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1982年11月至1988年3月共收治8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其中首发症状不典型并ECG早期无Q波者14例(16.1%)。误诊率为10.3%(9/14)。本文通过误诊病例的临床、实验室及ECG检查分析,以探讨老年人AMI的特点,如初发症状不典型,多为心外症状。多有第一心音低钝。血象及血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9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典型特征是心前区压榨窒息样疼痛或胸骨后持续剧烈疼痛[1],但部分老年AMI患者整个病程皆无上述特征性改变,而表现为其他临床症状[2].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随着免疫相关性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及器官移植增多 ,肿瘤和艾滋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 ,放疗、化疗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尤其是激素的应用比较普遍 ,导致免疫损害这一“特殊人群”的“不典型肺结核”[1 ] 发病率增高。本文总结了我院 1999~ 2 0 0 2年住院的 2 135例肺结核患者中 16 3例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特征。临床资料1.不典型肺结核标准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2 0 0 1年制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指出 :某些特殊人群患肺结核可在症状、体征和胸部X线表现及临床经过等诸多方面与一般肺结核患者有许多不同特点 ,即所谓“…  相似文献   

4.
5.
急性心肌梗塞 ( AMI)具有典型胸痛症状者一般不难诊断 ,而临床表现不典型 (特别是老年 AMI缺乏胸痛 )者则发病早期容易误漏诊。近 10年来 ,我们收治无胸痛症状的 AMI患者 77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54例 ,女 2 3例 ;年龄 2 7~ 80岁 ,平均 63.5岁。患者均无胸痛 ,心电图有病理性 Q波和 S- T段进行性改变 ,或无病理性 Q波而有 ST- T演进性变化 ,血清酶多升高。首发临床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 2 1例 ,恶心、呕吐、腹痛 2 0例 ,头晕、晕厥、烦躁不安、肢体瘫痪 14例 ,周围循环衰竭和心律失常各 8例 ,咽痛 3例 ,牙痛、腰痛、左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症状不典型,尤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AMI,易造成漏诊、误诊,为吸取教训,现将6例急性心肌梗塞延误诊断报告如下。 6例中,男5例,女1例。61岁1例,66岁1例,70岁2例,73、74岁各1例。退休干部4例,退休工人2例。既往有高血压史4例,其中1例合并冠心病。溃疡病史1例,胃痛史1例。本次发病均以急性胃炎为突出表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病至确诊时间为10  相似文献   

