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静脉畸形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益就  秦超 《医学文选》2006,25(3):405-407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原则。方法8例脑静脉畸形病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CT扫描,7例保守治疗,1例手术治疗。结果出血7例次,癫痫4例次,出血并癫痫4例次,头痛3例次,偏瘫2例次;DSA表现为典型“水母头”征7例,1例呈“漫云状”;所有病例随访3~24个月,平均7.5个月,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结论脑静脉畸形多有其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除大量脑出血或海绵状血管瘤者外宜予以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7例系“蛛网膜下腔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另1例因癫痫反复发作入院治疗。结果 手术治愈6例;保守治疗2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AVM)病人的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年轻病人,则要进一步追查原因,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血管内栓塞结合伽玛刀治疗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从2001年9月至2010年12月8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为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并选择了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其中72例随后又进行了伽玛刀治疗.术后疗效利用DSA/CTA/MRI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 68例获得随访(79.1%),随访时间1~6年,平均2.5年.临床症状康复52例,轻残5例,重残1例,癫痫发作8例,再出血2例,无死亡病例.获得DSA/CTA/MRI影像随访65例(75.6%),其中畸形血管完全消失37例(56.9%),大部分消失20例(30.8%),部分消失8例(12.3%).结论 血管内栓塞结合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具有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创伤小、安全性高和可重复性等优点.伽玛刀还可以作为手术切除的前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自1997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老年脑动静脉畸形患者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策略及其预后。结果患者首发症状为颅内出血者17例(68.0%),非出血引发的神经功能缺失者4例(16%),顽固性头痛、头晕者4例(16%)。25例患者中有4例行多种治疗方案,累计治疗共30次。选择保守治疗者7例,其中有4例(57.1%)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出血或再出血;选择进行放射治疗者共7例,其中3例(42.9%)随访过程中出现出血,2例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失;选择进行介入栓塞治疗者共5例,2例为完全栓塞,1例死于术后脑梗死;另外3例部分栓塞;选择进行手术治疗者共11例,其中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8例,11例患者手术患者中死亡2例(18.2%),其余9例患者中,2例急性出血患者术后分别出现不全混合性失语和癫痫发作,7例择期手术患者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神经功能缺失,术前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老年患者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多见于男性,有较高出血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老年脑动静脉畸形安全和有效的方法,高龄不是手术切除脑动脉畸形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①对象:1991年5月-2003年8月本院共收治96例年龄大于60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男45例,女51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1.2岁;病程1~44 d;静态发病50例,活动中发病37例,外伤性9例;以头痛起病者64例;有意识障碍者45例;脑膜刺激症状者58例;并发动眼神经麻痹者14例;有神经系统局灶症状者39例;并发癫痫发作者12例;并发肺内感染者22例;尿路感染者23例;电解质紊乱者15例,②诊断及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行DSA检查79例,发现动脉瘤66个,游历弹簧圈栓塞22例次,球囊栓塞2例,GDC栓塞21例次,手术夹闭18例.脑动静脉畸形15例,血管内栓塞9例,手术切除4例;20例内科保守治疗.③结果:临床痊愈72例(75%),好转13例(13.5%),死亡11例(11.5%),其中44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智能障碍1 9例,小便失禁7例.随访3~12个月,行动脉瘤栓塞者无临床症状加重或再出血,内科保守治疗者再出血12例,死亡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非黏附性栓塞材料乙醇聚合物的衍生物(Onyx)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cAVM)的临床效果,总结Onyx的应用经验.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14例cAVM患者进行Onyx栓塞治疗并随访.结果:其中完全栓塞5例,大部分栓塞4例,小部分栓塞5例,均未发生并发症.经2~6个月随访,其中1例4个月后再次出血死亡,2例完全栓塞病例3个月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cAVM未见复发.结论:Onyx具有良好的可控性,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材料,配合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能完全栓塞cAVM.  相似文献   

7.
