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介入治疗10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行冠脉介入治疗 10 2 1例 ,14 42处病变 ,共植入支架 10 95枚 ,其中球囊成形术 (CYPHER)支架 10 4枚 ,支架植人术 (PCI) 991枚。结果 成功率为 96.3 5 % ,其中A、B1、B2型病变成功率 10 0 % ,C型病变 93 .87% ,完全闭塞性病变成功率 77.3 5 % ,估计闭塞时间 <3个月者成功率 92 .75 % ,>3个月者成功率 5 7.48%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 4.4% ;主要并发症有住院期间死亡 (0 .5 9% )、急诊CABG(0 .19 % )等。冠脉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急性心肌梗死时急诊介入治疗。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 ,是安全可靠治疗手段。熟练掌握处理预案 ,可以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已肯定了连续冠状动脉介入(PCI)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且技术迅速发展并日益成熟。2000年11月至2003年6月,我们对5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PCI,现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心包填塞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罕见并发症,后果极为严重.原因是介入治疗时的冠状动脉穿孔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1例采用冠脉介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心肌酶谱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K、CKMB水平、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与神经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说明了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介入治疗近几年来在医学领域内迅速普及推广。选择性冠脉造影是判断冠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最准确的方法 ,对于治疗严重的冠脉狭窄 ,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也具有良好的效果。由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进一步扩展 ,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介入治疗中心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已低于2 %。1 资料与方法本文为我院 95 0例冠脉造影者 ,其中男 5 2 0例 ,女 43 0例 ,年龄 3 1~ 82岁。用于诊断性检查 3 0 0例 ,介入性检查 65 0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憋气、全身无力 ,心电图出现冠脉供血不足 ,心肌缺血等征象 ,采用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 16…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近期疗效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PCI治疗215例冠心病患者于24个月内进行门诊以及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有无临床症状、服药情况、生化检查以及心电图、心脏超声、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测情况,及时给予患者专业指导.结果 215例患者中完成随访208例,无心脏事件发生145例(占69.71%);发生不良心脏事件32例(占15.38%),其中再发心绞痛15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反复心力衰竭住院14例;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1例,支架内再狭窄3例,非典型心脏症状28例.非心脏事件16例,包括肿瘤4例、非心脏手术4例、出血4例、死亡4例(病死率1.92%).结论 PCI治疗后患者近期效果良好,支架内血栓、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回顾我院1996年以来收治的18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现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简要的流行病学分析,试探讨AMI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为基层医院防治冠心病和AMI提供参考。 资料与分析 186例均为住院患者,符合WHO 1979年诊断标准,均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演变及血清心肌酶谱的测定。186例中男134例,女52例,最大年龄86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63±2.1岁。详细资料分析见表1,2,3。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冠心病治疗方法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效果最好,是当前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本文对我院2009年12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经桡动脉和股动脉PCI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比例逐步增加,老年冠心病者的介入治疗已引起重视,本文总结我院的31例老年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资料,旨在为老年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提供经验。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在我科住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3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把13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8例。在手术前后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SAS和SDS得分均高于划界分(45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两组并发症比较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并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的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连群 《山东医药》2003,43(4):55-56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介入治疗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冠心病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0年3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TCA)患者103例,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窄i〉50%为冠状动脉病变。狭窄1〉75%者施行PTCA和支架术。结果10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7例管腔完全正常;9例为轻度狭窄(狭窄〈50%);77例为狭窄≥50%病变。38例患者行PTCA和支架术,均通过手术均达到成功标准。介入治疗期出现血管迷走反射13例,低血压9例,没有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可靠方法,PTCA和支架后患者胸痛复发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566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及支架置入术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本院2002年9月~2006年7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566例,将其中出现并发症的47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按植入支架的种类比较金属裸支架与药物涂层支架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并发症中无血流及慢血流6例(1.06%),边支闭塞9例(1.59%),冠状动脉穿孔4例(0.71%),心室颤动3例(0.53%),假性动脉瘤2例(0.35%),急性、亚急性血栓10例(1.77%),远期血栓1例(0.18%),脑卒中2例(0.35%),支架内再狭窄9例(1.59%),左主干损伤1例(0.18%)。结论重视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积极抗凝、抗血小板及严密监测,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取得最佳手术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病变史,发病急骤,且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增加了诊断与治疗的难度,而且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且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院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AMI患者,对其临床疗效和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采用心肌梗死多维量表(MIDAS)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5.
62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痛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2例患者手术成功60例,成功率为96.8%,2例患者因冠状动脉高度狭窄导丝无法进入失败;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60例患者术中出现室颤2例,经电复律后消失,1例患者术后拔管后出现神经反射现象,经及时救治好转,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具有效果理想,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目前中国老年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由于年龄因素及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往往更加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期专栏所刊登的文章重点向大家介绍了我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等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方面的进展,以及血管内超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诊治中的应用。因此,老年危重冠心病患者可以从介入治疗中受益。  相似文献   

17.
传导阻滞(CB)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并发症,是死亡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AMI的预后因素。本文就我院自1988年3月~1998年3月156例AMI患者的心电图,其中CB 46例,现将其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56例AMI患者中男112例、女44例,年龄47~76岁,>60岁者92例,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实验室血清肌酶检查。156例中前壁(含广泛前壁、前间壁)62例,下壁  相似文献   

18.
老年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近年来冠状动脉病变的年轻化趋势明显 ,但是总体统计资料表明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冠心病 )患者仍然占6 4 %~ 87%。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 ,老年患者比例更高 ,而发展中国家尚未见相关报道。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的决定预后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较多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 ) ,介入治疗术中风险大 ,因此本文对其相关的问题简述如下。1 老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策略1 1 病变特点[1]  与年轻患者相比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包括 :①病变弥漫 :长期反复缺血发作和相关危险因素控制不良 ,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龄(≥75岁)冠心病(CAD)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09年10月在我科行PCI治疗的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72例)与<75岁冠心病患者(68例)的临床和冠脉介入治疗特点、PCI即刻成功率及并发症、通过电话和/或门诊随访PCI术后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CI安全性的主要预测因素。结果年龄≥75岁组三支病变,弥漫及钙化病变高于年龄<75岁组(P<0.05);病变部位2组无明显差异;置入支架数较年龄<75岁组少,手术即刻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住院期间心绞痛复发、亚急性支架血栓、造影剂肾损害、长期随访主要出血并发症、脑卒中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年龄≥75岁组发生心因性病死率增高(5.5%)。多因素分析LVEF是心因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0.911,95%可信区间0.868~0.954,P=0.032)。结论高龄(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低血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术致低血压的临床意义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73例AMI介入治疗术的病人出现低血压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措施。结果73例AMI介入治疗病人出现低血压42例(57.5%),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57例,出现低血压37例,应用多巴胺治疗时间(12.6±2.9)h;延迟PCI16例,出现低血压5例(31.2%),应用多巴胺治疗时间(72.8±4.7)h。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病人较易出现低血压并发症,急诊PCI更易出现低血压,延迟PCI出现低血压的病人需要较长的多巴胺治疗时间恢复血压,急诊PCI病人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以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