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显微外科治疗47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47例显微外科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临床特征。37例以蛛网膜下隙出血起病,其中20例伴颅内血肿;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17例,Ⅳ级8例,Ⅴ级3例;动脉瘤平均直径9.3mm;指向前上型17例,后向型22例,下向型8例。结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患者进行0.5~4年随访。良好16例,中残18例,重残6例,植物状态2例。术后死亡5例,2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结论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常见巨大复杂形态以及合并颅内血肿。早期手术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合理的手术入路,对M1、M2穿支的辨认,适时的临时阻断以及良好的夹闭习惯是手术操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李卫  王伟  孙涛  李宗正  王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2):177-179,F0002
目的 总结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术前准备和手术技巧,避免分离、夹闭动脉瘤时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113年5月至2008年10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0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处理30个动脉瘤.30例中19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存在脑内血肿,2例因其他疾病体检时发现未破裂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沿大脑中动脉主干寻找动脉瘤并夹闭.结果 32.1%的破裂动脉瘤中存在脑内血肿.全部动脉瘤均行夹闭术.按COS分级,预后良好(Ⅳ和Ⅴ级)25例,预后不良(Ⅲ-Ⅰ级)5例.结论 了解大脑中动脉的解剖,术前仔细研究CTA和DSA明确动脉瘤的指向,术中准确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可减少动脉瘤术中破裂并避免损伤大脑中动脉的分支,急诊血肿清除,防止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3.
颅内巨大肿瘤样动脉瘤,国外文献中已有不少个案和病组报道。而国内尚未见报告。现将我院1980年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病例介绍肖××,男,40岁。住院号206203。主诉左下肢无力3年,左上肢不能上举半年。于1980年9月18日入我院诊治。患者平素体健,发病以来经常有针刺样头痛,但无剧烈头痛,呕吐、昏迷、抽搐等病史.体检:神志清楚、智力佳,血压90/70毫米汞柱。左上肢肌力Ⅲ度,下肢Ⅳ度.左侧腱反射较右侧活跃,左巴彬斯基征阳性。同位素~(99m)锝脑扫描,右颞同位素浓集。脑电图:右半球见大量慢波,以右颞明显。右颈动脉造影,大脑中动脉水平段远端可见2.5×4  相似文献   

4.
大脑中动脉交界处巨大动脉瘤手术治疗一例龚常成,杨期斌郧阳医学院临床学院,东风汽车公司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十堰442000)患者,男,39岁,司机。因头晕精神差右侧肢体轻瘫三年于1992年4月28日入院。入院时查体:神清,吐词略不清,口角向左歪斜,皱额对称...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9岁,司机,因头晕精神差右侧肢体轻瘫三年于1992年4月26日入院。入院时查体;神清,吐词略不清,口角向左歪斜,皱额对称,伸舌偏右,视野缩小,眼底视乳头边界不清,头颅CT示左颞前见一约5×4.5cm^2大小类圆形高密度影,中线结构无移位。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肪瘤以单发多见,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常发生在多个动脉上,而在1个动脉分又部同时发生2个动脉瘤尚未见报道,最近我科收治1例胼周胼缘动脉起始部双动脉瘤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236-238
目的:圆锥状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报道很少,本文探讨圆锥状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临床、影像学特点以便采取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圆锥状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男3例,女9例,12例为破裂责任动脉瘤,12例均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结果:Hunt-Hess分级Ⅰ~Ⅲ12例,8(8/12)例为非原始大脑后动脉起始,其中6(6/8)例采用单纯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5(5/8)例圆锥部残留显影,1(1/8)例动脉瘤和圆锥均不显影,另外2(2/8)例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动脉瘤和圆锥一起闭塞,即刻造影不显影。4(4/12)例为原始大脑后动脉起始,支架辅助栓塞1(1/4)例,其余3(3/4)例仅对囊泡栓塞,圆锥部分均显影。随访中7(7/8)例非原始大脑后起始部后交通动脉瘤成功随访,其中2例单纯栓塞者复发,再次采用支架辅助栓塞,圆锥和动脉瘤一起栓塞;单纯栓塞者另外3(3/5)例动脉瘤稳定;2例采用支架辅助栓塞者随访动脉瘤及圆锥均不显影。随访中3(3/4)例原始大脑后动脉起始后交通动脉瘤成功随访,支架辅助栓塞1例动脉瘤稳定,另外2例单纯对囊泡栓塞者复发,采用支架辅助栓塞保留圆锥部显影。失访病例为1例高龄患者。结论:圆锥状原始大脑后动脉起始后交通动脉瘤需要采用复杂的方法治疗动脉瘤,圆锥状非原始大脑后动脉起始后交通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栓塞连同圆锥一起闭塞,为治疗复发及减少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以单发多见,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常发生在多个动脉上,而在1个动脉分叉部同时发生2个动脉瘤尚未见报道。