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16排CT增强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患者先后接受16排CT增强扫描技术(16排CTA)和传统的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技术(SCAG)的影像学资料的区别。结果以选择性动脉造影(SCAG)为金标准,64例冠心病患者208支冠脉血管的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灵敏度为86.42%、特异度为96.06%、阳性预测值(PPV)为93.33%、阴性预测值(NPV)为91.73%。结论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和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评价16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9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63例,年龄(67±9)岁。患者均于检查前后两周时间内进行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初步分析引起检查结果偏差的原因。结果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共评价了冠状动脉直径>1.5mm的节段1267个,与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相比,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中度以上狭窄(>50%)的灵敏度为75.43%,特异度为95.88%,阳性预测值为74.58%,阴性预测值为96.01%,准确度为93.05%。结论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筛查手段,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经我院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作为观察对象,经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34例)和常规组(34例).观察组应用MRI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4.
16排螺旋CT曲面重建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16排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行16排螺旋CT检查的阻塞性黄疸患者共39例,沿胆道或胰管进行曲面重建。曲面重建对梗阻原因的诊断准确率为84.6%,良性梗阻的诊断准确率为77.3%,恶性梗阻为84.2%。图像数量大大减少,在显示胆管和胰管全程的同时可以清晰显示梗阻部位、病灶与胆管胰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曲面重建技术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的影像,是CT横断像、MPR像的有益补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SCT)在评价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入选216例进行16排CT造影(CTA)检查的患者,CTA检查通过回顾性心电图门控方法进行。如发现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再进行导管介入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证实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情况。CTA和CAG结果均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进行评估。结果:在216例CTA检查中,有5例显示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在这5例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中,4例是右冠状动脉(RCA)起源异常,1例是RCA分支圆锥支行走异常。其中,3例RCA开口位于左冠窦,1例RCA开口起源于左前降支(LAD)近端,1例RCA分支圆锥支行走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到达心脏前壁。上述结果经CAG证实。结论:16排CT造影方法能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  相似文献   

6.
赵晓义 《肝脏》2015,(1):84-85
<正>胆管细胞癌、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各种继发性肝转移瘤是肝脏常见的恶性肿瘤[1]。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发生在人体乳腺的腺上皮组织中,且容易出现转移,例如肝转移等,对人体危害较大[2]。影像学方法有助于肝转移瘤的快速诊断。本研究中,笔者从本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肝转移瘤患者中随机选择26例进行研究,探讨乳腺癌肝转移瘤诊断中16排螺旋CT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用CT及MR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手术治疗的结果当做金标准,所以患者均需进行CT和MR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将手术治疗结果当作金标准,CT检查的检测准确率为83.93%,MR检查的检测准确率为96...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6层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CT组和X线组,各45例,CT组采用16层CT进行检查,X线组采用X线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CT组的诊断结果和临床符合率。结果 CT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CT组的误诊率低于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T组的诊断结果和临床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6层CT检查对急腹症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误诊率较低,临床符合率高,临床指导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在评价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人选,分别用16排CT造影方法(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CAG)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以CAG为标准计算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CTA能评价所有627个冠状动脉节段中的546个(87%)。在该546个冠状动脉节段中,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分别是94%、95%、82%和99%;CTA对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其近中段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均高于冠状动脉远段和分支血管。结论:CTA能较准确地评价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尤其是近、中段)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10月收治的52例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予以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其PE分布部位及CT征象。结果本组PE患者中肺动脉或者分支栓塞共148支,CT的间接征象为右心室增大及肺动脉增宽6例(11.54%),心包积液或胸膜腔积液10例(19.23%),双肺斑片状实变影和渗出灶12例(23.08%);直接征象附壁环型12例,附壁型24例,中心型10例,完全阻塞型6例。结论 64排螺旋CT对PE具有积极诊断价值,其能够清晰显示PE的部位,且具准确、快速及无创伤优势,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多见于青年群体,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一旦治疗不及时,易穿孔引发腹膜炎,加重患者原有病情.阑尾炎临床表现典型特点转移性右下腹痛,其它为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压痛、发热、腹肌紧张.本研究对比分析了GE16排螺旋CT与B超诊断阑尾炎的情况,旨在探讨GE16排螺旋CT在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  相似文献   

