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蛔蒿(Artemisia cina Beng)含有α-山道年(Ⅰ)及β-山道年(Ⅱ)二者为异构体(图1)。α-山道年是驱蛔药物,而β-山道年的驱蛔作用不明显。山道年的含量测定方法文献报道很多,但多数只能测出二者的总量,而无  相似文献   

2.
食疗方     
《家庭用药》2009,(7):55-55
使君子饮驱蛔虫 使君子30克,乌梅15克。白糖10克。将使君子、乌梅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攻沸,煎煮30分钟后,用纱布过滤取汁,加入白糖即成。一日3次。连服2日。功能安蛔、驱蛔。适用于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鼻孔作痒,睡中咬齿,流涎等症。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找一种降低中小学蛔虫感染率的办法,我们小结了本市七年(1974年4月~1980年5月)的驱蛔工作。实践证明:坚持每年两次集体服药驱蛔,对降低蛔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哌哔嗪驱蛔的剂量和疗程目前尚无一致意见,寻求易于被患者接受的剂量小、疗程短,而疗效高、副作用少的疗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三年前施浚昌氏(中华内科杂志9(7):429,1961)曾观察小剂量枸橼酸哌哔嗪驱蛔疗效,氏以有蛔虫感染的成人为对象,采用每日每公斤体重50毫克哌哔嗪水合物一日四次分服法,结果大便虫卵转阴率高达76%,副作用为30.3%,一般均属轻度而不影响学习与工作,一天内多自行消失,绝大多数均有蛔虫排出,但未统计排虫率。我们在施氏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小剂量枸橼酸哌哔嗪驱蛔的疗效观察,现向同道作一汇报。  相似文献   

5.
近三年来,我科用山东介绍的茵陈乌梅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20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治法: 处方:茵陈90克,乌梅30克(捣),川楝30克(捣),木香10克,干姜6克,白芍15克,乌药12克,甘草3克。服法:每次一剂,必要时2小时后可重复一次,  相似文献   

6.
一、本文报告肠蛔虫病患儿服用海群生驱蛔后发生急性蛔虫性肠梗阻9例,其中6例经手术治愈。3例合并蛔虫性阑尾炎,其中2例发生阑尾坏疽穿孔及(氵弥)漫性腹膜炎;1例因蛔虫团阻塞继以粘连带为轴心而发生回肠扭转、较窄及中毒性休克。二、根据手术所见,讨论了海群生驱蛔后诱发急性蛔虫性肠梗阻及药物本身所致胃肠道反应的机制,加服泻药可以有益。对于蛔虫感染严重或已发生蛔虫性不全性肠梗阻者,应用该药驱蛔应当慎重,最好改用氧气驱蛔。三、应用海群生驱蛔时,应注意上述并发症的发生而适当地加以处理;对于已服药的患者,亦应加强观察以免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7.
胆道蛔虫病是农村常见病,治疗方法颇多,我曾用针灸、食醋、驱蛔灵治疗2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方法步骤:针剌“迎香”透“四白”穴(任选一侧)强刺激,大幅度提插捻转,疼痛即能缓解.若效果不显,可加剌另一侧,穴位、手法同前,疼痛缓解后,服食醋一两,此时病人常感觉疲乏,嗜睡.待醒后,再服“驱蛔灵”.服药总剂量视年龄而异.成人每次服2g;8—15岁每次服1.5g;8岁以下每次服1g,日服二次,连服2日.针剌、  相似文献   

8.
刘秀林 《药学学报》1982,17(9):703-707
α-山道年是从菊科植物蛔蒿(Artemisia cina Berg.)未开放的花蕾中提取的一种内酯,为有效的驱蛔药物,而东北蛔蒿(Artemisia incana Keller.)中则含有β-山道年。β-山道年的驱蛔效力较弱。药典中山道年的含量测定方法只能测定其总量,而不能区分异构体。 里田 勳等曾用气相色谱法;黑田辰一郎用红外吸收光谱法;罗淑荣等用薄层  相似文献   

9.
<正> 蛔虫是人体肠道的最常见的寄生虫,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由于驱蛔虫药山道年宝塔糖和四咪唑宝塔糖均已淘汰,而六一宝塔糖(含哌哔嗪)也有驱蛔效果欠佳,有效剂量大等缺点,因此,目前尚无较理想的小儿驱蛔药。据报道,左旋咪唑是一种疗效高、剂量小,毒副作用低、并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广谱驱虫新药。为了保护儿童健康,湖南益阳地区制药厂已将左旋咪唑研制成宝塔糖,于1983年3-6月进行了驱蛔效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患儿男,4岁,于入院前二周因腹痛服驱蛔灵二片未排虫,一周后又服用四片,服后即有腹部不适,同时有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及皮疹,仍未排虫而考虑是药量不足又加服驱蛔灵0.5克×6片,服药后上述症状加重而转来医院,按驱蛔灵反应收治,经输液及抗过敏治疗病情不减轻,又加上头晕、视力模糊、烦躁,仍腹痛,呼吸困难而转入我院。入院时体检:体温38.6℃,脉搏180次/分,呼吸86次/分,急性重危病容,神志不清,烦躁不安,有吸入性呼吸困难,全身大量皮疹,部分有水  相似文献   

