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单一术者连续完成的50例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早期结果,总结经验并分析学习曲线。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单一术者连续完成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50例。以手术时间为序分为两组:前25例为A组,后25例为B组,比较两组在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液量、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的差异。手术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及颈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心内操作在全胸腔镜下完成。结果两组中仅1例患者输注血浆200 mL,无输注红细胞的患者,未输血率达98%(49/50)。无患者手术死亡,未出现围术期并发症。所有患者在出院前均复查超声心动图,未发现残余分流。B组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4 h胸液量、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间等指标均低于A组;其中B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经一定的学习曲线后,微创手术操作技术及质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ASD)的效果。方法 ASD修补术患者30例分为心脏跳动下电视胸腔镜组(15例)和传统开胸组(15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完成手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外科治疗效果。结果体外循环时间、完成手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及外科治疗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电视胸腔镜组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少于或低于传统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特点,心脏不停跳下完成胸腔镜ASD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下与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30例,分为15例开胸组行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15例胸腔镜组行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记录临床疗效相关数据。结果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SICU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开胸组(均P0.05),且术后4周恢复工作者的比例与开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残余分流等异常情况。结论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损伤较小,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右外侧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病例,探讨右外侧小切口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应用与推广。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11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在右外侧小切口下完成。其中男性44例,女性68例。年龄平均58.7个月(6~489个月),体质量平均16.6kg(4.8~69kg)。20例合并心脏畸形如三尖瓣关闭不全,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永存左上腔静脉。结果:术后2例出现早期血痰,1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引流偏多。均获得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无死亡,超声心动图示无残余分流,无胸廓畸形。结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可以在右外侧小切口下完成,该入路安全可靠,创伤小,暴露好,恢复快及美观效果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完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1例,术前彩超证实均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其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18~45岁(28.1±7.9)岁;体重42~64(47.3±5.2)kg。ASD直径1.8~3.5(2.6±0.6)cm。全组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阻断主动脉及心脏停跳,完全胸腔镜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51例患者中50例(98.0%)手术顺利进行,1例(2.0%)扩大切口完成。主动脉阻断时间22~35(28.1±3.1)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6(4.6±0.3)h。术后46例随访6~12个月(90.2%,46/51),无残余分流,无近期死亡。 结论 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切口美观的特点,但技术要点需多次操作方可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8.
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初步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采用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71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3例,年龄3-39岁,体重13-68kg。室缺直接缝合66例,涤纶补片修补5例,同时行三尖辨成形5例。结果 术中扩大切口2例,室缺残余漏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手术时间2.5-5.6h,平均3.6h。体外循环时间62-152min,平均是97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6-52min,平均28min。术后患恢复顺利,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习,完全镜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经验。方法采用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71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3例,年龄3~39岁,体重13~68kg。室缺直接缝合66例,涤纶补片修补5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5例。结果术中扩大切口2例,室缺残余漏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手术时间2.5~5.6h,平均3.6h。体外循环时间62~152min,平均是97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6~52min,平均28min。术后患恢复顺利,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习,完全镜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69例外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36例行电视胸腔镜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疼痛指数、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多于研究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39.4%显著高于研究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传统开胸(OT)与完全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两种手术方式的比较,更进一步体会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我院胸外科257例肺叶切除手术。其中72例胸腔镜(CVATS),185例开胸(OT)肺叶切除。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胸引管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胸引管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腔镜组均优于传统开胸组。结论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方式具有微创、快速恢复而且安全,是早期肺癌和大部分肺良性病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作为样本,以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开胸组与胸腔镜组两个组别。开胸组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胸腔镜组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与住院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43.52±6.14)min、术中出血量(38.69±1.02)m L、引流管留置时间(4.13±0.05)天、住院时间(6.38±1.16)天、并发症发生几率5.56%,与开胸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应视患者病情,将胸腔镜作为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手术方法,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行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进行随访分析.通过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切面评估术前,术后第2天、1个月、6个月及1年的房室瓣反流程度.大于6个月患儿术前行心导管检查了解肺动脉压力及肺小动脉阻力(PAR).记录术后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情况.结果 105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监护(4.7±2.4)d,呼吸机使用(1.7±1.0)d,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9例(8.5%).PAR>8 Wood单位患儿与PAR≤8 Wood单位患儿比较,年龄较大,术后监护时间、呼吸机维持时间较长,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率较高(均P<0.05).院内死亡4例(3.8%),其中3例的共同瓣严重发育不良.与术前比较,术后左侧及右侧房室瓣反流均明显减轻(P<0.05).81例(77.1%)患儿术后瓣膜反流程度稳定,14例(13.3%)患儿术后反流程度逐渐加重,10例(9.6%)患儿术后反流程度逐渐减轻.结论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早期修补术安全、有效.术前PAR>8 Wood单位患儿术后易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  相似文献   

14.
