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正>头颈部动脉病变是脑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能够及早发现头颈部动脉病变,适时行溶栓或介入支架植入手术可显著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1]。因此影像学检查在头颈部动脉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6排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层厚  相似文献   

2.
目的与超声(DUS)、数字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对比分析,评价CT头颈部动脉血管造影(CT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价值。方法对50例有临床症状患者行颈部动脉血管MSC-TA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 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高级血管分析软件AVA,进行重建,采用NASCET标准测量血管狭窄程度,对比超声及DSA一周内诊断结果,分析头颈部CTA对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价值。结果 CTA对轻度血管狭窄性病变、中重度血管狭窄性病变(尤其是椎动脉狭窄性病变)敏感度较高,准确度较DUS更高,血管中重度狭窄与DSA结果基本相同,并且能跟检出DSA漏诊轻度血管狭窄;对血管壁斑块(尤其是钙化斑块)敏感度及准确度较DSA高,对较小斑块及血管内膜增厚性病变超声敏感度更高。结论颈动脉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颈动脉血管斑块及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和帮助,可以颈部动脉血管检查的首选和重要方法,超声和DSA检查可以有效互补。  相似文献   

3.
初继栋  宋敏 《山东医药》2011,51(15):66-67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经颅脑CT或MR 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分别行头颈部CTA、颈部血管彩超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其动脉狭窄检出率及斑块检测情况。结果 DSA、CTA及CTA+彩超对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彩超(P〈0.05);彩超尚能检测到动脉溃疡斑块。结论头颈部CTA+颈部血管彩超可无创、准确的评估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大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情况,应作为此类患者诊治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应用64排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4例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冠状动脉CTA与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冠状动脉狭窄阳性检出率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结果 DSA共计98例患者检出冠状动脉病变,阳性检出率为94.23%,CTA共计92例患者检出冠状动脉病变,阳性检出率为88.46%,DSA冠状动脉狭窄阳性检出率与CTA检查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冠状动脉闭塞、重度狭窄以及正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轻度以及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A,两种检查方式轻度、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应用CTA检查以及DSA检查阳性检出率以及临床应用价值均较高,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式有助于降低漏诊率,可为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及早为患者实施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CTA与DSA在对颅内微小动脉瘤(5mm)对比分析,了解两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颅内动脉瘤病人60例,所有病人均于术前行CTA和DSA两种检查,记录5mm动脉瘤检出率、动脉瘤确诊率、瘤体最长直径、射线辐射量、对比剂的用量等,然后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CTA法对5mm的动脉瘤的检出率为54.55%(36/66);DSA法对5mm的动脉瘤的检出率为51.61%(32/62);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优于后者;动脉瘤CTA确诊率为95.00%(57/60),DSA确诊率为98.33%(59/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图像上测得瘤体最长径和DSA图像上测量值瘤体最长径相比,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致病人总体X线辐射剂量差别的相比CTA少于DSA,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剂的用量相比CTA少于DSA,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对颅内动脉瘤的确诊率与DSA相媲美,而且辐射少、对微小动脉瘤的检出更占优势,两者互补使用更有利于微小动脉瘤筛查及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D 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和动脉瘤颈可见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均接受CTA与2D DSA、3D DSA检测,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A、3D DS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优于2D DSA(P<0.05);CTA、3D DSA的误诊率均明显低于2D DSA(P<0.05);2D DSA在颅内动脉瘤颈可见度与载瘤血管的关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明显低于CTA,3D DSA明显优于CTA(P<0.05)。