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修复术治疗主动脉根部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修复术(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动脉瘤的经验。方法12例患者,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8例,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4例,均采用DAVID-Ⅰ式方法行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修复术。结果12例患者中,1例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因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止血,余11例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恢复到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I级。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动脉瓣10例关闭良好,2例有轻度反流。结论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孙氏 A2型主动脉夹层的细化分型及其应用,观察并分析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 我院经外科治疗的孙氏A2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08例,根据主动脉窦、冠状动脉开口受累程度及主动脉瓣膜交界剥离程度再细化分为三种类型,其中轻型180例,中型188例,重型40例。主动脉根部手术方式根据窦部受累情况选择以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重建术为主的手术方式。主动脉弓部根据病情采用半弓置换、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观察死亡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保留自体主动脉瓣膜比例及随访期间主动脉根部再次干预情况。结果:住院病死率5.4%,并发症发生率21.3%。三组保留自体主动脉瓣膜比例分别为100.0%、88.3%、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6年,重型组有2例于术后6个月及2年出现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再次行主动脉瓣置换治愈;有12例(3.3%)出现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无临床症状,随访中;余患者无中量及以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再次主动脉根部干预。结论: 对孙氏A2型主动脉夹层进一步细化分型更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手术策略,个体化采用以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重建术为主的手术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新术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效果,并对早期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及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新术式治疗的2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0~74岁。患者夹层均未累及升主动脉后壁,所有患者均采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外科新术式。结果:全组28例患者手术顺利,其中25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因心包填塞死亡(死亡率7.1%),1例术后因多器官衰竭自动放弃出院,术后随访22例,患者生命质量均较好,复查胸腹联合CTA均未发生内漏及再发夹层现象,术后主动脉瓣均无中到重度反流。结论:应用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外科新术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简化手术方式等,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临床效果仍需要大量样本的跟踪及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开展的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0.83±10.13)岁,术前诊断: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高血压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6例中度:2例重度:4例于发病后4~24 h,平均(11.42±5.71)h后急诊手术,方法为在深低温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及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置换术加降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分析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操作程序和手术方法和者围术期临床资料,总结术后随访资料,分析该手术效果。结果:全组1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15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发生低心排死亡(病死率11.1%),1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自动出院;24 h引流量(421.25±92.72)mL,没有二次开胸止血患者,主动脉瓣均关闭良好,无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并发症出现。术前和术后LVEF、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主动脉内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例,所有患者存活良好,复查胸腹联合CTA无再发夹层及内漏患者。结论: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David手术)对于急性A型夹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其临床疗效研究。方法从2016年至2017年,8例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在我院行了David手术,均行David I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6岁,全部为男性。1名患者进行了单纯David手术,1例患者进行了半弓替换,2例患者进行了杂交全主动脉弓置换,其余4名患者进行了全弓替换。平均随访时间为24±6月。观察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30天内死亡及随访期间死亡;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41~305(189±37)min;心肌阻断时间111~219(144±37)min,术后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49(21±13)月,随访期间无患者需再次手术及死亡,主动脉瓣无反流3例、少量反流4例、中量反流1例。结论David手术为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年轻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治疗选择。目前我们的数据表明这一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有经验的心脏中心这一术式用于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其近中期瓣膜相关事件很少见,主动脉瓣功能在近期随诊中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根部扩张是瓣膜关闭不全最常见的原因,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重建术在90年代初即有报道。该文对实施这种手术的158例患者进行研究。 方法 选取1993年7月~2001年7月间行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重建术的158例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瓣根部修复技术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间采取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瓣根部修复技术治疗83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3例,女性20例,年龄22-71(47.4±10.9)岁。