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合并组)和25例单纯肺心病(单纯组)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并行心脏DSCT冠脉成像检查.结果 经检查后,合并组误诊率22.5%,单纯组误诊率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种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组较单纯肺心病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胸片、心电图、颈动脉彩超等)相比,而无创、相对价廉的DSCT有助于作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30)
目的探讨对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心脏CT检查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04月~2017年01月我院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对所有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展开心脏CT检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以及对患者实施延迟强化检查等。之后将所有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实施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心脏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作为本次诊断依据,最终对临床诊断结果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心功能以及左心室室壁厚度方面,CMR方法同CT方法之间表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选择心脏CT检查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针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心功能以及患者的心室形态等诸多方面可以进行有效了解,针对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疾病的鉴别诊断可以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4)
目的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冠心病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临床表现等相关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CTA扫描检查。对冠状动脉CTA相关图像质量、血管病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120例病人均伴有肺部感染症状;CTA图像质量1级84例(70.0%),2级20例(16.7%),3级13例(10.8%),4级3例(2.5%);120例病人中,左冠状动脉优势型11例,右冠状动脉优势型89例,均衡型20例;产生冠状动脉斑块病人主要表现为混合斑,管腔的狭窄程度主要表现为重度狭窄; 15例(12.5%)轻度狭窄,39例(32.5%)中度狭窄,66例(55.0%)重度狭窄;44例(36.7%)主要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回旋支(LAD),72例(60.0%)主要病变血管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4例(3.3%)主要病变血管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结论肺部感染易导致冠心病病人症状加重,而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CTA能显著减少肺部感染对临床诊断、图像质量的不利影响,为老年冠心病病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CT检查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上海第一肺科医院呼吸内科(200433)王丽,何国钧检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有许多方法,主要可分为创伤性无创性二大类[1]。本文用CT测量肺动脉直径,以探讨其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经临床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心脏CT检查在诊断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可疑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60例患者入组本研究。心脏CT检查包括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CTA)和延迟强化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和心脏磁共振检查(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参考标准,分别检测CCTA和延迟强化检查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厚度、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与CA比较,CCTA在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4.4%、92.3%及100%。在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厚度、心功能指标方面,CT与CMR有较好的相关性,但CT略低估以上指标。CMR延迟强化图像的对比噪声比优于CT(P0.01);CT测量的局灶性心肌纤维化范围与CMR结果相关性较好(P0.01)。结论:心脏CT一站式检查能够提供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室形态、心功能及心肌活性方面的信息,有助于肥厚性心肌病可疑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双源CT诊断冠心病和指导危险分层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双源CT(DS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以及指导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50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先期接受DSCT检查后于1个月内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诊断为标准,分别评估DSCT诊断冠状动脉<50%、≥50%和≥75%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种检查结果做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 CAG显示冠状动脉为637段,DSCT可评估的冠状动脉为615段(96.5%).DSCT对诊断<50%、≥50%和≥75%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75.6%、83.2%和91.7%,特异度为97.6%、99.2%和99.8%.DSCT和CAG结果显著相关(P<0.01).结论 DSCT对于冠脉狭窄病变诊断的结果与CAG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11)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月间在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的临床已知或疑似冠心病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7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CT与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分析,同时观察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受检者的CT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观察组72例中有65例共计135支冠状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对照组中无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观察组舒张期与收缩期的CT值分别为(45.25±16.22)HU和(44.29±12.64)HU,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39±18.98)HU和(101.48±18.22)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72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62例,其中轻度狭窄40例,中度狭窄20例,重度狭窄2例,为此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5.4%和100%;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在观察组中,CT心肌灌注成像舒张期与收缩期的CT值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呈现明显负相关性(r=-0.563,-0.622,P0.05)。