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临床上,多种因素可导致手部虎口区的挛缩。对重度虎口挛缩,采用第一趾蹼皮瓣不仅能修复虎口开大后的皮肤缺损,且在外形和功能上都令患者感到满意。2004年以来,我院应用改良的第一趾蹼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3例,术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我科采用了“四瓣整形法”修复虎口处瘢痕挛缩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矩形皮瓣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部深度烧伤后拇指及指蹼瘢痕挛缩 ,严重影响手的功能 ,后期多需整形手术。但严重大面积烧伤后 ,不仅局部瘢痕粘连严重 ,且前臂或远隔部位也无供瓣区 ,治疗方法受限 ,单纯植皮疗效差。我们利用局部成熟的瘢痕组织 ,设计三个矩形皮瓣开大虎口。术后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 6例 ,男性 ,年龄 2 1~ 36岁。平均烧伤面积4 8.1%± 2 1.3% , 度烧伤面积 33.7%± 10 .5 %。烧伤后虎口挛缩 10例次 ,其中 7例次为单侧虎口挛缩 ,3例次伴有拇内收肌挛缩畸形。挛缩后拇指外展和对掌功能丧失 ,平均虎口间距为 (31.8± 2 .9) mm…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虎口挛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治疗手部虎口挛缩的理想方法。方法 自1994年3月-2002年2月,对收治的96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手中虎口挛缩患,根据皮肤,皮下组织,肌腱,骨骼具体伤情,分别施行不同的皮瓣修复及功能重建术,术后随访并比较各自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1例获满意松解,皮瓣外形及虎口功能良好,治愈率灰94.8%;另5例因第一腕掌关节严重毁损,虎口外形修复,但功能欠佳。结论 针对不同程度的虎口挛缩,采用不同皮瓣修复及肌,骨骼动力重建,是治疗虎口挛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5年6月至1999年6月应用示指背侧舌状皮瓣治疗外伤引起虎口部皮肤缺损3例,瘢痕挛缩5例,共计8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趾腹、趾蹼游离皮瓣修复手部掌侧皮肤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吻合血管游离趾腹、趾蹼皮瓣,或趾腹联合趾蹼皮瓣,修复手部掌侧皮肤瘢痕挛缩12例。结果3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全部成活。10例获得随访6~10个月,术后手部外形满意,皮纹清晰,两点分辨觉5~7mm,手指功能良好。结论足部趾腹、趾蹼皮瓣,或趾腹、趾蹼联合皮瓣,是修复手、手指掌侧皮肤挛缩的良好供区。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以来,我们以吻合胫后动脉的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虎口瘢痕挛缩13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本组患共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2-46岁。患均有烧伤后单手或双手虎口瘢痕挛缩伴拇内收畸形。根据顾玉东等对虎口挛缩的分类方法,本组患属于重度虎口挛缩(图1),需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与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烧伤总面积8%-90%TBSA,年龄3—54岁。双手虎口瘢痕挛缩畸形者12例,总计42只手。烧伤至整形修复间隔时间最长8年,最短4个月,平均1.6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创伤后虎口重度挛缩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目的 总结应用外科皮瓣移植修复创伤后虎口重度挛缩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度虎口挛缩的治疗与康复。 方法 从1991年1 月至 2001 年 7 月,采用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18例,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修复9例,示指近节背侧局部转移皮瓣修复 8 例,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腹股沟皮管修复8例,以物理测量评价临床疗效,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临床应用 43例,术后41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术后随访 6~24 个月。术后 6 个月,虎口宽度成人平均增加35 mm,儿童增加34 mm;虎口角度成人平均增加55°,儿童增加60°。 结论 应用外科皮瓣治疗均能够有效开大虎口,应根据患者年龄、损伤机制、局部软组织条件、虎口畸形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手部蹼状瘢痕挛缩常继发于严重烧伤、烫伤及外伤等,从而导致严重的外观畸形及功能障碍。一般指蹼深处多有部分正常皮肤组织,而相邻的指侧亦有正常皮肤组织存在,应充分利用其正常皮肤再造一个接近正常的指蹼,对恢复手的功能十分重要。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采用蝶形皮瓣治疗手部蹼状瘢痕挛缩患者27例,术后外形及功能均良好,无再次挛缩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筋膜皮瓣,手术操作较复杂,须切断尺侧腕屈肌腱,解剖蒂部血管,容易造成血管的损伤或痉挛,术后静脉回流障碍,近年来出现了不同的皮瓣改良切取方法,我们结合该皮瓣的解剖特点,对皮瓣切取方法进行改进,治疗虎口瘢痕挛缩畸形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虎口挛缩的皮瓣修复体会.