结论2D 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方面与CTA相比,基本无差异,但是其在瘤径、瘤形态、与载瘤血管的关系方面,CTA的应用价值优于2D DSA。3D 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瘤径、瘤形态、与载瘤血管之间的关系方面与CTA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双源CTA与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疑似劲动脉病变的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血管超声检查,并在一周内进行双源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超声检查与双源CTA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源CTA能够检查发现颈内动脉颅内段斑块形成而血管超声不能。结论血管超声可作为颈动脉血管疾病检查的常规首选方法,将双源CTA作为有效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仿真三维DSA血管内镜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三维DSA血管内镜成像资料,其中11例患者行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应用三维血管内镜随访其支架置入后血管腔内情况。三维旋转数字图像由脑血管造影机球管和影像增强器的同步2次240。旋转获得,应用Volume Viewer软件对原始三维图像进行重建,固定密度值并选取感兴趣区,用Navigator软件进行三维血管内镜成像,观察血管腔内的结构情况。结果①76例患者三维DSA血管内镜成像清晰,共114处血管狭窄,内膜形态光滑87处,不光滑27处;斑块偏心81处,基本不偏心33处。②对11例患者行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率均〈30%,预后良好。③三维DSA血管内镜随访支架置入的患者11例,术后6个月时7例患者的支架被内膜覆盖完全、光滑;术后12个月时10例患者的支架被内膜覆盖完全;术后18个月时1例患者的支架仍未被内膜完全覆盖。结论仿真三维DSA血管内镜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评估颅内动脉管腔结构的方法,并可用于指导支架置入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56层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及其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或疑诊冠状动脉疾病者400例,均行CTA冠状动脉检查,其中53例行DSA冠状动脉造影;由2名医生对图像质量评价,采用分级评分法评价冠状动脉15节段.结果 CTA显示冠状动脉节段共5 793个,其中评分为4、5分5 691个(98.24%);与DSA比较,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为94.33%、特异性为93.75%、敏感性为94.59%.DSA与CTA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一致性较好,Kappa为0.868.256层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在不同心率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56层CTA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较高,可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主要节段影像,较为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特异性、敏感性较好,且不受心率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螺旋CT冠脉造影(CTA)在冠心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病变的关系。方法 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行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为冠脉狭窄评估金标准,分析CTA在冠脉狭窄评估中应用价值,并分析CAG冠脉狭窄评估结果与斑块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78例冠心病患者中,采用CTA和CAG均检出66例冠脉狭窄,CTA检出冠脉狭窄共97支,其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分为54支、23支、20支,CAG检出冠脉狭窄共103支,其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分为56支、27支、20支,检出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CAG为冠脉狭窄评估金标准,CTA在评估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符合率分别为92.86%、96.29%、100.00%。狭窄血管的非钙化病变斑块和混合病变斑块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狭窄血管,但狭窄血管的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狭窄血管(P0.05);中、重度冠脉狭窄患者的非钙化病变斑块和混合病变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冠脉狭窄患者,而中、重度冠脉狭窄患者的钙化病变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轻度冠脉狭窄患者(P0.05)。结论 CTA可对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进行有效评估,并观察出冠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病变,在冠心病冠脉病变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AD患者行双排螺旋CTA检查,15例行DSA检查。结果CTA检查发现Debakey分型Ⅰ型9例、Ⅱ型1例、Ⅲ型22例,结合后处理图像能清晰显示动脉内真、假双腔,发现动脉瘤破口30个。DSA检查发现动脉瘤破口17个,真、假腔及内膜瓣影与CTA扫描所示一致。结论DSA在夹层动脉瘤破口的检出上有优势;CTA检查适用于夹层动脉瘤的快速筛查、分型及复查。  相似文献   

12.
