能力迟缓的发生率为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紫绀型CHD患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得分低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VSD、PDA患儿之间的词语理解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非紫绀型CHD患儿词语理解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非紫绀型CHD患儿存在词语理解发育迟缓倾向,非紫绀型CHD的类型、性别并非是影响患儿词语理解能力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8.
9.
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2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结果表明,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的高脂血症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5分钟解聚率与血脂正常者比较,除红细胞压积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青中年高脂血症患者与血脂正常者比较,低切变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差异显著(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尿毒症毒素尿素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新鲜猪血1.5L测定其尿素浓度(C =6 .1mmol/L)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后,均分为7份。在原有尿素浓度基础上将上述标本分别加入不同剂量尿素配成含尿素10、15、2 0、2 5、30、35、4 0mmol/L的全血标本,搅匀并静置2h后分别测定上述标本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全血高切粘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随尿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红细胞变形指数(DI)逐渐降低;全血低切粘度及血浆粘度变化不明显。结论 尿素可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从而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王付德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5,(141):48-48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62例采用麝香保心丸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变各项指标改善明显(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安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硬外阻滞对老年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上)20例。于麻醉前、麻醉后30分钟采静脉血9ml。分别监测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变化。结果:麻醉前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正常,余参数在正常范围。麻醉后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结论:硬外阻滞能降低老年病人的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灌注,减少静脉血栓及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聚乙二醇作为一种非渗透性大分子物质,在器官保存液中可发挥保护细胞膜、维护细胞骨架完整性、防止细胞水肿、抗脂质过氧化和免疫调节的作用.目的:探讨器官保存液中的聚乙二醇对人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 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完成.材料;抽取接受体格检查的6名健康志愿者的肘前静脉血.方法:在抽取的新鲜血液中按5:1的稀释比分别加入生理盐水、器官保存液及含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浓度聚乙二醇的多器官保存液,按加入液体的不同分为:生理盐水组、器官保存液组、不添加聚乙二醇的保存液组、20聚乙二醇1,10,30 g/L和35聚乙二醇1,10,30 g/L组.主要观察指标:室温下通过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光镜观察红细胞聚集的形态学改变,分析聚乙二醇对人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不含胶体的保存液对红细胞聚集无影响,含低浓度聚乙二醇的保存液对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较小,器官保存液组、20聚乙二醇30 g/L,35聚乙二醇10 g/L和35聚乙二醇30 g/L的保存液则可显著加快红细胞沉降率,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引起红细胞明显聚集.结论:器官保存液中的聚乙二醇可引起红细胞聚集,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浓度越高,促进红细胞聚集的作用越明显,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长时间氧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别检测38例行长时间家庭氧疗的COPD病人(实验组)及30例行短时间家庭氧疗的COPD病人(疾病对照组)氧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观察不同时间家庭氧疗对COPD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COPD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黏度(切变率1.00/s、5.00/s)、血沉、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低切黏度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实验组病人长时间(每天〉15h)低流量家庭氧疗3个月后,全血黏度(切变率1.00/s、5.00/s)、血沉、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还原低切黏度均较氧疗前显著改善(P〈0.05),疾病对照组病人与氧疗前比较,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无显著差别。[结论]长时间家庭氧疗可显著改善COPD病人的血流变学,对cOPD的治疗及预防COPD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减少并发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降纤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红细胞与血小板参数及血小聚集性的变化。
方法:选择2004—01/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病程12h之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7例为患者组,入院当天注射2支10U降纤酶(商品名东菱克栓酶,日本东菱药品工业株式会社产,进口许可证号:93048),于入院第3,5,7天再次注射1支10U的降纤酶。以同期体检的5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测定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聚集性,患者组检测2次(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
结果:18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组治疗前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高于对照组[(4.88&;#177;0.62),(6.09&;#177;0.87).(22.09&;#177;4.29)mPa&;#183;s,8.69&;#177;0.47,(10.15&;#177;1.21)fl;(3.99&;#177;0.38).(5.20&;#177;0.53),(19.04&;#177;3.01)mPa&;#183;s,6.97&;#177;0.58,(8.17&;#177;1.01)n,P〈0.01];血小板1,5min聚集率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也高于对照组[(38.2&;#177;6.7)%,(54.1&;#177;8.5)%,(64.2&;#177;10.9)%;(29.5&;#177;4.4)%,(39.3&;#177;7.4)%,(42.5&;#177;8.1)%,P〈0.01],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0&;#177;48.91),(229.41&;#177;51.42)&;#215;10^9L^-1,P〈0.01]。②患者组治疗2周后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小板1,5min聚集率等指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20.41&;#177;3.27),(1.71&;#177;0.36)mPa&;#183;s,(0.43&;#177;0.06)L/L,7.42&;#177;0.49,(31.6&;#177;4.5)%,(41.6&;#177;7.8)%,P〉0.05]。
结论:①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与高黏血症、高血小板聚集性及大血小板增加有关。②降纤酶有明显降低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性、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动可导致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从宏观和微观状态分析运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资料来源:检索近30年内中国的体育期刊,检索内容为运动对血液流变性、运动对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以及药物对血液流变性影响。资料选择:选择运动对宏观血液流变性、微观血液流变性影响以及药物对运动后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相关文献86篇。资料提炼:在86篇文献资料中,删除内容不同程度重复的16篇,对70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其中25篇作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运动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研究已从过去的宏观流变转为微观流变,主要集中在红细胞变形性。急性运动可引起血液流变性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表现为血容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有很大关系。短时间大强度运动,红细胞数量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运动强度越大增加越明显。而血浆容量随运动时间的延长,将减少。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和长时间力竭运动都易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增加。长期系统训练使血液流变性产生良好适应性变化,表现为:①血容量增加、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压积相对减少。②长期运动训练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结论:一次急性运动使血容量减少、红细胞数量增多,同时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18.
血液剪切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测0-1000s^-1切变率条件下大鼠和小鼠红细胞变指数(DI值)的变化,结果发现:(1)DI值随变率升高而递增。(2)大鼠在切变率为500s^-1以下时,DI值随切变率升高显著递增,500s^-1以下各组间DI值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转流与无转流两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式对脑局部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行CEA手术的患者22例,随机分为2组,无转流组及转流组。每组11例。2组患者均在术前于术侧行颈内静脉逆行中心静脉插管,放射线下确认插管位于球部位置,分别于夹闭前后抽取颈静脉血进行流变学检查,术中监测ECG,HR,MAP,DP,SP,SPO2,PETCO2以及异氟醚吸入浓度,术中并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CEA的体外动脉转流术式有利于保持血液流变学的稳定性,使红细胞流动性趋于稳定,保证红细胞变形能力,结论 脑缺血患者行CEA手术,体外动脉转流术式术中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稳定,优于无转流术式。 相似文献
20.
100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郑婧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8,8(2):56-57
作者对10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惠者和45例健康人对照,观察了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显示高血糖状态组、高脂血症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糖尿病(DM)患者高血糖状态、高血脂影响血液流变学,监测血液流变学改变,采取相应措施,对减少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