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关于电刺激对神经再生恢复的促进作用仍需要探讨.目的比较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促进不同部位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与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电理室和骨科.对象1999-10/2003-06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选择经临床诊断和肌电图证实的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方法对入选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②神经传导速度变化.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8例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不全损伤者,经1~10个疗程的治疗,53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18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91%(71/78).治疗后失神经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2.
经皮神经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肌电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21)对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的再生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由创伤等原因引起神经损伤36例46根神经根据接受门诊治疗前后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B组接受弥可保治疗,疗程两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测定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及波幅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作为周围神经神经损伤保守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皮神经肌电治疗周围神经损伤57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57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辅助以运动疗法及心理治疗,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57例臂丛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不全损伤者,经1~10个疗程的治疗,受损神经功能治愈率67%(38/57),有效率95%(51/57)。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治疗后肌电图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辅助以运动疗法,可改善和保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协调性,配合心理疗法最终取得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儿童神经损伤后采用康复治疗的肌电变化。方法 康复治疗采用理疗,穴位水针注射,神经促通手法,传统按摩和功能锻炼的综合手段。每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做肌电图检查,观察31例周围神经损伤患儿共观察155块肌肉的肌电变化: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波幅,相数,运动单位电位募集型,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前后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综合康复对儿童神经损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经皮神经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肌电图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21)对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的再生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由创伤等原因引起神经损伤36例46根神经根据接受门诊治疗前后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B组接受弥可保治疗,疗程两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测定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及波幅对比均有显性差异。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作为周围神经神经损伤保守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汪燕  陈武雄 《现代康复》2000,4(10):1478-1479
目的观察儿童神经损伤后采用康复治疗的肌电变化。方法康复治疗采用理疗,穴位水针注射,神经促通手法,传统按摩和功能锻炼的综合手段。每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做肌电图检查,观察31例周围神经损伤患儿共观察155块肌肉的肌电变化: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波幅,相数,运动单位电位募集型,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前后效果,差异有显性,P<0.005。结论综合康复对儿童神经损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经皮神经肌电治疗周围神经损伤57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57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辅助以运动疗法及心理治疗,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57例臂丛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不全损伤者,经1~10个疗程的治疗,受损神经功能治愈率67%(38/57),有效率95%(51/57)。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治疗后肌电图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辅助以运动疗法,可改善和保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协调性,配合心理疗法最终取得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闭合性腋神经损伤的神经肌电图诊断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998-08/2005-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收治腋神经损伤患者22例,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定性定位诊断腋神经损伤。结果纳入患者2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肌电图检测结果:臂丛神经上干支配肌群中,只有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有异常电生理改变,其他肌群均正常。22块三角肌有失神经电位者18例,异常率81.8%(18/22);22块三角肌运动单位电位减少17例,异常率77.3%(17/22)。②神经电图检测结果:潜伏期在正常范围13例,延长5例,消失4例,异常率40.9%(9/22);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消失4例,衰减18例,异常率100%(22/22)。完全损伤4例,不完全损伤18例,其中严重损伤2例。患侧腋神经的潜伏期为(1.27±1.16)ms,高于正常值0.6ms,差异显著(t=2.18,P<0.0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为(10.17±1.96)mV,高于正常值(4.3±0.5)mV,差异非常显著(t=16.13,P<0.01)。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是腋神经损伤早期定性、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关于电刺激对神经再生恢复的促进作用仍需要探讨。目的:比较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促进不同部位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与效果。设计:以患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电理室和骨科。对象:1999—10/2003—06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周围神经损伤患中,选择经临床诊断和肌电图证实的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方法:对人选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②神经传导速度变化。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8例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不全损伤,经1~10个疗程的治疗,53例患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18例患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91%(71/78)。治疗后失神经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汶川地震伤员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24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包括运动疗法、针刺疗法、功能性电刺激及作业治疗(感觉训练、矫形器的佩戴为主)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30次后,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等级及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恢复等级评定、上肢功能活动的评定及电诊断检查评价疗效,同时记录合并损伤情况。结果治疗后24例BMRC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等级及感觉功能恢复等级评价的疗效优良率为41.66%;简易上肢机能检查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评定治疗前后疗效有效率87.50%。