陈伟志  范国光 《山东医药》2012,52(4):85-87,12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脑缺血疾病及评估介入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对107例脑缺血患者进行联合成像,将灌注异常患者分为颈动脉狭窄组和脑动脉狭窄组,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狭窄侧与健侧灌注值的差异。其中81例患者接受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联合CTP诊断脑缺血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对5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后1周内复查CTP和CTA,将术前后图像进行对比。结果颈动脉狭窄与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狭窄侧与健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狭窄侧较健侧最大峰值时间(TTP)延长(P<0.01)。81例有DSA对照的病例,CT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78%(128/141)9、9.66%(892/895)、90.46%(1 020/1 036)。5例手术患者术后异常灌注区范围缩小,TTP缩短,支架显示清晰,狭窄血管通畅。结论对脑缺血患者行联合成像,可为明确病因、选择疗法、评估手术效果提供快速、准确的综合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T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60例,共有动脉瘤64个,分别进行CTA(血管造影)与DSA(三维数字减影造影)检测,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确诊患者58例,检测出动脉瘤61个,其中1个动脉瘤误诊,3个动脉瘤漏诊;DSA确诊患者60例,检测出动脉瘤63个,无误诊,1个动脉瘤漏诊。CTA手段患者动脉瘤成像图的显示清晰度优于DSA,能够清晰的观察患者动脉瘤结构。两组诊断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A手段创伤低、手术费用少、对患者动脉瘤显示较优;DSA在小于3mm的动脉瘤诊断准确率较高,漏诊率低。CT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相近,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凌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12):2490-2493
目的 分析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21例老年ACI患者资料,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及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评估CTA、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对老年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CTA、头颈部联合血管超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在急性分水岭脑梗死(ACWI)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2020年9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2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并根据DWI检查结果分为ACWI组(n=134)和非ACWI组(n=158),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CTA检查、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斑块性质、斑块位置以及头颈部血管有无狭窄、狭窄部位及狭窄情况;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头颈部血管有无狭窄、狭窄部位及狭窄情况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earson检验分析ACWI患者AASI与头颈部CTA检查结果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对头颈部CTA检测指标、AASI对ACWI的影响进行评估;通过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ACWI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 [结果]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为ACWI的保护因素(P<0.05),病灶侧颈内动脉(ICA)狭窄程度、病灶侧MCA狭窄程度、病灶侧多支血管狭窄、AASI为ACW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SSI与ICA狭窄程度、MCA狭窄程度、狭窄血管支数均呈明显正相关(P<0.001)。头颈部CTA联合AASI对ACWI的诊断价值大于各研究指标单独对ACWI的诊断价值(P<0.05)。出院时NIHSS评分、病灶侧ICA重度狭窄、病灶侧MCA重度狭窄、病灶侧多支血管狭窄、AASI均是影响ACWI患者预后的关键风险因素(P<0.05)。 [结论]病灶侧ICA狭窄程度、病灶侧MCA狭窄程度、病灶侧多支血管狭窄、AASI为ACW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头颈部CTA联合AASI对ACWI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诊断方式应用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其CTA诊断方式与结果,将诊断结果同临床确诊(DSA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准确率及脑血管狭窄程度符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脑血管狭窄症状,其中重度狭窄39例,中度狭窄65例,轻度狭窄16例;经CTA诊断有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115例,准确率为95.83%,其中重度狭窄39例,符合率100.00%,中度狭窄63例,符合率96.92%,轻度狭窄13例,符合率为81.25%;CTA诊断结果同临床确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可准确检出脑血管狭窄症状以及狭窄程度,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MRI及MRA,之后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从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三方面判断MRI联合MRA在诊断本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DSA证实共存在53支颈动脉狭窄,并对其中13支重度狭窄血管行手术治疗;以DSA结果为检验标准,MRI联合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2.98%,特异度为98.17%,准确性为92.45%,MRI联合MRA与DSA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1;MRI及MRA图像质量优30例、良4例、差2例,优良比为94.44%;MRI联合MRA对斑块成分及软硬度的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客观,且能清晰显示脑出血及脑梗死等继发病变,MRA可有效减少信号噪音,直观显示血管整体情况。二者联合应用,对诊断斑块成分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消化内镜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超声(EUS)的应用,使得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在US、CT、MRI等技术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同时,ERCP和EUS相关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得获取胰液、胰腺细胞或组织标本成为可能,进行胰腺疾病的病理学、细胞学或分子生物学诊断得以实现.从而提高了胰腺疾病的诊断率和胰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检查在腹部疑难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临床诊断困难的腹水、腹部包块患者18例,应用45°斜视式腹腔镜进行检查,同时进行直视下活检,其中腹水13例,腹部包块5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9岁~62岁,检查结束后比较直视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检查成功,其中17例明确诊断,确诊率94.4%,直视与病理检查符合率88.8%,诊断为结核6例、肝硬变5例、肝癌3例、恶性间皮瘤2例、结肠癌腹膜转移回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快.结论腹腔镜检查准确、安全、损伤小、恢复快、经济,对腹部疑难病的诊断有独到之处,可替代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同时还可进行适当的治疗,因此有着极高的临床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