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型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病人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服用脑复康、维乐生配合常规康复治疗,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肌张力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人肌张力增高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肌张力增高,提示养阴熄风通络法有较好的抗痉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的效果。方法 58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型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病人 6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 8例和对照组 3 0例。治疗组运用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治疗 ,对照组服用脑复康、维乐生配合常规康复治疗 ,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肌张力评分。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病人肌张力增高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肌张力增高 ,提示养阴熄风通络法有较好的抗痉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的痉挛性偏瘫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用艾灸治疗。使用Ashworth评估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利用Barthel评估其生活能力。结果实验组的Ashworth和Barthel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治疗能有效的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痉挛症状,配合有效的护理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配合水疗在中风后遗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组联合水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95%对方案疗效确切,高于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95%对疗效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中西医配合水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患侧上肢肌张力、患侧上肢活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改良Ashworth评级、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患侧上肢异常肌张力、促进正常运动模式恢复,疗效与常规针刺无差异,但患者更易接受,特别适合惧针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养血荣筋丸治疗卒中后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以西医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联合乙派立松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养血荣筋丸治疗,以改良痉挛评定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简式Fugl-Meyer评价法(FMA)等项目为观察指标,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均可改善痉挛状态,但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养血荣筋丸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病人中医证候、肌痉挛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针灸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条件的中风恢复期病人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配合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周5 d,连续4周。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ADL)分别评定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上肢肌肉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评分、CSS评分等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瘀证及气虚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良Ashworth及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评分、ADL得分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病人中医证候,减轻肌痉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增强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温针灸与穴位按摩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肌痉挛的疗效。方法纳入8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均对两组实施营养神经、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巴氯芬,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温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肌痉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病人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脑卒中后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予以电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观察病人踝关节跖屈肌肌张力、"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10m步行测试(10MWT)及功能性步态评价(FGA)等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病人踝关节跖屈肌痉挛评分、TUGT、10MWT及FG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病人在踝关节跖屈肌痉挛评分、TUGT及FGA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人10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病人跖屈肌肌张力,改善病人步态,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1.
乙哌立松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乙哌立松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58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口服乙哌立松结合康复疗法,乙哌立松为每次50 mg,每日3次,最大剂量为每日300 mg;对照组只应用康复疗法.采用Ashworth分级法和改良的Barthel氏指数评定法,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肌张力及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6周病人上下肢肌张力、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乙哌立松结合康复疗法对中风所致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可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表定位电头针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0例患者分为头电针组、头针组,每组30例。头电针组给予针刺解剖定位broca区配合电针治疗,头针组给予针刺优势半球头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电针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头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失语程度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表定位电头针能明显改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电针与肌电生物反馈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梗死治疗后吞咽功能受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纯进行电针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吞咽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电针疗法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属中医"拘挛""痉证""筋痹"等范畴。郝学君老师认为中风痉挛性瘫痪属阴跷、阳跷为病,病机总属阴阳失调,病位在脑和经筋。在"近病灶"治疗思想的指导下,治疗时选取头针运动区和舞蹈震颤控制区,同时结合体针,并对痉挛肌群采用多针排刺泻法,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24例)和针刺组(16例),两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之上分别进行针药结合治疗和针刺对照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总有效率为91.67%,疗效优于对照组的68.75% (P<0.05).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痉挛指数(CSI)均有所下降,治疗组进行针药结合治疗后CSI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SI评分亦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头针疗法在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老年脑梗死恢复期的新型治疗方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2组,以接受头针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头针疗法治疗者为观察组,每组45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及应用安全性。结果入组时2组间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4周时,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4周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4周治疗后,2组间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头针疗法可有效提高老年脑梗死恢复期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6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法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0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腰腹肌等长收缩值。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和腰腹肌等长收缩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和腰腹肌等长收缩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解语利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静脉输注治疗基础上,给予"解语利窍"针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药物静脉输注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56.7%,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率为6.7%,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语利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吞咽障碍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及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实验组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athel指数评分对比,采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DS及各指标评分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NDS、FMA及Bathel指数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巴氯芬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侧Ashworth分级优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患侧肌张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