合并损伤越多,恢复越差。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汶川地震伤员周围神经损伤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术前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某院行手术治疗的6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探查确诊,术前行神经肌电图及磁共振检查。评价磁共振及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神经肌电图在全臂丛损伤、下臂丛损伤、上臂丛损伤等臂丛神经损伤类型诊断中的准确性分别为76.00%、100.00%、76.47%,其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均高于0.75;磁共振检查在臂丛神经损伤定性诊断中的准确性为70.12%,神经肌电图为83.54%,磁共振检查准确性明显低于神经肌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9,P=0.004)。结论术前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臂丛神经损伤类型及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后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结果的客观评价。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M3202型肌电图仪和MEB5504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按常规方法检测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图,测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神经诱发电位。结果:51例患儿肌电图异常:胫前肌76.5%(39/51),腓肠肌内侧头23.5%(12/51);诱发电位异常:腓总神经72.5%(37/51),胫神经13.7%(7/51)。结论: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出现纤颤电位和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二者是诊断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比较客观的神经电生理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张磊  王心刚  李旭芬 《中国康复》2001,16(3):143-144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致坐骨神经痛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肌电图的差别。方法 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卧床休息、腰围保护,神经阻滞,牵引及运动疗法等系统康复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患肢肌电图检查,对比分析其差异。结果 31例患者治疗4周后患肢胫神经,腓总神经F波的出现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胫神经H反射弱化及消失的百分比显著降低。其他各项检测指标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系统的康复治疗后,肌电图反映其近段神经根的传导功能改善,而神经根受损所引起的其他电生理改变并未随临床症状的缓解而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受损相关部位神经进行运动和(或)感觉神经传导测定,以及相应支配肌进行肌电图检查,探讨肌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的鉴定作用。方法应用肌电图仪对1997-05/2005-01荆门市优抚医院1352例患者进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观察肌肉的自发电活动,分析轻收缩时的运动单位电位和重收缩时的募集类型及峰值,结果与本科正常值对照。结果135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正常范围312例(23.1%),轻度失神经支配346例(25.6%),中度失神经支配358例(26.5%),重度失神经支配261例(19.3%),完全失神经支配75例(5.5%)。法医鉴定结论:重伤429例(31.7%),轻伤662例(49.0%),轻微伤261例(19.3%),其中评残245例(18.1%)。结论肌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定性、定量诊断,能够客观地评价神经功能、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臀部注射致坐骨神经及其分支损伤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对 30例因肌肉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分析腓和胫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检测,同时检测胫前肌、腓肠肌和股二头肌针电极肌电图.结果 小儿多于成人,男性多于女性;单纯腓神经损害 21例,单纯胫神经损害 5例,腓神经、胫神经合并坐骨神经损害 4例.结论 电生理检测对神经受损的定位、损害的性质、程度以及康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术中电刺激及肌电监测在手外科周围神经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手外科收治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35例,给予松解手术治疗,术中给予电刺激并且通过肌电图仪监测电刺激前后受损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术后3个月随访记录临床疗效。结果:与电刺激前比较,臂丛神经损伤组及尺神经损伤组CMAP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臂丛神经损伤组、正中神经损伤组及桡神经损伤组CMAP波幅明显增加(P<0.05);术后3个月随访91.42%的患者受损神经功能得到恢复。结论:术中电刺激及肌电监测可有效提高手外科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促进受损神经再生,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查2008年汶川地震后9个月什邡市6个重灾镇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并调查这些患者接受康复指导与治疗的情况。方法:调查的什邡市六个重灾镇包括蓥华、红白、师古、八角、湔底和洛水。采用三级筛查方法:第一级,村医将所有在地震中受伤患者的名字列表;第二级,镇医对所有受伤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挑选出可疑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第三级,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专家对经过两次筛查的患者进行再次体格检查,初步确定周围神经损伤的人群并定位损伤的神经。在进行第三级筛查的同时,对筛查的对象进行康复医疗状况的问卷调查。最后,对三级筛查出的可疑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确定肌电图表现出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结果:共有372例进入了第三级筛查。经过三级筛查后,140例存在疑似周围神经损伤,其中,31例(22%)存在疑似运动神经损伤,26例(19%)存在疑似感觉神经损伤,83例(59%)存在疑似混合神经损伤。对于所有疑似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仅42例(30%)接受过康复指导或治疗。105例进行了肌电图检查,48例存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异常肌电图表现。另外,进入第三级筛查的患者中123例存在疼痛,16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测低于正常。结论:地震后9个月仍有许多存在周围神经损伤或疼痛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康复指导或治疗。在重大灾难的救援中,需要关注潜在的周围神经损伤问题,并且及时给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神经肌电图对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后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结果的客观评价。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M3202型肌电图仪和MEB5504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按常规方法检测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图,测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神经诱发电位。结果:51例患儿肌电图异常:胫前肌76.5%(39/51),腓肠肌内侧头23.5%(12/51);诱发电位异常:腓总神经72.5%(37/51)。胫神经13.7%(7/51)。结论: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出现纤颤电位和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二者是诊断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比较客观的神经电生理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高压氧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上肢周围神经完全损伤术后的患者60例,等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系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和系统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时分别做手功能评定及神经传导速度(MCV)和肌电图(EMG)检查.结果 治疗后3、6个月时手功能评定及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结合高压氧治疗是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恢复功能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23例尺神经病变患者31条尺神经、31条正中神经1条桡神经,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拇短肌各31块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结果2例尺神经在损伤的局部传导减慢,21例为肘部尺神经病变患者中,NCV均有异常改变;肌电图小指展肌及第一骨间肌均呈神经元性损害。提示在尺神经病变中肌电图、NCV可提供神经损伤的具体部位及程度,同时可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