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1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心肌灌注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术后NT-pro BNP水平、LVEDD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灌注水平、LVEF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再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方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较直接PCI治疗可明显提高冠脉血流再灌注及心功能,降低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ZEEK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2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冠脉TIMI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术后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冠脉TIMI血流、无复流发生率、ST段回落率、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0%和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在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可以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左心室射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采用非介入治疗方案,根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则不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硝酸甘油用量、血小板变化、出血事件以及心肌梗死后30天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患者的出血事件、血小板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硝酸甘油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后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虽然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盐酸替罗非班用于非介入治疗方案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硝酸甘油用量,且安全性较好,但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影响不明显,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急诊介入与择期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急诊组70例和择期组30例,对患者均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急诊组患者的术后7天、术后6个月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择期组(P0.05);急诊组患者的心脏破裂发生率、死亡率、复发率均低于择期组(P0.05)。结论与择期介入治疗相比急诊介入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方面更具有优势,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侧支循环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未能及时血运重建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间,在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就诊未能行急诊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76例,入院后均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成功开通罪犯血管。根据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Rentrop方法评价侧支循环情况,分为有侧支循环组(n=33)和无侧支循环组(n=43)。分别于术后24小时内和术后30天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情况。结果:PCI术后24小时内,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现室壁瘤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门诊随访,有7例患者失访。术后30天超声结果显示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壁瘤的发生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时显示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可能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未及时血运重建患者择期PCI术后的心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替罗非班给药时间随机分为早期组(入急诊室PCI术前即开始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浆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变化,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术后24 h和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期组术后1周NT-pro BNP水平显著下降(P0.01),术后24 h及1周后c Tn I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早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CE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明显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AMI患者728例,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MI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AMI患者发生AKI的影响。结果 728例AMI患者中发生AKI共152例(20.9%)。AKI组与非AKI组比较,年龄、糖尿病史、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心率、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基础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服用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入院收缩压、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基础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未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AMI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37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中256例接受急诊PCI,统计分析显示未接受急诊PCI患者的AKI发生率显著高于急诊PCI患者(39.3%比19.5%,P0.01)。结论 AKI是AMI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急诊PCI能降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KI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超选择中的应用. 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进行急诊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40例,数字抽签随机分为静脉给药组(静脉组)77例、常规冠状动脉内给药组(常规组)81例和超选择冠状动脉内给药组(超选择组)82例,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的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术后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情况. 结果 3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o.529),超选择组术后ST段完全回落为61例(74.4%),高于静脉组48例(62.3%)、常规组50例(61.7%)(x2=8.24,P<0.05).超选择组CKMB、CTn-I峰值低于静脉组和常规组(P<0.05).3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随访,超选择组左心室射血分数(P=0.002)、心绞痛发生率较其他两组改善(P<0.05).而在靶病变重建、非致死性心梗、用药后血小板减少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替罗非班超选择冠状动脉内给药能增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远期结果.方法 共87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PCI治疗,除住院期间死亡的11例患者,共随访862例.根据行PCI时间的不同,分为急诊PCI组、补救性PC1组及择期PCI组.随访记录患者出院后死亡、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及心绞痛情况.Cox回归模型分析各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结果 随访4.26 ~ 5.25年(平均随访4.93年),Cox回归分析显示择期PCI组死亡及心衰发生率明显高于急诊PCI组及补救性PCI组(P<0.05);年龄、吸烟、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PCI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年龄、吸烟、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多因素参与PCI预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及补救性PCI治疗较择期PCI治疗的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aemic conditioning,RI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前瞻、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76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RIC组(n=39)和对照组(n=37)。RIC组患者在入院后即接受3次RIC,对照组则不做处理。统计患者术中造影结果、术后肌酸激酶(CK)峰值浓度、ST段回落率及术后3个月随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IC组术中无血流、慢血流发生较少(7.7%vs. 27%,P0.05),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浓度较低[(24.54±1.06)μmol/L vs.(28.54±1.30)μmol/L,P0.05]、ST段回落更明显(64.82%±1.88%vs. 58.19%±1.5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随访,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51.13%±1.28%vs. 46.92%±1.36%,P0.05)、心肌梗死面积更小[(8.22±0.08)mm~2vs. 8.46±0.08)mm~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IC能够减少行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损伤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予以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短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计86例,2016年7月~2017年7月是收集期间,均进行瑞舒伐他治疗,而依据不同的使用剂量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使用剂量分别为10mg/次、5mg/次。分析组间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血管死意外事件发生率和5个月后的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且5个月后的死亡率较低,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心血管死意外事件发生率数据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10mg/次的瑞舒伐他汀使用剂量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有利于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急诊和择期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7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急诊组94例和择期组43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7天和术后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破裂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记录两组患者梗死复发住院人数、30天内及1年内死亡人数。结果急诊组术后7天、术后6个月LVEF高于择期组,LVED低于择期组,且急诊组住院期间心脏破裂发生率、梗死复发住院率、30天内死亡率、1年内死亡率均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与择期介入治疗相比,急诊介入治疗方法患者预后情况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对左心室功能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择STEMI再灌注治疗成功的患者共60例,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I治疗组30例,瑞替普酶组30例,两组均于人院即刻、12h、24h、72h以及7d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后3d、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急诊PCI治疗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较瑞替普酶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急诊PCI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瑞替普酶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和瑞替普酶治疗均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室功能,但急诊PCI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择期行PCI前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于我院心内科收入院的52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人,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凝集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PCI术前1h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滴注。对比全部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等心功能情况,采用两组PCI术毕后TIMI血流分级进行疗效评估,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及C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所有患者LVEF及CO水平均显著升高,实验组的LVEF及C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对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28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择期行PCI前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明显提高心功能,疗效确切且具有良好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抗凝效果。方法选取2014—2015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ASTEMI患者96例,均行急诊PCI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急诊PCI术中采用普通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比伐卢定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BNP)。结果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伐卢定在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的抗凝效果与普通肝素相当,但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technique,3D-STI)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中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ST段抬高型AMI并行PCI术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12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及3D-STI,记录左心房大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整体纵向应变等情况。结果 (1)常规超声心动图:观察组左心房大小、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测值较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P0.01)。(2)3D-STI:观察组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整体径向应变、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D-STI能较好的定量评估ST段抬高型AMI行PCI术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治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无压低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左心室射血分数、NTProBNP等相关的实验室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应导联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应当着重注意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应导联ST段压低现象,该现象是对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评估与预后制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服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服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个月后,试验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及总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VDD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用于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及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70例,作为病例组(n=70),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n=70)。所有患者均在12个月后行三维心脏彩超及3D-STI;记录并比较两组测量结果。结果:病例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87、57.30、231.84,P0.01);病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40,P0.01);病例组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整体径向应变、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6.01、202.31、68.21、203.58,P0.01)。结论:ST段抬高型AMI患者行PCI术后12个月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仍低于正常人,需继续随访观察。3D-STI对ST段抬高型AMI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作出较好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8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42例(A组)和标准PCI 4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MBG)、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MBG、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及LVEF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联合使用ZEEK导管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安全可行,可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