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7,(3)
目的:了解临床输血管理持续改进后医院相关输血质量控制情况,探讨降低不合格率、提高输血质量的措施。方法:持续改进前后收集分析全市的用血报表,每月由各用血单位输血科整理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输血科接收标本不合格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的人均用血量分别为4.67U,4.08U,3.84U。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分别为42.3%、23.1%和10.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3,P0.01)。3组的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4.86%、3.84%和2.8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P0.01)。结论:目前采用的临床输血管理持续改进措施明显提高了全市的输血质量,是促进输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6.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24)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输血患者用血合理性用血合理性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内外科中输血患者68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进行用血合理性调查研究及统计分析。结果合计内外科598例输血患者中用血合理541例(78.63%);用血不合理147例(21.37%)。其中内科中输血患者共计421例,用血合理342例(81.24%);用血不合理79例(18.76%);外科中输血患者共计267例,用血合理199例(74.53%);用血不合理68例(25.47%)。结论从内外科输血治疗用血合理性情况整体比来看,内科较好于外科,临床应进一步加强重视外科中输血应用合理性的质量管理,应该不断加强相关人员对输血知识的相关学习,以不断提高临床上输血应用的合理性,进而帮助更多的患者实现数学治疗的最终目的及效果。 相似文献
7.
赵蕊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2)
目的:针对内分泌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使用随机单盲法平均分成常规组(基本护理n=30)和实验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n=30),以对比的方式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相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血站管理办法》及《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相继出台,采供血机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也被各血站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我站于2002年7月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后,通过几年的实施和运行,笔者认为,在采供血工作不断规范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持续不断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李雪梅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11)
目的:分析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12月接受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的患者60例为参照组,以2020年1-12月接受持续质量改进的60例设为研究组.比较2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总满意率.结果:2组对比感染管理、护理文书、急救物品管理、安全管理等评分、总满意率的统计结果表明研究组更优,统计差异满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寻找焦点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持续质量改进计划和改进措施,全员参与。结果护士对血液透析感染控制知识的掌握度明显提高,自觉履行感染控制措施,感染管理意识明显提高,杜绝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的发生。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血液透析感染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合理的输血能够挽救患者生命,反之则危害生命。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取决于2个要素:①血液和血液制品是安全的,成本合理,数量上满足临床需要;②临床合理应用血液和血制品。从2000年10月1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实施以来,我院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临床输血病历检查数据,探讨输血病历检查在节约临床用血方面的作用。方法:2022年每天随机抽取前1日10%的输血病历,全年共抽取814份,就输血病历合理情况进行检查,并通过2012年全年的输血病历检查工作,回顾统计比较分析2011年、2012年各个季度临床用血情况。结果:2012年4个季度合格输血病历分别为55%、58.75%、72.96%、82.14%。人均输血量2012年与2011年相比:第一季度增长0.82U,第二季度降低0.90U,第三季度降低2.46U,第四季度降低3.03U。2011年人均输血量为11.39u,2012年人均输血量为10.05U。结论:通过加强输血病历检查力度,对临床用血进行科学、规范管理,使临床血量不断降低,为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临床输血管理是连接医院、患者、血站的纽带和桥梁,建立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管理临床输血全过程和输血科日常工作式已成为输血科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一套系统、完善、规范、准确的临床输血全过程和输血科日常工作管理系统,将为临床输血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网络平台不仅加快了实验数据的传送速度,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同时也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为 相似文献
14.
<正>输血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传播疾病、不良反应等,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危及到生命。为了更好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确保输血安全,做好血源保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以来,本院利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理论,强化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的环节控制,达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就医人群的医疗费用。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调查临床科室2003年1月~2003年12月出院病历19344份,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以科室为分层因素,按照20%的比例进行抽样,共计3868份。根据设计的表格要求,统一规范登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集中将表中内容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目的、给药途径、疗程、联用情况、病原微生物检测送检率、抗菌药物占住院费用的金额比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输血肺结核患者临床用血特点,为临床肺结核治疗用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2年4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334例输血肺结核患者输注血液成分品种、数量等情况,按照性别、年龄以及输注悬浮红细胞量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对血液成分的使用情况、影响输血的因素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34例输血肺结核患者中,男性占72.46%,女性占27.54%;各年龄段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年组47.91%、老年组27.54%、青年组23.95%、青少年组0.60%。大量输血组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比例(65.38%)>非大量输血组(42.21%),病死率(42.31%)高于非大量输血组(19.16%)(P均<0.05)。输血肺结核患者输注各种血液成分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红细胞(48.40%)、血浆(27.60%)、血小板(23.99%)。输血肺结核患者血小板输注比例(23.99%)>同期我院输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比例(8.99%)(P<0.05)。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患者贫血情况、血小板水平的监测,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成分,提高输血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31)
目的临床分析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100例,按照医院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各项规章机制,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到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中,对比PDCA法运用前后的护理质量变化。结果经过PDCA法运用,急诊科100名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分级护理与基础护理等指标质量得到明显提升,PDCA法运用前后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护理,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能够促进护理管理更为人性化,可明显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患者在输血发生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控对策。方法:选取2015—2016年输血12 446人次中发生FNHTR的输血患者21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抽取发生疑似细菌性输血反应的8例患者及其对应的供者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并采用软件统计学分析。结果:FNHTR发生率0.17%(21/12 446),其中女性、有输血史、受血者年龄60岁、输注悬浮红细胞、使用的血液失效期≤5d时,FNHTR的发生率上升明显;3例发生疑似细菌性输血反应患者血培养标本阳性率33.3%(1/3),其中,2015年1例受血者血培养阳性,鉴定结果为大肠埃希菌,其他2例标本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FNHTR的发生与受血者年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血液有效期、输注的血液成分有关,血站和医院应加强血液管理和科学合理用血监管力度,采取持续改进措施降低FNHTR的发生率;一旦发生FNHTR,需按照相关输血流程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