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应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7例采用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9.2%高于对照组75.7%,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4%低于对照组18.9%,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瑞替普酶(r-PA)和阿替普酶(rt-PA)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心内科收治的80例无溶栓禁忌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瑞替普酶治疗组40例,给予静脉推注瑞替普酶.阿替普酶治疗组40例,给予先静脉推注后静脉泵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观察患者溶栓再通时间、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等.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瑞替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临床资料情况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与rt-PA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和80%(P>0.05);在心肌损伤程度、改善心功能方面两药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上两种药都有轻度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同,但瑞替普酶更经济、操作更简便、更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χ2=4.356,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12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007,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低于对照组的36.7%(11/30)(χ2=5.963,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尿激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紧急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包括急诊介入治疗及溶栓疗法.虽然近年来经皮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是溶栓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我院自2010年4月起采用瑞替普酶(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与分析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及心电图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同期观察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dimension,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较治疗前下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LVEDV、LVESV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0.5 h、1 h、1.5 h及2 h内再通成功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纠正心电图的异常变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基层医院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阿替普酶与尿激酶(UK)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资料完整的126例STEMI静脉溶栓患者,分为UK对照组(67例)和rt—PA治疗组(59例),对溶栓再通情况和溶栓并发症进行评价,并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梗死相关动脉(IRA)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比较两组30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溶栓治疗后,与UK组比较,rt—PA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56.7%%比81.4%),左心衰竭(13.4%比5.1%)、心源性休克(7.5%比3.4%)、再缺血胸痛发生率(9.0%比3.4%)明显降低(P〈0.01);皮肤穿刺部位轻度出血率升高(7.5%比27.1%,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无严重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尿激酶,合并症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国产瑞替普酶和进口阿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溶栓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STEMI患者,根据溶栓药物不同分为国产瑞替普酶治疗组52例,进口阿替普酶治疗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心功能、出院存活率、住院天数、出血率、低血压、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脏骤停、心衰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两组在再通率、心功能恢复、出院存活率、住院天数、出血率、低血压、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脏骤停发生率、心衰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瑞替普酶和进口阿替普酶治疗STEMI均有良好的疗效,但国产瑞替普酶使用简便、易操作,更适合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选择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瑞替普酶组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由其他海岛医院经瑞替普酶溶栓后转运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28例患者,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未溶栓转运行急诊PCI的26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和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1月通过心脏彩超检测各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值(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瑞替普酶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4%)显著高于对照组(11.54%,),瑞替普酶组的LVEF值高于对照组,而LVEDD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21.43%)的术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19.23%)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后早期PCI能有效开通血管,减少转运途中时间延误造成心肌损伤及心梗后并发症,且出血风险小,适用于交通不便地区及首次医疗接触(FMC)至PCI治疗时间大于120分钟的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68例STEMI患者按数字表法被随机均分为尿激酶组(34例)和阿替普酶组(34例)。检测24h动态心电图,分析计算窦性心率震荡[震荡初始(T0)、震荡斜率(TS)]。统计临床溶栓再通率及再通时间、胸痛症状缓解率以及终点事件。结果:与尿激酶组比较,阿替普酶组再通率(52.9%比73.5%)、胸痛症状缓解率(55.9%比82.4%)及TS[(5.50±2.11)ms/RR比(8.69±3.82)ms/RR]均显著升高,T0[(2.34±0.28)%比(0.75±0.04)%]明显降低,P〈0.05或〈0.01;与尿激酶溶栓再通亚组比较,阿替普酶溶栓再通亚组溶栓再通时间[(183.1±62.9)min比(120.6±54.8)min]显著减少、T0[(1.16±0.13)%比(0.32±0.06)%]显著降低,TS[(8.42±2.93)ms/RR比(12.13±4.65)ms/RR]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较尿激酶明显,能有效改善窦性心率震荡。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17,(2)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治疗老年(60岁)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38例)和尿激酶组(35例),分别采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管再通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病死率。