12.
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8例临床怀疑为肠梗阻病例的MDCT检查结果 ,并将其中MDCT确诊为肠梗阻的病例与临床手术结果对照。扫描采用MDCT平扫或平扫后增强扫描 ,成像方法为薄层横断面、多方位重建成像。结果 :有 2 3例CT诊断为不同程度肠梗阻 ,其中 18例经手术治疗 ,CT报告梗阻部位正确的为 17例 ,病因诊断正确的为 17例 ,与手术结果对照 ,符合率均为 94 %。临床怀疑肠梗阻而MDCT检查后排除的另 5例中有 3例发现其他病变 ,MDCT检查结果与手术完全符合。结论 :MDCT对肠梗阻及其病因的诊断、血供情况的了解均有重大意义 ,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多层螺旋CT中,16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层薄、图像分辨率高、各向同性好等技术优势;配合强有力的计算机图像后处理功能,具备良好的人体各部位血管成像(CTA)的条件。本院自2006年开始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CTA显示血管病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临床怀疑为肠梗阻病例的MDCT检查结果,并将其中MDCT确诊为肠梗阻的病例与临床手术结果对照。扫描采用MDCT平扫或平扫后增强扫描,成像方法为薄层横断面、多方位重建成像。结果:有23例CT诊断为不同程度肠梗阻,其中18例经手术治疗,CT报告梗阻部位正确的为17例,病因诊断正确的为17例,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均为94%。临床怀疑肠梗阻而。MDCT检查后排除的另5例中有3例发现其他病变,MDCT检查结果与手术完全符合。结论:MDCT对肠梗阻及其病因的诊断、血供情况的了解均有重大意义,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16-muld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16-MDCT)检测和区分冠状动脉斑块的准确性。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3月68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先行16-MDCT检查,4天内再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狭窄(DS)≥50%定义为有意义的狭窄,分别测量斑块的CT密度,单位为CT值(Hounsfield units,HU),根据冠状动脉斑块的CT值区分斑块性质并作出分类:(1)软斑块:CT值为≤50HU;(2)纤维斑块(中等斑块):CT值为50—119HU;(3)钙化斑块≥120HU。结果在112段16-MDCT和QCA均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50%的病变中,其敏感性为91.8%(112/122),特异性为97.8%(556/568),共96段有意义的狭窄病变纳入研究,分别位于左前降支57段,左回旋支17段,右冠状动脉14段,左主干8段。IVUS发现软斑块21个(21.9%)、纤维斑块36个(37.5%)、钙化斑块38个(39.5%),混合性斑块(纤维钙化斑块)1个(1.1%),16-MDCT发现软斑块20个,平均CT值(11±36)HU(-27~42HU)、纤维斑块37个,平均CT值(83±20)Hu(58—105HU)、钙化斑块39个,平均CT值(292±80)HU(167—530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性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不仅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同时对区分钙化斑块及非钙化斑块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CT及MR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且比较两者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曾收治入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4例,并对上述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均通过CT及MR检查,并详细记录了诊断结果,后对患者进行手术,将手术的结果与上述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从中分析总结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本病的临床诊断以及诊断的优缺点。结果通过两种方法检查后,CT扫描结果与MR检查结果以及手术确诊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34例椎间盘突出的病例、5例椎间盘真空象病例、10例椎间盘脱出病例、11例椎间盘Schmorl结节病例、14例椎间盘影出病例以及4例椎间盘游离病例,经MR以及CT扫描的正确检出率分别100%vs 94.1%、100%vs 60.0%、90.0%vs 80.0%、90.9%vs 72.7%、92.9%vs 85.7%、100%vs 75.0%。结论由此看来MR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缺点是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相对于CT扫描价格更高;CT扫描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对于某些椎间盘的病变不能进行确诊,由此看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的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对于CT扫描不能确诊的病例进行MR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并与血管造影的检查对比.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临床拟诊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扫描并进行不同方式重建.结果:对30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主动脉缩窄3例、主动脉离断1例、法乐氏四联征18例、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右室双出口2例、主肺动脉共干1例、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T及MR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且比较两者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曾收治入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4例,并对上述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均通过CT及MR检查,并详细记录了诊断结果,后对患者进行手术,将手术的结果与上述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从中分析总结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本病的临床诊断以及诊断的优缺点。结果通过两种方法检查后,CT扫描结果与MR检查结果以及手术确诊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34例椎间盘突出的病例、5例椎间盘真空象病例、10例椎间盘脱出病例、11例椎间盘Schmorl结节病例、14例椎间盘影出病例以及4例椎间盘游离病例,经MR以及CT扫描的正确检出率分别100%vs 94.1%、100%vs 60.0%、90.0%vs 80.0%、90.9%vs 72.7%、92.9%vs 85.7%、100%vs 75.0%。结论由此看来MR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缺点是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相对于CT扫描价格更高;CT扫描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对于某些椎间盘的病变不能进行确诊,由此看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的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对于CT扫描不能确诊的病例进行MR检查。  相似文献   

20.
16排螺旋CT颈部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GE 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建血管。结果正常9例,异常21例,共观察颈动脉60支,椎动脉60支,其中正常血管71支,狭窄血管41支,变异血管8支。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颈部血管,对绝大部分的颈部血管变异、狭窄能迅速、准确的诊断。结论16排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更安全,相对颈部血管造影更具有价格低、无创伤的优点。对临床怀疑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