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t-PA,PAI-1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含量及t-PA/PAI-1比值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53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t-PA、PAI-1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PA、PAI-1及t-PA/PAI-1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患者血t-PA、PAI-1水平及t-PA/PAI-1比值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新生小牛的胸主动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经形态学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染色鉴定,将其培养至一定数量;使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通过病毒包装细胞,将人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xcDNA导入内皮细胞中,分别用纤维蛋白板法和发色底物法检测到转基因内皮细胞的tPA分泌活性[1].为了对内皮细胞的转基因模型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我们又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了转基因内皮细胞tPA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基因及构建其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方法:以PCR技术克隆2.1kb tPA cDNA片段;应用体外连接技术,连接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WA和2.1 kb tPA cDNA片段;转化连接产物,以内切酶酶切、琼脂糖电泳及插入片段序列分析鉴定阳性克隆。结果:琼脂糖电泳显示,2.1 kb tPA cDNA片段克隆成功;内切酶酶切片段与预期片段长度一致;插入片段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tPA基因克隆及其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1~2]表明,体外低能量治疗性超声(简称超声)能够促进溶栓药物向血栓内渗透,提高溶栓药的治疗效果(简称超声助溶)。然而,超声助溶的机制尚不明确。我们通过研究体外治疗性超声(externaltherapeuticultrasoun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在大鼠自体血栓栓塞脑缺血和t-PA溶栓治疗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只,假溶栓组5只.大鼠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栓塞后行常规MR扫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现扩散系数(ADC)成像,观察脑缺血范围.缺血2 h进行t-PA溶栓治疗,缺血24 h观察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结果:DWI能显示早期脑梗死.大脑中动脉栓塞后24 h t-PA溶栓组神经功能缺陷得分为1.1分,假溶栓组神经功能得分为3分.栓塞后24 h TTC染色脑梗死面积和体积均显示t-PA溶栓组明显小于假溶栓组.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检查保证实验成功率和准确性.自体血栓栓塞和t-PA治疗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该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其由许多原因引起,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高血糖及脂代谢异常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或广泛微血栓形成.由于肾脏血管内皮细胞中含有组织型血浆酶原激活剂(t—PA),故糖尿病肾病变时纤溶系统的变化已引起了临床的关注。为探讨糖尿病肾病变时t-PA和血浆酶原激活抑制剂(PAI)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我们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并对其t—PA和PAI活性以及抗原含量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8.
建立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Ⅰ-1)cDNA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用人工合成的6个寡核苷酸连接成编码PAⅠ-1N-端10个氨基酸和23个氨基酸的信号肽顺序;将构成的完整PAⅠ-1cDNA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SV2dhfr中,获得真核表达质粒pZYS-1;将pMA212中的hMT-ⅡA的起动子再插入pZYS-1,使PAⅠ-1cDNA受SV40和hMT-ⅡA双启动子控制,得pZYS-2。2个表达质粒分别在COS-7细胞中进行表达。结果:获得两个真核表达质粒,在COS-7细胞中得到表达,在培养液中的PAⅠ-1活性和抗原含量分别为234.7IU/ml和30μg/L。结论:pZYS-1和pZYS-2两株PAⅠ-1cDNA真核表达质粒在COS-7细胞中能有效表达和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六氟化硫(sulfur hexafluoride,SF6)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外伤性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外伤性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患者50例50眼,随机分为2组,A组,t-PA和SF6治疗组;B组,空白对照组.t-PA和SF6注射量分别为25~50 μg(0.1 mL)和0.5 mL SF6.结果 治疗后10 d,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出血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2组出血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裸眼视力比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未见并发症.结论 t-PA联合SF6玻璃体内注射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参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TF,TM,t-PA,PAI-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组织组织因子(TF)、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表达情况以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分成4组:对照组、休克组、林格液组、参附液组。对照组常规饲养,其余3组大鼠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休克组不予治疗,林格液组用3倍失血量的林格液治疗,参附组用含参附注射液(10 mL/kg)和林格液组成的3倍失血量的液体治疗。治疗后2 h取肝脏组织,-70℃保存,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t-PA,PAI-1和TF,TM mRNA的表达。结果:①休克组肝脏组织TF,TM,t-PA,PAI-1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②林格液组肝脏组织TF,TM,t-PA,PAI-1 mRNA表达与对照组及休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③参附液组肝脏组织TF,TM,t-PA,PAI-1 mRNA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休克组及林格液组比较表达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休克状态下肝脏组织及内皮细胞损伤持续存在,参附注射液可使凝血活性下降,同时又可防止纤溶过度亢进。  相似文献   

11.