采取封闭主动脉根部夹层、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加固并于窦管交界上方置换升主动脉的主动脉根部重建术74例,David手术9例。结果全组住院期间死亡7例(8.4%)。随访71例,平均随访(3.4±1.5)年,心功能恢复良好,NYHA分级I级66例、Ⅱ级5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中度反流2例;无因主动脉根部病变而需再次手术治疗者。结论结合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病变的特点,采取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修复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使用人工血管片重建主动脉根部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采用该方法行主动脉根部重建的可行性,为外科手术者制定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方案提供借鉴。方法主动脉根部受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恢复其正常的主动脉根部几何结构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首先去除近端假腔的血和血凝块,然后可以通过简单的主动脉瓣膜交界的重新悬吊恢复瓣膜正常的关闭功能;把1-3片泪滴珠状的人工血管片缝合固定到窦内的瓣环和主动脉壁上重建主动脉窦,最后原位将冠状动脉移植到相应人工血管片的开口上完成主动脉根部重建,恢复主动脉瓣的正常关闭功能和冠状动脉的正常供血。结果对29例主动脉根部受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1例,占72.4%;急性主动脉夹层25例,占86.2%)主动脉根部的处理采用人工血管片重建。住院死亡2例,病死率为6.9%。住院期间29例患者未因复发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而需要再手术。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无、轻度和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分别为6、19和2例。对所有幸存者进行了(8.8±3.4)个月随访,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结果基本保持不变。结论对主动脉根部受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根部的处理采用人工血管片重建是一种容易和有效可行的方法,有利于保存主动脉根部的正常的几何学结构,避免术中的主动脉根部出血,早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保留自身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9月,对我院24例主动脉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但瓣膜本身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实施了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并术后随访观察主动脉瓣反流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除1例仍为中度反流外,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均明显改善。随访中有2例非手术相关死亡,无主动脉瓣反流需再次手术者。全组心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时,对由于主动脉根部瘤或升主动脉瘤导致的主动脉瓣反流者,可优选采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升主动脉根部置换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4例升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主动脉瓣轻重度关闭不全和8例冠状动脉开口、主动脉瓣受累的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升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治疗。结果本组住院期间死亡2例;30例治愈出院,随访4个月~5 a,1例死亡,失访2例,余27例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升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升主动脉根部瘤、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病变外科治疗的经典和非经典术式的适应证和前景,总结经验教训。方法:2003年至2006年在8例新术式的基础上,我们对2000年至2004年北京安贞医院75例连续经典Bentall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成形术或重建术的适应证原则,即瓣环直径<28mm且瓣叶无明显病变,计算其潜在的应用百分率。结果:75例Bentall术死亡3例,死亡率为4.0%。4例改良Bentall术和4例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成形术无手术和住院死亡,1例Yacoub术后第8个月因继发主动脉瓣返流而行2次瓣膜置换术。75例Bentall术中理论上适合进行瓣膜保留的主动脉根部成形术者有18例(24.0%)。结论:经典Bentall术依然是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和升主动脉扩张的标准术式,改良Bentall术理论上可能延长机械或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更适合儿童马方综合征患者;尽管Yacoub术和David术存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复发的缺点,但是对主动脉瓣正常的根部病变是一种理想术式,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发一个相对简单有效、手术风险较小的主动脉根部包裹术,以治疗主动脉根动脉瘤。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25例主动脉根部瘤患者接受主动脉根部包裹术,其中合并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反流者23例。主动脉瓣环的直径22~32mm,平均(26.30±3.45)mm,主动脉窦的直径45~62mm,平均(52.23±6.87)mm。所有患者进行主动脉根部包裹术,同时合并主动脉瓣成形术或置换术23例。结果:25例围手术期无死亡。CBP时间为55~128min,平均(81.56±15.43)min。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5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20例主动脉瓣功能正常,与术前超声心动图结果对比,术后主动脉环直径21~25mm,平均(22.43±1.35)mm,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主动脉窦直径30~52mm,平均(40.56±4.21)mm,显著减小(P0.001)。随访结果:所有25例患者生存良好,心脏功能(NYHA)均恢复I级,近中期无死亡病例。结论:主动脉根部包裹术结合主动脉瓣成型或置换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窦动脉瘤和主动脉瓣疾病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David-Ⅰ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瓣反流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我科收治的9例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行David-Ⅰ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2例,余7例为常规择期手术;术前心功能Ⅰ级7例,Ⅲ级2例;术前心脏超声测定主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中度2例,重度1例;术前心脏超声、16排螺旋CT测定主动脉瓣瓣环7例轻度扩张,2例无扩张;9例全部行David-Ⅰ手术。结果:术后患者死亡1例,其余8例康复出院。手术体外循环时间(206.3±11.1)min,阻断时间(141.3±11.2)min。术后随访(12.8±1.0)个月,8例康复出院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术后主动脉瓣无反流5例,轻度反流3例。随访心脏超声发现8例患者均无瓣环扩张,无患者需二次换瓣治疗。