结果瑞替普酶组患者溶栓治疗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的血管再通比例,即临床再灌注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溶栓后1~2周行冠脉造影检查,瑞替普酶组患者冠脉血管再通率,即冠脉造影再灌注成功率,无论是TIMI 2级还是TIMI 3级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0.5%)显著低于尿激酶组(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效果优于尿激酶,安全性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第三代静注溶栓药物瑞替普酶和重组链激酶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其中瑞替普酶组22例,重组链激酶组18例,观察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心力衰竭及休克等并发症和出血不良反应.结果 瑞替普酶组和重组链激酶组的临床再通率分别为86.36%和66.66%,其中60 min及90 min再通率瑞替普酶组高于重组链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0 d内再闭塞率、心力衰竭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分别为4.55%和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瑞替普酶组高于重组链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重组链激酶均适合急诊室内急性心肌梗死惠者的静脉溶栓治疗,瑞替普酶早期再通率高于重组链激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半量阿替普酶联合依诺肝素治疗75 岁以上高龄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大同市三医院心血管内科2010 年5 月-2013 年5 月收治的121 例老年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有溶栓意愿分为溶栓治疗组(75 例)和非溶栓治疗组(46 例).观察溶栓治疗组溶栓后临床血管再通情况;择期PCI 术中两组血管灌注情况;观察住院30 d 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颅内出血等.结果 溶栓治疗组临床冠脉再通率88.0%,择期PCI 术中冠脉造影显示溶栓治疗组冠脉血流TIMI2 级-3 级83.3%,明显高于未溶栓组16.0%(P = 0.000).住院30 d 内终末事件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死亡率分别10.7%和28.3%(P = 0.013),心源性休克分别为5.3% 和19.6%(P = 0.014),恶性心律失常分别为9.3% 和23.9%(P = 0.029),颅内出血分别为4.0%和0(P = 0.170).结论 半量阿替普酶联合依诺肝素溶栓治疗75 岁以上高龄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显著增加血管再灌注,轻微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对于不具备直接PCI的患者仍然是有价值且相对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取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和和肌钙蛋白T(c Tn T)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取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且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与尿激酶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57例)与尿激酶组(56例),观察两组溶栓冠脉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比较两种药物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瑞替普酶组治疗后30min,1h及2h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距溶栓时间在6h以内和(6~12)h再通率相比较,瑞替普酶组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较尿激酶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能够早期快速开通血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分别联合依诺肝素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临床用药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尿激酶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实验组34例患者给予阿替普酶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无效率为5.9%,对照组治疗无效率为20.6%,实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联合依诺肝素钠能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疗法中不同溶栓剂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9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B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B组比较,A组血管再通率较高(88.9%vs 71.1%,P0.05),特别是发病时间6 h者(66.7%vs 12.5%P0.05);A组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脑钠肽(BNP)较低(P0.05),心功能较好。两组均无致死性大出血及脑出血。结论瑞替普酶能早期快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和预后,是STEMI患者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r PA)治疗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出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的90例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47例)和尿激酶组(43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溶栓再通率及出血不良反应。结果瑞替普酶组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临床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为12.76%、61.70%、74.47%、80.85%。尿激酶组临床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为2.32%、23.25%、51.16%、55.81%。瑞替普酶组各时间段冠脉再通率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早期溶栓与晚期溶栓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溶栓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溶栓后联合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59例,溶栓后PCI组采用瑞替普酶溶栓后择期PCI治疗,直接PCI组采用直接PCI治疗,比较两组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PCI治疗情况(置入支架数、支架血管数)、治疗前后的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结果两组术后TIMI血流、置入支架数量、操作血管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PCI组术前TIMI血流3级比例显著高于直接PCI组(t=6.066,P=0.014)。两组肌钙蛋白(cTNI)峰值、肌酸激酶(CK)峰值、CK同工酶(CKMB)峰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末端脑钠肽前体蛋白(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腔大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水平及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6个月内MACE发生风险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替普酶联合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近期预后与直接PCI相当,可作为直接PCI的重要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瑞替普酶和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用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瑞替普酶)33例与对照组(尿激酶)32例.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肌钙蛋白达峰时间、出血率、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再通率8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5%(P<0.05)、出血发生率6.1%、肌钙蛋白达峰时间13.4 h±2.3 h,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通率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