伽玛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海绵状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4~2001年在我院接受伽玛刀治疗并获随诊的92例海绵状血管畸形病例,共114个病灶的影像学特点、伽玛刀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并对6例(本组1例及外院5例)放射外科治疗后不同时期的手术病理标本加以分析.结果在以控制癫痫为主的43例患者中,36例(83.7%)癫痫发作减轻,其中12例(27.9%)癫痫发作消失.在所有92例患者中,有影像学证实的症状性再出血9例(9.8%),其中1例死亡;灶周水肿导致一过性症状加重者7例(7.6%),其中1例实施开颅手术.症状性水肿发生在治疗后6~16个月,与灶周正常脑组织受线剂量有关.放射外科治疗后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凝固性坏死,不断的血栓机化使畸形管腔逐渐闭锁.结论伽玛刀治疗小型及手术高风险区域的海绵状血管畸形是可行的.出血急性期和/或病情进展期实施伽玛刀治疗要慎重,掌握好治疗时机及病灶影像学特征可以大大降低治疗相关副作用.放射外科可有效缓解癫痫发作,也可以在治疗数年后减少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急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46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全切畸形血管团27例,结扎供血动脉11例,单纯血肿清除8例,其中再出血2例行二次手术。死亡4例,恢复工作23例,生活自理14例,需要他人照顾5例,9例出现癫痫发作需服药控制。结论急诊开颅清除血肿的同时运用显微技术尽可能摘除畸形血管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 年1月~2009 年12 月实施绿色通道对126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急症CTA 或DSA 检查,确定病因,快速多学科会诊,制定治疗方案,并在治疗后3个月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测评.结果:126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现动脉瘤106 例,其中行栓堵治疗55 例,手术夹闭38 例,保守治疗13 例;治疗中及治疗后发生血管痉挛11 例,再出血6例,脑积水12 例,死亡6例.动静脉畸形8例,其中行栓堵治疗2例,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4例;治疗中及治疗后发生血管痉挛1例,再出血1例,脑积水1例,死亡1例.CTA 或DSA 未见明显异常者12 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测评明显改善.结论:医院多学科协作,开通绿色通道,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为病因治疗提供依据,可降低急性期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45-48,封3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急诊手术的优越性、安全性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7月复合手术急诊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共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复合手术室完成手术治疗,其中2例根据术前评估仅接受开颅切除术及术中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分次切除残余畸形团;4例接受动静脉畸形栓塞加开颅切除术,先行血管内介入栓塞,然后行动静脉畸形切除加脑内血肿清除;2例接受动静脉畸形栓塞,加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分别于2周复查头颅MRA+MRV,6个月复查头颅CTA或DSA。结果术前GCS评分:≥8分5例,8分3例;手术中判断病灶Spetzler分级: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大部分栓塞5例(62.5%)。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与造影相关并发症。无术后颅内出血、手术相关切口感染或颅内感染。随访6个月,复查DSA或CTA均证实畸形血管团完整切除6例,残余2例;术后发生偏瘫1例,失语1例;迟发性癫痫1例,脑积水1例。结论利用复合手术平台治疗脑AVM,明显节省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全切率、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结合伽玛刀治疗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从2001年9月至2010年12月8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为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并选择了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其中72例随后又进行了伽玛刀治疗。术后疗效利用DSA/CTA/MRI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 68例获得随访(79.1%),随访时间1~6年,平均2.5年。临床症状康复52例,轻残5例,重残1例,癫痫发作8例,再出血2例,无死亡病例。获得DSA/CTA/MRI影像随访65例(75.6%),其中畸形血管完全消失37例(56.9%),大部分消失20例(30.8%),部分消失8例(12.3%)。结论血管内栓塞结合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具有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创伤小、安全性高和可重复性等优点。伽玛刀还可以作为手术切除的前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1964年~1990年3月,收治脑血管畸形(AVM)34例进行观察治疗研究。手术治疗29例,死亡1例(3.4%)。经随访6个月~12年,手术组无死亡。未经手术组5例,因再次出血、癫痫连续状态死亡3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男23例,女11例。年龄8~56岁。病程5小时~14年。临床表现: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或颅内血肿。本组有SAH病史及因SAH(腰穿证实)收入院者16例,47%。经颈动脉造影(CAG)、CT、DSA、MRI检查有颅内血肿者7例,20%。2次出血3例,昏迷7例,脑疝4例。出血前有精神因素、劳累及外伤等诱因者20例,58%:②癫痫。有癫痫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及产褥期出血性脑卒中(HSP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7例HSPP的发病时间、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SPP在妊娠早期无发病,妊娠中期发病3例,妊娠晚期发病2例,产褥期发病2例.病因为脑血管动静脉畸形(AVM)破裂的4例患者的发病时间为妊娠中期3例、产褥期1例.2例患者在妊娠前已经确诊有脑血管AVM,1例患者妊娠期有子痫.头部影像学检查提示基底节区出血2例,脑叶出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病因为脑血管AVM破裂4例.7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2例、血管内介入治疗2例、保守治疗3例.经治疗最终1例痊愈,4例症状明显好转,1例症状有所改善,1例死亡.结论 HSPP发病时间集中在妊娠中、晚期及产褥期;病因为脑血管AVM破裂的患者的发病时间以妊娠中期为主.头部影像学检查能明确病变性质及病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静脉奏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征与16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CVT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①临床特征包括头痛、癫样抽搐、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视乳头水肿、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发热等.②影像学资料:10例均行头颅16层螺旋CT检查,正常4例,异常6例,10例均行头颅16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检查,全部显示1个或多个静脉赛充盈缺损.其中3例同时行MKV检查,3例进行DSA检查,均与16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结果相符.结论 对有头痛,呕吐伴或不伴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的青壮年患者及CT表现可曩CVT的病例,可以尽早作16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检查,以达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降低CVT病死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5.
