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的原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例(20只眼)角膜内皮炎的发病诱因,既往治疗过程进行分类;采用皮脂类固醇、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获得好转。结论:角膜内皮炎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或病毒感染有关,加强对角膜内皮炎的认识,注意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睫状体综合征相鉴别。确诊后使用皮脂类固醇、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光眼睫状体综合征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选择临床资料及长期随访记录完整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被误诊的患者40例(42只眼)为研究对象,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及长期随访观察。结果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被误诊为:1.急性闭眼角型青光眼20例(20只眼),占47.62%;2.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8例(8只眼)占19.05%;3.虹膜睫状体炎5例(5只眼),占11.90%;4.中间葡萄膜炎5例(7只眼),占16.67%;5.Fuchs综合征2例(2只眼)占4.76%。长期观察表明:此综合征每年发作次数不等,差别较大,因人而异,每次发作无明确诱因,多次反复发作,视功能不受影响。有1例(1只眼)10年后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结论青光眼睫状体炎征综合症的误诊较为常见,必须掌握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还需要长期观察,少数病例可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  相似文献   

3.
Fuchs综合征又名Fuchs虹膜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单眼的慢性非肉芽肿性虹膜睫状体炎。其临床特征是角膜后弥漫分布星状kp、虹膜脱色素及无虹膜后粘连,常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由于对本病的全面认识不足,此病是最易误诊的葡萄膜炎类型。治疗上又与其它类型葡萄膜炎有明显不同,基本上不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故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现将近年所见六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7眼)ARN患者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者中3例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2例误诊为全葡萄膜炎,1例误诊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1例误诊为视网膜出血。确诊后,7眼中4眼给予抗病毒药物及玻璃体手术治疗,3眼予抗病毒药物及眼底激光治疗。随访3~39个月,6例治疗后视力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从眼前指数至0.6不等。2例玻璃体手术患者取硅油后,均出现低眼压,视力下降。结论 ARN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如误诊会失去最佳治疗机会。早期、足量药物治疗联合眼内激光,必要时行玻璃体手术,可挽救ARN患者的残存视力。  相似文献   

5.
何锦 《现代医学》2002,30(4):245-246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接受滤过手术治疗的60例(60只眼)青光眼患者,术后10例(10只眼)发生浅前房,前房出血,虹膜睫状体炎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0只眼中,浅前房3只眼,发生率为5.0%,前房出血4只眼发生率为6.7%,虹膜睫状体炎3只眼发生率为5.0%,采用加压包扎、扩瞳抗炎,激素等治疗后均恢复,浅前房形成、前房出血、虹膜炎症全部吸收。结论:明确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并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可达到预防及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首诊内科误诊的原因与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误诊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50~82岁。结果误诊时间为2~6天,误诊为高血压10例、急性胃肠炎5例、胃肠型感冒4例、偏头痛2例、颅内压增高3例、三叉神经痛2例、疼痛性眼肌麻痹综合症4例。确诊后24例行抗青光眼手术,6例行药物保守治疗,视力0.4的患者15例,手动3例。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常见致盲眼病中的一种,发病特征为眼球胀痛,眼压升高,视力骤降,伴头痛、恶心、呕吐。内科医生对本病认识水平不足,延误了抢救时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为吸取经验,加强对该病的诊断意识,重视眼部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太田痣并发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S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太田痣并发PS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超生生物显微镜、视野计和前房角镜等仪器进行检查,对该患者的检查结果及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15岁,以"右眼视物模糊、眼红"就诊。右侧颞部、颊部、鼻部及前额皮肤可见蓝黑色色素斑块;眼部检查,患者右眼眼压升高,右眼球结膜充血,巩膜全周可见黑色素沉积,角膜轻度水肿,角膜后可见3个羊脂状孤立角膜后沉着物(KPs);房角镜检查,房角开放,小梁网及睫状体存在大量色素沉积。临床诊断为太田痣并发PSS,给予降眼压和抗炎治疗,患者恢复良好。随访2年,期间复发1次,再次给予对症治疗症状好转。结论:眼压升高是太田痣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本例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和眼压升高等症状,易被误诊为太田痣并发青光眼,应结合临床表现和眼部检查做出PSS的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8.