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瓣反流者,可优先采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白塞病所致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相关手术方式和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例白塞病所致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外院行主动脉瓣置换后来我院行改良Bentall手术,另1例在我院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根部夹层动脉瘤成形,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结果两名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白塞病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如单纯行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膜脱落的发生率较高,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总结其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7年5月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手术包括升主动脉替换术1例,Wheat手术 (升主动脉+主动脉瓣替换术)1例,升主动脉+次全弓替换+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升主动脉替换+孙氏手术(全弓替换及降主动脉支架象鼻人工血管置入)2例,升主动脉替换+孙氏手术+主动脉窦部成形术4例,Bentall手术(带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替换术)3例,Bentall+孙氏手术4例。再次手术方式包括孙氏手术5例,全主动脉置换术1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2例,主动脉瓣周漏修补术1例,主动脉根部吻合口漏修补术2例(其中1例并行主动脉根部假性动脉瘤切除术),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7例。结果:1例患者在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共8例。其中再次开胸2例,伤口感染2例,低心排综合症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肺部感染2例,以上并发症均于出院前治愈。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再手术临床效果满意,因弓部病变再次行孙氏手术亦安全、有效;孙氏术后远端主动脉病变行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技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大血管中心共收治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412例,其中入组125例,包含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60例。男性80例,女性45例;年龄 30-77岁,平均年龄(51.9±9.37)岁。该组患者根部处理均应用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技术,远端半主动脉弓置换15例,全主动脉弓置换110例。全主动脉弓置换患者均置入“象鼻”支架。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70±4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0.1±30.6)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5.1±5.9)min。术后随访1.5月—4.3年,术后所有患者主动脉瓣返流程度均为0-1级。 术后经食道超声检查即刻主动窦部残余夹层3例,分别随访1.5年、2.5年和3.0年,未形成动脉瘤,主动脉窦部直径分别为4.3cm、4.2cm和4.5cm。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因主动脉瓣返流及窦部情况再次手术。结论;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技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疗效较好,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有效、易开展。尤其在合并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中,避免了换瓣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行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6例(1例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对其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完成了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共成功置入了6枚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手术顺利,术后不适症状均不同程度地减轻或消失,且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6例患者的心功能均恢复至NYHA分级Ⅰ~Ⅱ级,超声心动图均提示主动脉瓣人工生物瓣膜功能正常,无或少量瓣周反流,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提升至66.8%。结论 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病变安全、有效,是解决高龄、高危、外科手术禁忌患者主动脉瓣膜问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主动脉夹层的外科Cabrol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良。方法:自1993年3月~2005年6月采用改良的Cabrol手术方法为1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了升主动脉夹层切除、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替换加GoreTex管冠状动脉开口连接。16例中,4例为DebakeyⅠ型,12例为DebakeyⅡ型。改良的Cabrol手术在原Cabrol手术的基础上进行了4项改进。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恢复,平均随访时间8年,1例随访时间达12年,均未发现主动脉夹层再发,未发现假性动脉瘤形成,心功能均恢复达到Ⅰ级。结论:改良的Cabrol手术治疗DebakeyⅡ型和夹层内口位于升主动脉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均很满意,有其特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Stanford分型中的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若不及时诊治,死亡率极高。其中仅局限于主动脉根部的A型夹层极少报道,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极易误诊误治。该文报道1例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及晕厥的中年男性患者,诊断为主动脉根部局限性夹层,同时累及主动脉瓣与双侧冠状动脉开口导致大面积心肌梗死与左心室双瓣膜急性反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采用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撕裂引起的主动脉瓣反流(aorticregurgitation,AR)的经验及术后随访分析。方法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住的100例因主动脉夹层引起的AR,采用主动脉瓣成形术处理纠正AR的患者的资料,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门诊随访,了解术后病情变化。所有患者病因均排除马凡氏综合征。结果住院死亡5例。随访(110+39)周,术后1周、3个月及9个月患者AR面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1eftventficularenddiastolic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1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mension,LYESd]、左心室射血分数(1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1周、3个月及9个月后患者AR面积、LVEDd、LVESd及LVEF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2年因AR加重而再次返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余患者门诊随访效果良好。结论主动脉瓣成形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撕裂引起的AR有效的手术方法,且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