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消化道出血病因较多,不易定位,而明确病因对治疗有重要意义。我科自1995~1999年共收住小儿消化道出血8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依据:(1)呕血或鼻胃管吸出血性咖啡色液;(2)排黑色柏油样便或鲜红色血便及潜血实验阳性。具上述之一,同时排除吞入母亲血液和上呼吸道出血吞入胃内者,且肠套叠、菌痢及临终前上消化道出血均不列入。1.2 一般资料:男57例占68.67%,女26例占31.33%,男女之比为2.19∶1。年龄:新生儿6例,3岁以下5例,4~7岁11例,8~14岁61例。患儿呕血或咖啡色液14例,血便、黑便54例,两者同时出现15例,腹痛腹部不…  相似文献   

2.
小儿消化道出血83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方法分析83例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3例中,明确具体出血部位的有75例(90.4%),其中上消化道出血33例,下消化道出血42例.上、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别以十二指肠溃疡、肠套叠最常见,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2.9%、24.1%.出血量:少量出血8例,中量出血63例,大量出血12例.结论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多样、复杂,需通过病史,根据出血量、速度、性状及伴随症状,再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3.
小儿不同年龄组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 对2007年12月~2010年3月我院小儿内科住院的78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婴儿期患儿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是咽下综合征、应激性溃疡、晚发性维生素K1因子缺乏;幼儿期及学龄前期患儿主要表现为下消化道出血,其中以结肠直肠息肉出血最常见,其次胃溃疡、再次食管炎、直肠结肠炎;学龄期患儿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主要病因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腹型过敏性紫癜.结论 为快速明确小儿消化道出血病因,可根据不同年龄组常见病因重点检查.  相似文献   

4.
5.
孟庆博  佟钢  潘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179+182-179,182
目的:研究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出血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7年9月本院收治的117例小儿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7例患儿中,上消化道出血52例,下消化道出血65例;患儿经治疗后,均出血停止、大便隐血转阴出院。结论:临床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应结合其出血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周凤霞  赵玉霞 《河北医药》2012,34(21):3234-3236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表现、胃镜检查等确定消化道出血原因,并对症治疗。收集患儿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发病情况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胃镜的阳性检出率最高,较其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ECT、肠镜、HP,钡餐检出率最低。肠套叠、胃溃疡是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在患儿中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病因(P<0.05),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消化道出血无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和季节分布特征,该病临床检测手段多样,需根据患儿病灶部位以及检测手段阳性检出率等相关情况综合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詹明权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76-177
目的分析影响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选取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进行总结。结果 100例患者中,85例为上消化道出血,15例为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结肠癌和溃疡性结肠炎。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大多数,其中消化性溃疡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肿瘤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424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检查手段,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42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及检查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281例位于上消化道,143例位于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37.1%),其次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7.4%)及肿瘤(15.7%),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是溃疡性结肠炎(24.5%)和肿瘤(21.0%),胃肠镜仍是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在胃肠镜阴性的病例中,以手术及小肠镜诊出率最高。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溃疡性结肠炎占首位,应加强小肠镜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的分析探讨,为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0例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收集所有的病例资料,然后整理分析,探讨可能的发病原因。结果120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为75例,占62.5%(75/120);下消化道出血为45例,占37.5%(45/120);上消化道的出血原因中,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共36例,占48.0%(36/75),急性的胃黏膜病变以及食管胃底的静脉曲张破裂为其次,前者共13例,占17.3%(13/75),后者共10例,占13.3%(10/75);下消化道的出血原因中,主要的是肿瘤以及炎症性的病变,前者共25例,占55.6%(25/45),后者共7例,占15.6%(7/45)。结论在出血部位上,消化道出血多发于上消化道,而上消化道的出血原因中最主要的是消化性溃疡,此外下消化道的出血原因中,最主要的是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153例临床资料,并与中青年组125例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结肠癌(33.33%)、结肠息肉(26.14%)、慢性结肠炎(19.61%);与中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结肠癌、结肠息肉、慢性结肠炎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三大病因,结肠镜检查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老年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行的临床表现和出血根本原因的研究,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首先对小儿患者进行胃镜、肠镜、钡餐、B超等全面检查找出消化道出血和其他临床表现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临床治疗。收集小儿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开始时间、之前做过的相关治疗等)基本资料以及临床表现和病因、治疗结果等数据,将这些数据和实验室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检测数据分析得到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是消化道溃疡和肠套叠这两种病因的发病率显著的高于其他的原因。结论小儿消化道出血疾病治愈率较高,及时的医治病情能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149例便血的小儿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结果结肠及直肠息肉58例(38.92%,其中结肠多发性息肉病例7例),结肠炎症36例(24.16%),直肠黏膜脱垂8例(5.37%),结肠及直肠黏膜损伤6例(4.02%),血管瘤5例(3.36%),血管畸形3例(2.01%)。结论结肠及直肠息肉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老年急性消化道出血进行临床观察和病因分析。方法选择锦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例325例。其中年龄≥65岁为老年组,年龄<65岁为中青年组。老年组病例136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68±12.5)岁,男性81例(占本组病例的59.6%),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2±6.7)kg/m2;中青年组病例189例,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40±11.7)岁,男性116例(占本组病例的61.4%),BMI指数(23.5±6.9)kg/m2。所有病例均以急性消化道出血为症状收入院治疗,并辅以胃镜、病理取样确定诊断。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及病史、症状等方面相比较,差异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伴有呕血和(或)黑便,伴有不同程度贫血,严重者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结果老年组比较于中青年组,由于胃溃疡、吻合口溃疡、胃及食管肿瘤造成急性出血的病例数更多,概率更大(P<0.05),而中青年组由于十二指肠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概率更高。结论老年人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血管硬化,并可能伴随凝血功能障碍,一旦发生急性出血,如不及时处理,往往会引起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应掌握老年发生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病史及相应检查,及时准确的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韩丽 《中国医药科学》2014,(17):78-79,93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消化道出血的小儿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8.8%,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美拉唑对小儿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出血状况,安全可靠,较传统方法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岳年  徐凤玲  薛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255-1256
目的:分析围生期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早期预防。方法:对76例围生期新生儿消化道出血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围生期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7.0%。病因以应激性溃疡最多(72.4%),其次为新生儿出血症(11.8%)和胃食管反流(7.9%)。重度窒息患儿出血率为10.2%,无窒息患儿为4.2%。24小时内开奶组,出血率为9.2%,24~48小时开奶组为5.1%。结论:应激性溃疡是新生儿围生期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窒息是重要危险因素,开奶过早使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下消化道出血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宏年 《安徽医药》2003,7(3):205-205
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对不同年龄的患者,临床及内窥镜下表现各有其特点.自1997~2003年我们共收治84例住院患者,现将病人临床资料及病因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易 《上海医药》2007,28(1):37-38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疾病,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消化内镜技术的普及,大多数患者病因可明确,并能得到及时治疗,但临床上仍有一些少见疾病诊断困难,易发生误诊、漏诊,值得临床重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10余例少见疾病致消化道出血,取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的167例经结肠镜检查的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大肠癌(28.14%),缺血性结肠炎(24.69%),溃疡性结肠炎(14.97%)。不同年龄组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以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缺血性结肠炎为主。老年组以大肠癌、缺血性结肠炎、大肠息肉为主。结论大肠癌、缺血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下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病因,结肠镜检查对于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胶囊内镜以其易吞服、无痛苦、图像清晰、检查范围广等优点,为胃肠道尤其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检查提供了新的途径,填补了小肠可视性检查的空白.我科于2009年4月-2010年4月对病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15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配以专科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