7.
我们医院自1985年6月至1995年6月收住不典型AMI 66例,与同期典型AMI309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54例临床分析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514500)李石祥我院1985年1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134例,其中症状不典型的AMI54例,现分析如下。本组54例,男45例,女9例,年龄最小51岁,最大80...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国内外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而且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也较前多见。许多资料认为发病一周内病死率最高,24小时内尤甚。如能熟习不典型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做到早期诊断,及时而合理的处理,则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一环。本文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41例进行了分析,找出其临床特点及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1985~1989年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34例,平均年龄69.5岁。由于老年人心储备力降低,心肌顺应性差及植物神经的可变性,除三大并发症外,还伴有一些少见的精神症状、持续性低血压及心电图不典型改变。现就这三个问题谈几点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疹不典型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学分布特点以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HFMD患者298例,根据皮疹的临床表现是否典型将患儿分为皮疹不典型组和皮疹典型组,比较两组HFMD患儿的病原学分布特点以及相关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的特征。结果 298例HFMD患儿中皮疹不典型占43.62%(130例),患儿的皮疹伴随症状、临床症状、流行病学中患儿种类、HFMD接触史、发病季节以及年龄构成与皮疹典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疹不典型HFMD患儿多有接触史,并且以1~5岁的散居儿童多见,春、夏两季发病者居多,皮疹多伴瘙痒、刺痛、溃疡及结痂及神经系统症状;男︰女比例及头痛、卡他症状患儿比例均低于皮疹典型组(均P0.05),发热患儿比例高于皮疹典型组(P0.05)。感染病毒包括EV71、CVA6和CVA16等,检出率以CVA6较高,为28.46%,且显著高于皮疹典型组(P0.01),EV71检出率显著低于皮疹不典型组(P0.05)。结论皮疹不典型手足口病以CVA6感染为主,临床症状较重且不典型,可供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应用尿激酶短程加速静脉溶栓(尿激酶100~150万U/40min)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20例,平均年龄67.25±5.51岁。溶栓治疗再通率为70%(14/20)。溶栓开始距发病时间,再通病例组平均3.5h,未通组9.0h。出血并发症,未用肝素组13.3%(2/15);用肝素病例占40%(2/5)。5周内住院病死率10%(2/20)。本文结果提示:早期大剂量短时程加速尿激酶给药治疗老年人AMI,可提高相关血管再通成功率,合用肝素无助于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反而增加出血并发症甚至脑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清启  李俊 《山东医药》1999,39(14):44-46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约40%的心电图变化不典型。所谓AMI不典型心电图是指没有病理性Q波,但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或虽有病理性Q波而被其他因素所掩盖,或梗塞部位特殊等致AMI心电图改变不典型者〔1〕。现就AMI不典型心电图改变产生的原因、特点及...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老年人不典型AMI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1984年元月至1992年5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AMI119例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对老年人AMI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老年人不典型AMI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1984年元月至1992年5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AMI119例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对老年人AMI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资料与方法 本文将老年人AMI按确诊时的初发症状分成两组:胸痛组(包括典型心绞痛和胸闷憋气)共85例,其中男64例,女21例;无胸痛组(包括疼痛部位不典型或无痛型,本文谓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来势凶猛,死亡率极高。在临床中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血清酶学的变化来诊断,但由于多种原因,心电图诊断AMI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有限,导致诊断上的误差。本文共收集20例不典型心电图改变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20例,其中男11例,女性9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平均年龄62.5岁。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冠心病史,其中9例有反复心绞痛史5~7年,平日服药后可缓解(硝酸甘油制剂),发病前10天有7例出现活动后气急、胸闷及上腹部不适等,3例在发病前2  相似文献   

17.
倒1男,38岁,工人。发作性头痛4个月加重1周于1989年8月23目住院。头痛时似炸裂样感,难以忍受伴有恶心呕吐,同时左上肢麻木,持续10余分钟自行缓解。查体:Bpl4.7/10.1kPa,心界不扩大,心率72攻/分,未闻及杂音.神经系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脑CT:未见异常;腰穿:脑压和脑脊液正常。诊断:血管性头痛。住院期间仍时有头痛发作,10月1日晨7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6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255例小于60岁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对比。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女性的比例较60岁以下者明显增多(P<0.01),老年无痛性心肌梗塞比例(30.5%)明显增多(P<0.05),并发症心力衰竭(P<0.01)、心律失常(P< 0.05),死亡率(P<0.01)也明显增多。结论:老年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多见,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高,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一、临床表现形式 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症状多不典型故而忽略甚至贻误治疗。有人报告老年人AMI只有20~40%出现典型症状,其梗塞面积>50%时有48%具备心前区疼痛症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不典型川崎病55例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患儿有早期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100%),球结膜充血(54.5%),唇及口腔表现(72.7%),手足指趾硬肿(63.6%),皮疹(29.1%),颈淋巴结肿大(30.9%).另外肛周潮红或伴脱皮(58.2%),卡疤红肿(52.7%)也有早期诊断参考价值.实验室检查中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快(69.1%),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56.4%),血小板计数显著增高(49.1%)或白细胞计数升高(60.0%)等结果对判断是否为不典型川崎病更有协助诊断的价值,同时尽早行心脏彩色B超检查,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者12例,其中冠状动脉扩张11例,冠状动脉瘤1例.对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者随访6个月至18个月,完全恢复正常者12例.结论 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合理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