11.
α-别海人草酸(α-Allokainic acid,I)及α-海人草酸(α-Kainic acid,Ⅱ)是美吞藻(鹧鸪菜,Digenea Simplex Ag.)的驱蛔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2.
我厂自一九七五年以来试制的“止痛药水”,用于治疗牙髓炎、牙周炎、冠周炎、齿龈炎等疾病效果较好,现将处方介绍如下:鸡矢芚50克、蛇莓50克、蒴(艹瞿)25克。按上方将各药净切洗碎,加入95%酒精125毫升,浸泡48小时后,加蒸溜水350毫升,浸泡24小时,渗漉,灌封。每瓶25毫升。  相似文献   

13.
胆道蛔虫症是农村儿童常见病,发病时多有腹绞痛,类似其他急腹症,但经便捡及B超等详细检查,不难确诊.以往治疗该病多用驱蛔灵及抗胆碱药达到驱蛔、解痉止痛的治疗目的,但效果较差,且易复发。为寻找理想疗法,我院采用左旋咪唑及液体石腊驱蛔润肠法,取得满意效果,特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及方法从1993—1995年12月末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胆道蛔虫症患儿共80例,均经上级医院及我院便检及B超确诊,符合诊断标准,排除其他急腹症。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14岁,全部病例就诊前未服用驱蛔药.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左旋米唑治疗组和驱蛔灵治疗组,两组各40例。年龄和病情基本相符。左旋咪唑用量为2—3mg/kg,最大不超过150mg,投药方法为饭后1小时一次性顿服,同时口服液体石腊20—50ml,驱蛔灵用量为0.15g/kg,每天不超过3.0g,于每晚空腹口服,连服3天,同时加用抗胆碱能药物。用药后观察排虫情况及止痛效果.2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腹痛症状消失.排除成虫。B超虫体消失。便检虫卵阴性.②无效:腹痛未见好转。未排除成虫,  相似文献   

14.
胆道蛔虫病(下文简称胆蛔)是农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研究的进展,临床上发现了多种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用磁疗治疗小儿腹泻等病症时发现患儿有蛔虫排出,从而得到启示,曾对染虫的小种鸡6只、小火鸡4只作三次鸡箱安磁和灌服磁化水试验,均有活的小蛔虫排出。为了进一步探讨磁疗驱蛔的确切疗效,我们集中三所小学的五个年段共29个班级计1554人,选择经粪检蛔虫卵阳性者248例作为治疗对象。其中应用铈钴磁疗驱蛔者237例,应用驱虫净驱蛔作为对照组1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土荆芥中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土荆芥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土荆芥中提取挥发油,然后经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用归一化法计算含量。结果: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91%。主要成分:α-松油烯(11.75%)、冰片烯(42.63%)、1-甲基-4-(1-甲基乙基)苯(21.84%)、驱蛔素(18.36%)烯类组分含量较高。结论:本法可靠,可用于测定从土荆芥中提取的挥发油。本实验首次发现福建产土荆芥中有冰片烯,且驱蛔素含量高于其他地产土荆芥.该方法为土荆芥质量评价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我院内科从1972年5月至1975年4月共收治胆道蛔虫病(以下简称胆蛔)近4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较为满意。本文将记录较完整的380例作一小结,并试从中西结合的角度略加讨论。一、一般资料 (一)发病率:本院三年内收治胆蛔校正诊断380例,占同期内科住院总人数13.2%;占同期胆道疾患总人数62.9%。 (二)性别与年龄:男性107例;女性273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71岁,以青壮年为多。 (三)发病季节:春季153例;夏季72例;秋季79例;冬季76例。以春季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病历摘要患者陈×军男性 20岁成都籍知识青年 1977年4月25日入院主诉:上腹及脐周疼痛十天,呕血昏倒四小时。病史:患者十天前开始上腹及脐周疼痛,持续性阵发加剧,无呕吐、发烧、腹泻。在县医院诊断为“胆道蛔虫”,注射阿托平、服药后有缓解。于病后七日回成都治疗,二日前服“驱蛔片”四片,未驱出蛔虫。入院前一日感发烧、头痛、全身不适,入院前  相似文献   

19.
胆蛔冲剂是台州制药厂和我所根据民间治疗蛔虫病和胆蛔症的验方研制而成。本品主要由乌梅、川椒、黄芩、木香、使君子和槟榔等十二味中药组成。已于一九八五年四月通过鉴定。实验研究: 1.急性毒性试验小白鼠灌胃给药的半数致死量为179.10土6.049/kg。 2.亚急性毒性试验家兔按每Ikg体重剂量32.89(相当于成人剂量的15倍)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14天,用药前后进行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血色素、  相似文献   

20.
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为常用中药,其果实和树皮有驱蛔作用。1975年钟炽昌等(化学学报1975,33(1):35)对从川楝树皮分得的川楝素(toosendanin)进行结构研究,初步确定其化学结构为Ⅰ式(中药大辞典即采用此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