结论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可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和心肌灌注成像,具有较高诊断特异性、敏感性,能明显反映疾病状况,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47例怀疑为主动脉病变的病例进行DSC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共检出主动脉夹层15例,主动脉瘤1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8例,大动脉炎3例,主动脉缩窄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4例,另外2例正常。结论 DSCT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主动脉的无创性成像,对主动脉疾病的诊断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54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电图(ECG)诊断指标进行了分析。表明心电轴左偏,持续心房颤动、ST-T改变和ptfV1增深4项ECG诊断指标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新世界》2017,(22)
目的探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评价中应用双源CT定量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8月,同时选取单纯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均接受双源CT定量检测,对其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单纯冠心病患者,其ESV、ED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率、完全闭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接受双源CT定量进行左心功能的评价,具有准确性高、可靠性高等特点,更好为其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双源CT(DSCT)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29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及胸疼等症状.回顾分析293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DSCT检查结果,并对照分析DSCT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 不同年龄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被检测出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57例324支,其中Ⅰ级狭窄者177支(54.6%),Ⅱ级狭窄者103支(31.8%),Ⅲ级狭窄者39支(12.0%),Ⅳ级狭窄者5支(1.5%).DSCT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CT应用于老年冠心病诊断,要求条件低,诊断准确率高,且安全、无创,特别适用于无法开展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3.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9)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8例,回顾性分析其CT资料,总结其特点。结果本组48例脑出血患者经CT检查诊断为基底核区出血28例(58.3%),丘脑出血13例(27.1%),小脑出血5例(10.4%),脑桥出血2例(4.2%);血肿量:10 ml者16例,10~30 ml者24例,30 ml者8例;死亡情况:6例患者死亡,其中基底核区出血3例、丘脑出血1例、小脑出血1例、脑桥出血1例,血肿量10 ml者1例、10~30 ml者2例、30 ml者3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CT值为50~80Hu,可见类圆形或肾形高密度影,血肿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环形);小脑出血患者可见不规则形状或圆形高密度影;丘脑出血患者可见椭圆形或圆形高密度影;脑桥出血患者可见高密度血肿影。31例患者在发病7 d内行CT检查,CT值为60~90 Hu,可见病灶区高密度影,形状为圆形或肾形,血肿量为6~20 ml;17例患者在发病14 d后行CT检查,CT值为40~70 Hu,可见病灶区高密度影,呈向心性收缩,占位较轻,密度较低、边界模糊。结论 CT检查可对脑出血进行准确定位及定性诊断,诊断价值较高,是临床上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冠心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在临床上目前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它是一项有创性检查,且老年人较年轻人具有较高的导管相关性病死率和严重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检查在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因此,寻找简单、安全、有效,而又无创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一直是广大临床工作者努力的目标.近年来64排双螺旋CT(DSCT)成像及核素心肌显像(MPI)作为无创方法诊断冠心病发展迅速,临床应用价值初步得到肯定.本文旨在评价DSCT及MPI在老年人冠脉疑似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韦一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0,8(1):33-34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双心病)在临床上日益多见,临床上单纯性肺心病或与冠心病合并存在的鉴别极为重要,二者在预防、治疗、病情进展以及预后估计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现就观察的52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心电图分析如下,旨在探讨12导联心电图在双心病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按1997年第二次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选自1990年7月至1997年6 相似文献
17.
肺心病症状体征明显,容易诊断,肺心病合并的冠心病不易诊断。此时诊断伴有冠心病的主要依据为: 1.典型的心绞痛或不典型心绞痛发作,舌下含硝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双源CT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对冠脉粥样斑块的定量及定性分析均有意义,对于支架内再狭窄及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亦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双源CT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2月1日~2011年12月30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disc数据库,查询双源CT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计算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灵敏度(SE)、特异度(SP)及其95%可信区间(CI),绘制及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基于支架分析,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合并灵敏度为0.91(95%CI:0.86~0.95),特异度为0.92(95%CI:0.90~0.94),AUC为0.97。双源CT对诊断冠状动脉内大支架(直径≥3mm)再狭窄的准确度高于小支架(直径〈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可评价支架的合并构成比为0.066(95%CI:0.05~0.09)。结论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准确度高,适用于直径≥3mm的支架,是冠状动脉支架随访和评价的一种有效且无创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