设计一互补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脲酶C基因片段的引物,建立快速检测HP的PCR方法。HP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株基因组DNA的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301bp的特异区带,而其它几种常见的肠道菌均呈阴性。PCR可检出少至100个幽门螺杆菌细胞,并能用于临床胃粘膜活检标本中HP的检测,是一种快速、灵敏和特异的检测1IP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69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1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3例,肝炎后肝硬化12例,重症乙肝17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HBVDNA存在状态。结果显示,PBMC中HBV-DNA总阳性率为46%,而各型乙肝间PBMC中HBV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HBV对PBMC的感染,似与乙型肝炎的临床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用Nested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法检测嗜肺军团菌种。Nested PCR法所用的两对寡核苷酸引物按编码24 kDa嗜肺军团菌表面抗原的基团片段序列设计的。用此两对引物对实验的军团菌种和非军团菌种细菌DNA进行扩增,只有嗜肺军团菌种DNA被扩增,而其他军团菌种和非军团菌属细菌没有被扩增。第1步和第2步PCR分别检测到最小量为10pg和10 fg的靶DNA。对不同量的嗜肺军团菌配制成的痰标本进行检测,能检测到0.1cfu/ml的嗜肺军团菌,只需12h。这些结果显示Nested PCR法检测嗜肺军团菌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此方法为从临床标本和环境材料中早期、快速检测到嗜肺军团菌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多聚酶链反应(PCR)作为一种快速灵敏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正日益引起科研及实践工作者的重视。传统的PCR常需先提得核酸,再对核酸样品进行扩增。我们采用的试管PCR法和玻片PCR法可省去提取核酸的步骤,而直接从细胞开始,对小鼠SRS腹水瘤病毒基因进行扩增,灵敏度达到1×10~5个细胞。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已知淋球菌隐蔽性质粒的cppB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聚合酶链反应引物,对21株淋球菌进行扩增均获得390bp片段,6株其它奈瑟氏菌及9株共生菌未能扩增出任何片段。该390bp片段能被限制性内切酶MspI降解为250bp,140bp两个片段。经过35个PCR循环可检测出400cfu淋球菌。用PCR法检测82份临床标本,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0%,91.3%及10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了76份血库献血员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显示:39份表现阳性,阳性率为51.3%。同时还检测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可检测到的巨细胞病毒DNA最低限为5fgμl-1。本方法简单,快速,特异性较好,灵敏度高,可适用于临床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RT—PCR方法检测病毒性心肌炎病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1040例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静脉血进行检测,共检出各种病毒感染者612例(58.84%)。其中检出感染柯萨奇病毒380例(62.09%),埃可病毒129例(21.07%),柯萨奇与埃可病毒合并感染82例(13.30%),脊髓灰质炎病毒21例(3.43%)。结果表明,柯萨奇病毒的检出高于其它种病毒(P〈0.05)。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的占20%,主要是ST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简便,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膀胱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借以探讨膀胱癌的病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行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结果: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未检出HPV:20例新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8例阳性表达,总阳性率为40%,按WHO分级标准,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I级检出率50%,Ⅱ级43%,Ⅲ级20%。结论:正常膀胱粘膜到病变组织HPV DNA从无到有,说明HPV感染与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技术对37例肝炎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4例为HCMV阳性,占被检人数的64.9%,与已报导的资料相比,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目前使用的其它方法.此外,灵敏性和特异性试验表明,HCMV—PCR方法足以能检测出0.1pg的HCMV的DNA,无非特异性带出现,因此,PCR技术具有高度敏感、特异性强、简单快速等优点,可以用于临床检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20.
建立检测血清HBV DNA的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检测血清HBV DNA的多聚酶链反应技术。人工合成adr、adw和ayw三个业型HBV的两个共有序列NC1和NC2作为引物扩增一长428bp且含一BglⅡ酶切点的HBV C基因片段。含FD酶的反应体系在水浴93℃30秒、55℃60秒、72℃90秒依序循环30周期,当克隆HBV DNA模板最小加量为10 fg时,产物作琼脂糖凝胶电泳经溴化乙锭染色在紫外线下观察仍可见428 bp位置的阳性荧光带。阳性产物经BgⅠⅡ酶切后分为125 bp和303 bp的两个特异片段。同一条件下的阴性对照则出现阴性结果。这一技术用以检测经常规DNA提取的127例HBsAg阳性血清,结果HBV DNA检出率达88%,其中HBeAg阳性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97%,抗HBeAg阳性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