方法 回顾1985年以来诊治的112例116个虎口挛缩病例,就其皮瓣修复的手术适应证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116个皮瓣完全成活112个,有4例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尖端有3.0 cm×1.5 cm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有16例皮瓣在术后3~6个月再次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4.5个月.虎口饱满,外形满意,皮色正常,无继发挛缩;拇指对掌、内收、外展功能均近于正常.移位皮瓣在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感觉功能.结论 恰当的皮瓣移植修复可以保证虎口的外形及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指蹼指背皮瓣修复严重手指屈曲挛缩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指掌侧烧伤瘢痕所致屈曲挛缩畸形是常见的后遗症,对手的功能损害较大。单纯行游离植皮术修复,往往因皮片后期皱缩而致复发,指侧皮瓣提供的组织量小,修复严重的屈央畸形常嫌面积不足。我们介绍一种以指蹼为蒂的指背皮瓣,利用中节或近节指背的正常皮肤为供区,旋转至手指掌面修复创面,可以提供较大的组织量,修复较严重的手指屈曲挛缩,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虎口挛缩的皮瓣修复体会.方法 回顾1985年以来诊治的112例116个虎口挛缩病例,就其皮瓣修复的手术适应证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116个皮瓣完全成活112个,有4例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尖端有3.0 cm×1.5 cm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有16例皮瓣在术后3~6个月再次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4.5个月.虎口饱满,外形满意,皮色正常,无继发挛缩;拇指对掌、内收、外展功能均近于正常.移位皮瓣在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感觉功能.结论 恰当的皮瓣移植修复可以保证虎口的外形及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虎口挛缩的皮瓣修复体会.方法 回顾1985年以来诊治的112例116个虎口挛缩病例,就其皮瓣修复的手术适应证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116个皮瓣完全成活112个,有4例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尖端有3.0 cm×1.5 cm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有16例皮瓣在术后3~6个月再次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4.5个月.虎口饱满,外形满意,皮色正常,无继发挛缩;拇指对掌、内收、外展功能均近于正常.移位皮瓣在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感觉功能.结论 恰当的皮瓣移植修复可以保证虎口的外形及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虎口挛缩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外伤性虎口挛缩患者,根据其挛缩严重程度,术式分别采用五瓣成形术、局部皮瓣、逆行岛状皮瓣及全厚皮移植等不同手术方法修复。术后配置虎口撑开器,结合手部功能训练及物理因子治疗。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6~24个月,18例中有3例采用虎口疤痕松解+全厚皮移植术者拇指桡侧外展及掌侧外展程度达健侧的65%~90%,其余15例其他皮瓣转移修复术者拇指桡侧外展及掌侧外展程度可达健侧的95%及以上。结论根据患者虎口挛缩不同程度,采取相应的手术修复方法结合针对性的功能康复,能有效治疗虎口挛缩。  相似文献   

18.
虎口挛缩是手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早期治疗不及时,方法不当,可造成拇指外展、对掌、捏持、握拳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手功能。我科自1995年~2001年4月对43例虎口挛缩患者,根据其严重程度分别采用“Z”字成形加植皮、局部皮瓣、逆行岛状瓣及游离皮瓣等不同手术方法修复,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2月至1999年2月,我院采用趾蹼皮瓣重建指腹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上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重度虎口瘢痕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彻底切除虎口处瘢痕并松解粘连后,取同侧或对侧上臂外侧的皮肤筋膜组织瓣,带桡侧副动脉血管蒂束行游离移植,于受区背侧鼻烟窝处与桡动脉吻合,头静脉吻合,供区游离皮瓣移植或直接缝合,并用弓形针固定拇指于外展、对掌位.自2004年10月至2009年11月,以此法进行虎口修复手术16例.结果 本组16例患者,除1例远端部分坏死,余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12~18个月随访,虎口宽度平均增加32mm,虎口角度平均增加51°,两点辨别觉平均7mm,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上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重度虎口瘢痕挛缩,可兼顾术后外形、皮肤质地及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