急性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Posner和Schlossman描述为单眼眼内压升高伴结膜充血、视物模糊、前房闪辉和角膜后壁有沉着物。此征是一种伴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综合征。这些症状通常用降眼压药物,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而自限。作者研究了一例伴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病人,并选择了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预后.方法 对24例误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后立即行解除瞳孔阻滞、降低眼压等治疗措施.结果 24例中误诊为偏头痛4例,胃肠炎6例,感冒4例,高血压9例,脑梗死1例.24例均行膏光眼手术.结论 对本病认识水平不足是本文病例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疾病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和重视眼部检查是避免无真的关键.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视功能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认识,进一步减少误诊情况的出现。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2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的分析,主要的内容有主诉、眼部体征、检查项目和初始诊断。结果:10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初诊误诊为全葡萄膜炎1例,虹膜睫状体炎3例,视网膜血管炎2例,急性结膜炎2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2例。误诊时间4-27d,平均(16.1±3.4)d;10例中,有6例进行了视网膜光凝术,其中2例联合硅油填充,4例在病情发展的基础上展开玻璃体切割术;2例进行了玻璃体切割术,其中1例硅油填充以及联合晶状体切割;2例单纯药物治疗;随访3-24月,有2例发生视力下降,5例视力得以恢复。结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极易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等,该综合征在临床表现上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要充分掌握该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幼年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为本病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JDM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首发症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JDM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治疗经验。结果 JDM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1∶1.39,发病年龄男女无差异;首发症状以皮疹(51例)最为多见,包括面部、眶周暗紫红色水肿性斑疹、Gottron征等;以肌无力、肌痛为首发症状者19例,以关节症状起病者4例。30例患儿首次就诊时误诊,误诊率40.54%,以皮疹为首发症状者误诊29例,分别误诊为湿疹(17例)、接触性皮炎(5例)、荨麻疹(3例)、过敏性紫癜(2例)、神经性皮炎(1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1例);1例患儿首诊时被误诊为心肌炎。近一半的患儿出现肌酸激酶(27例)、肌酸激酶同工酶(26例)、α-羟丁酸脱氢酶(35例)升高。52例患儿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经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JDM临床表现多样,眶周暗紫红色水肿性斑疹和Gottron征对诊断意义较大,仔细查体和全面的辅助检查可减少漏诊误诊,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误诊的原因,并提出诊断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误诊情况、治疗方式及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本组患者中共发生误诊6例,误诊率为33.3%.误诊为心绞痛3例、心肌梗死1例、慢性胃炎2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结合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减少误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李立伟 《黑龙江医学》2012,36(8):599-601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穿孔误诊原因,以降低小儿急性阑尾炎穿孔的误诊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阑尾炎穿孔误诊的发生,增加医患之间信任度,减少医患矛盾。方法回顾本院近3年收治的87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中13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病史、体征、相关检查结果、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统计研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在13例误诊病例中,入院疑似诊断为阑尾炎5例、后经手术证实为阑尾穿孔;入院诊断为其他疾病,经过治疗无好转,从而行必要的手术探查证实为阑尾穿孔8例。结论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穿孔的临床症状、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腹部体征的掌握不准确及过多依赖辅助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阑尾炎误诊原因,降低儿童阑尾炎的误诊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阑尾炎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本院近6年收治的237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中14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病史、体征、相关检查结果、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统计研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入院诊断为阑尾炎很快即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3例、经手术治疗证实为其他疾病6例;入院诊断为其他疾病经过治疗无好转从而行必要的探查手术证实为阑尾炎4例;新生儿疾病经辨证治疗诊断为阑尾炎1例。结论: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腹部体征的掌握不准确及过多依赖辅助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原因。方法 出集病史、临床表现、进行血常规、B超检查及术后病理活检。结果 28例均被误诊为宫外孕或卵巢破裂,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有关。结论 出血性输卵管炎极易误诊,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鉴别,减少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16.
鼻咽结核误诊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减少误诊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18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18例均系早期误诊,其中鼻咽癌1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1例,咽部恶性肉芽肿1例,鼻咽部慢性炎症3例。全部病例经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痊愈。经6个月~2a随访无复发。结论 鼻咽结核起病隐匿,对鼻咽部的任何可疑病灶均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尽早进行活体组织学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误诊原因。方法:查阅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病例,进行统计及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病例,其中62例被误诊,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表现形式多样,认识不足,检查不完善,易导致误诊。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易导致误诊,应结合临床表现,及时做相应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角膜内皮炎患者20例(20眼),其中盘状型13例,弥漫型7例。入院后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眼水。应用角膜内皮镜于治愈后4~6周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六边形细胞的比例及变异系数的变化,并以健眼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六边形细胞所占的比例降低,而变异系数增加;弥漫型内皮炎组与盘状型内皮炎组比较,细胞密度降低,六边形细胞所占的比例降低,变异系数增加。结论角膜内皮炎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导致明显的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改变,不同分型之间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9.
王俊梅  温彬  蔺轶娴 《黑龙江医学》2012,36(10):760-762
目的分析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原因,以减少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率。方法本组23例误诊病例中,误诊为心绞痛4例,呼吸系统疾病2例,急性胃肠炎3例,特殊部位疼痛5例,脑梗2例,心律失常5例,尿潴留1例,更年期综合征1例。本组23例病例分别经心电图、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后,确诊为不典型心肌梗死。结果 23例误诊病例中,22例经确诊后,给予对症治疗痊愈;1例因室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各种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悸状况,应首先给予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以提高对不典型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其误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典型青年肺癌误诊的原因,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32例误诊的青年肺癌(<35岁)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及手术病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误诊为肺结核8例,肺炎7例,结核性胸膜炎6例,肩周炎3例,关节炎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偏头痛2例,椎间盘突出2例。结论青年肺癌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