最近我科收治1例胼周胼缘动脉起始部双动脉瘤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12岁,发作性头痛半年,于1995年10月20日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经系统无定位体征。CT显示:双侧蝶骨嵴旁外侧裂内,各有一类圆形高密度占位性病变,界限清楚,边缘规则,大小均为3cm×3cm。诊断:双侧蝶骨嵴脑膜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狭窄及颅内动脉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两类脑血管疾病,大多数患者为单一发病,同时罹患两种疾病者较为少见.颈动脉狭窄属于缺血病变,而动脉瘤属于出血性疾病,当二者同时存在时,治疗存在一定的矛盾与难度,可有多种治疗策略.现将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1例该类病例报道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治疗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5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7%(26/101),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40/64);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55,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疗法在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瘤方面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总结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影像学特征、血管内栓塞治疗技巧及结果.方法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94例,对宽颈动脉瘤则采用瘤颈成形辅助技术,其中球囊辅助成形术17例,微导丝辅助成形技术19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21例.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134例(69%),90%以上38例(20%),90%以下22例(11%).术中出血9例(4.6%),死亡1例(0.5%).结论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采用微导丝辅助瘤颈成形技术、瘤颈重塑形技术、血管内支架等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和减少脑梗死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性脑出血而占第三位。我科1975年1月——1980年9月收治脑血管意外患者919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4.
在一例75岁老年男性左侧脑发现副大脑中动脉,该动脉起自大脑前动脉的前交通动脉水平,向外延伸进入大脑外侧沟,自副大脑中动脉起点15mm 处发出一细穿支,经前穿质,紧在纹状体内侧动脉之外下方入脑。在岛叶前面副大脑中动脉分出二个主要皮质支:一支供应额叶眶面外侧半,另一支在大脑外侧沟又分为三个小支,分布于额下回和额中回。二个主要皮质支分别与大脑中动脉的眶沟支和外侧额支相适应。大脑中动脉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显微手术技术、手术效果和预后.方法 对55例MCAA病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包括部位、大小、术前主要临床表现、Hunt & Hess分级等.术前Hunt & Hess分级:0级9例,Ⅰ级12例,Ⅱ级23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1例.主要表现包括头痛42例,呕吐22例,偏瘫11例.本组全部采用翼点开颅.经侧裂近端-远端入路23例,经侧裂远端-近端入路27例,经血肿入路5例.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45例(夹闭切除术6例),血管重建7例,肌肉包裹加固3例.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并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37例(67.2%),近端部13例(23.6%),远端部5例(9.1%).动脉瘤体最大径3~70 min,平均15.5 mm.远期主要术后并发症包括偏瘫12例,失语3例,癫痫2例.随访11~39个月(平均23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5级)45例,中度残疾(4级)5例,重度残疾(3级)5例,无植物生存和死亡.影像学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 结合现代影像技术,通过充分手术计划,适宜的手术入路,细致的显微手术技术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虽然脾动脉瘤(splenic artery aneurysm,SAA)在腹部动脉瘤的发生率仅次于腹主动脉和髂动脉瘤,排名第三位[1],在腹部内脏动脉瘤中排名第一位,但内脏动脉瘤本身罕见,脾动脉瘤总体发病率并不高,而且多发生于脾动脉的远端,因此发生于脾动脉起始部的动脉瘤极其罕见[2-3]。我院2014年2月收治1例发生于脾动脉起始部的动脉瘤患者,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17.
18.
作者在一具日本男性72岁尸体上发现脾动脉起始异常。解剖所见如下: 腹主动脉行程正常,在膈肌裂孔处自腹主动脉右侧发出右膈下动脉,其下前发出胃肝动脉千,再下5mm自前面发出脾肠系膜动脉干。胃肝动脉干起始部外经4mm,其上5 mm处发出左膈下动脉(外经8 mm),再15mm处发出胃左动脉(外经8 mm)及肝  相似文献   

19.
20.
患者,男,57岁。动脉硬化多年,血压为24.0~21.3/16.0~13.31 kPa,因情绪激动突感头痛头晕,以左前额明显,无昏迷及恶心呕吐。对症治疗症状未缓解,渐有言语不清,行走不稳及左眼视力减退。4个月后,来我院就诊收住。查体:神清,轻度神萎,言语不清,步态蹒跚,四肢肌力正常。左侧眼底视神经乳头萎缩,左眶上神经压痛阳性。左侧脑动脉造影见大脑前动脉近侧段向后向上抬高,未见明显动脉瘤征象,考虑为额叶底部占位性病变,行左额入颅探查。额叶深部穿刺抽出50ml左右陈旧性血液,减压后达颅底,于大脑前动脉近侧段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