2000年2月-2008年6月,我科为28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丁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其中1例功能性单心房.2例部分型肺静脉(右侧)畸形引流,3例中度肺动脉高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岁,体质量17.5 kg.以口唇及四肢末稍青紫1年入院.查体:中央性发绀,经皮氧饱和度为85%,胸骨序缘第Ⅱ、Ⅲ肋间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血细胞比容0.437.血红蛋白149 g/L,动脉血氧饱和度71%,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右室肥厚,X线胸片:心影大,心胸比0.62,左心缘弧度延长;心尖饱满,肺动脉段隆突;双肺纹理增多,模糊,肺门血管增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57例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手术65例,分别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122例均手术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前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疼痛、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并发症方面优于后者,P<0.05。结论单向式胸腔镜手术是肺癌根治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手段,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在治疗肺转移瘤中的优劣。方法纳入肺部转移瘤患者122例,胸腔镜手术组61例,开胸手术组6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术中探查准确性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胸腔镜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起床活动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著优于开胸手术组(P0.05)。在术中探查转移灶准确性上,开胸手术优于胸腔镜手术。结论在治疗肺部转移瘤上,胸腔镜手术相对于开胸手术有一定优势,但应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转移瘤前进行全面的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转移瘤数量和部位。  相似文献   

18.
电视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7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报告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6 7例的结果。方法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 ,行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6 7例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31例 ,年龄 3~ 39岁 ,体重 13~ 6 8kg。室缺直接缝合 6 2例 ,涤纶补片修补 5例 ,同时行三尖瓣成形 5例。结果 :术中扩大切口 2例 ,室缺残余漏 1例 ,二次开胸止血 1例 ,手术时间 3 0~ 5 6h ,平均 3 1h。体外循环时间 6 2~ 15 2min ,平均 98min ;升主动脉阻闭时间 16~ 5 2min ,平均 2 8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的 ,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使用改良输送鞘通过法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以改良输送鞘通过法行房间隔介入封堵术完成的10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女72例,平均年龄3~76(37±16)岁。全部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完成诊断及对缺损大小进行测量,并使用改良输送鞘通过法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该术式输送鞘无需加硬导丝导引而直接经过缺损送入左心房。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证实100例患者共存在101处缺损,其中有1例患者有2处缺损。测得缺损平均最大径为(20.3±6.7)mm,共植入4个品牌的100枚封堵器,封堵器平均尺寸为(28.1±7.5)mm。封堵器均通过改良输送鞘通过法植入成功,经胸超声心电图证实100例患者房水平分流消失。术中1例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房颤),术后房颤消失。随访时间为1~12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改良输送鞘通过法实施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并发症发生率低,近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全胸腔镜下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方法对患者血清细胞黏附分子(ICAM-I)、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的影响。方法全组20例,年龄932(17±12)岁,随机分成两组。右侧胸壁打孔(12 cm),体外循环,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胸腔镜手术组)10例;常规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常规手术组)10例。结果全组无死亡。在术后12 h内,胸腔镜手术组各项指标峰值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术后12 h以后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各项指标峰值下降幅度较大,而常规手术组则持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结论胸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后较早时间内全身炎症反应要重于常规手术患者;随后,胸腔镜手术患者此类指标恢复较常规手术患者更早、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