陈俊红  魏薇  衣晶   《中国医学工程》2013,(1):31+33-31,3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增加对本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率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CVT病例的临床特点、神经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30例CVT中的22例首发症状为头痛,5例癫痫发作,其中3例意识不清,10例患者初始被误诊,误诊率为33.3%,24例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经神经影像学检查确诊,10例接受DSA检查,24例病情改善,1例病情无变化,5例死亡。结论 CVT临床缺乏特异性,因而误诊率较高,神经影像学检查诊断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21例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人DSA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常见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的121例经CT证实为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经DSA证实为动脉瘤55例,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2例,阴性10例;24例自发性脑内血肿中,动静脉畸形(AVM)13例,Moyamoya病3例,静脉性血管畸形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1例,阴性6例;3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中,AVM 2例,动脉瘤2例,Moyamoya病21例,阴性5例.结论 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常见的原因有动脉瘤、AVM、烟雾病、DAVF等,该类患者应常规进行DSA检查查找病因,以便及时去除病因,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测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构筑特征,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合并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脑AVM患者107例,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畸形血管大小、位置、供血动脉数目、引流静脉数目、出血及合并动脉瘤或静脉瘤等因素对合并癫痫发生的相关性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病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16例中1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10例作DSA检查的患者中,发现动脉瘤5例,动静脉畸形2例,其中1例脑动静脉畸形伴动脉瘤形成,造影阴性4例,动脉瘤予血管内治疗,动静脉畸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结论:DSA检查对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病因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有条件的病例均应行检查,作进一步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内栓塞联合经皮穿刺硬化治疗体表血管畸形的技术方法与疗效。方法:20例经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像学诊断为体表血管畸形(动脉畸形7例,静脉畸形9例,混合畸形4例),其中动脉畸形7例和混合畸形4例采取血管内平阳霉素+聚乙烯醇颗粒或碘化油等栓塞治疗,静脉畸形9例采取DSA引导下经皮硬化穿刺平阳霉素+无水乙醇硬化,多次序贯治疗,每疗程间隔3周。结果:治愈12例,好转8例。无一例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皮肤破溃等情况。结论:DSA引导下血管内栓塞联合经皮穿刺硬化治疗体表血管畸形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无瘢痕、创伤小,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内动静脉畸形CT、MRI、CTA、MRA、DSA等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收集脑动静脉畸形75例,以手术病理及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CT、MRI、CTA、MRA、DSA影像学表现,分析各种影像手段的优缺点.结果 CT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89.3%,MR诊断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96%.CT呈团块状、蜂窝状、结节状或条索状;MR呈蚯蚓状或线样无信号流空血管影;CT发现钙化及超早期出血较MR敏感,MR对血肿的分期敏感.CTA、MRA、DSA可见瘤巢、引入动脉影及引流静脉影,CTA、MRA分辨率不及DSA,DSA对动静脉畸形内部结构的显示不及CTA、MRA.影像学表现可以反映脑动静脉畸形的大体病理结构.结论不同的影像手段对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各具价值,结合不同的影像方法完全可以达到诊断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